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鳗草图片 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2023-04-16 0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主导编制的行业标准《海草床建设技术规范》(编号:SC/T 9440-202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并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为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行业标准,为规范并保障我国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依据。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浅水海域的潮下带、浅滩、泻湖、河口等区域。目前全世界海草种类约13属74种,分布于我国沿海的海草种类有10属22种,约占全球海草种类数的30%。

黄渤海海域适宜建设海草床的海草种类

南海海域适宜建设海草床的海草种类

海草通常大面积聚集生长,形成广袤的海草床,构成典型的海草床生态系统,亦有“海底草原”和“海底森林”之称。海草床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生物资源养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提升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海草床是全球最高效的碳捕获和碳封存系统之一,同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共同构成海洋的蓝色碳汇,是全球重要的蓝色碳库。

>> 视频 / 威海荣成马山里海域红纤维虾形草草床

>> 图片 / 鳗草海草床产卵场效应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如海岸工程、污染、外来种入侵和破坏性渔业捕捞)和全球气候变化(如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的影响,全球海草床以每年7%的速率快速退化,超过1/3的海草床已完全消失,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海草床约3万公顷,碳储量估计可达600万吨以上,每年碳埋藏量预计超过5万吨,具有巨大的固碳、储碳潜能。因此,防止海草床的继续退化并促进它们的恢复,不仅对缓解近岸海域生态压力、养护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沿海地区生产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展了一些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指导,修复技术、方法也未统一,导致海草床生态修复效果参差不齐。为了规范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提高海草床建设效果,迫切需要制定海草床建设技术规范,进一步指导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促进我国海草床生态保护与修复,助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海草床建设技术规范》规定了海草床建设的区域选划、本底调查、建设方法、监测与评价、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海草床生态修复选址应关注的主要因素和遵循的各项条件,描述了包括物种选择、植株移植和种子底播等建设方法,并明确了海草床建设后的管理与维护要求。

该标准所提出的技术规范力求符合实际、易于实施,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了海草床生态修复工作有标可依,填补了该领域的行业标准空白,对提升海草床建设效率和建设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退化生境海草床修复与重建。

>> 视频 / 烟台招远近海鳗草海草床建设效果

>> 视频 / 威海逍遥湖鳗草海草床建设效果

>> 视频 /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本鳗草海草床建设效果

行业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由中国海洋大学张沛东海草床修复与保护研究团队完成,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青岛农业大学、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渔港监督局、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马山集团有限公司、威海虹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了本标准的编制工作。该标准的编制得到农业农村部“《海草床建设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图文:张沛东,张彦浩

排版:张彦浩

一审:袁舜洁,姜晶晶,袁舜洁

二审:张沛东

信息来源:海洋生物资源增殖与保护研究室。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