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蓝鲸游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鲸鱼游戏死亡游戏 “解剖”蓝鲸游戏

“解剖”蓝鲸游戏

2024-06-16 1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如果直接让参与者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很容易在前期就引起抵触情绪,甚至有可能成为参与的阻力。所以“蓝鲸游戏”被设计成了五十个任务,从难到易分五十天完成,其中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登门坎效应(Skips threshold effect)。

登门坎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实验者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虽然程序设计符合心理规律,但如果只是机械地按步骤执行,这个游戏并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蓝鲸游戏的灵魂其实是那个任务发布者。在用隐私进行威胁、发布每天任务和价值观引导的过程中,发布者是作为群体中的权威而存在的。

权威是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它对一般人的影响要远大于我们以为的。从杨永信的戒网中心到鲁荣渔远洋轮船杀人案,这些让我们匪夷所思的“小社会”结构中,都少不了权威的影子。

权威的强制力让我们不得不服从。而且人的本质是懒惰的,根据权威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行为,可以减少我们思考的过程,同时也会减少不好的行为带来的负疚感,所以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也愿意有一个权威存在。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试验中,本来互相认识的学生们,因为试验者人为设定的狱警和囚犯身份,在短短六天内行为就发生了巨变。作为权威的“狱警”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开始对“囚犯”进行肉体和心理上的虐待,而“囚犯”面对曾是同学的“狱警”也变得逆来顺受,失去自主感。

对服从更直接的研究是Milgram在耶鲁做得实验。来自各行各业的被试们要根据实验者的指令,对答错问题的学生(实际为排练好的实验助手)进行电压幅度逐渐增高的电击。在知道电压幅度和能够听到学生的呻岭、叫喊、怒骂,甚至哀求、讨饶、踢打的情况下,仍然有65%的人将实验进行到了最后——对“学生”施加了足以致命的450V电击。尽管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但面对“由主试承担后果”的保证和严厉督促,他们仍然选择按下了标有450V的电击按钮。

但除了在违抗命令会受到电击的封闭医院里,和不服从就会被喂鱼的远洋轮船上,在普通的环境里小社会不是那么好建立的,我们也不会那么容易认定一个权威。哪怕是某某功某某教的洗脑,也需要画出一个可以去天国、有来世的大饼。可是蓝鲸游戏除了“酷”和“刺激”以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参加的美好愿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参加这个游戏并最后导致自杀的,绝大多数都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转折期。心理学家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高涨,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会经常进行内省,有时还可能会体现出主观偏执性。

这个时候,同伴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还需要父母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形成属于青少年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此时蓝鲸游戏的引导者以亦师亦友的身份进入青少年的生活,非常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影响他们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综上所述,在无法得到充足睡眠、被恩威并施的情况下,青少年会非常容易信任并服从游戏群中的引导者,一点点消除接触死亡的恐惧,并接受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连自杀任务也可以欣然完成。

的的心理∣生活从心理开始

关注『的的心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