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乡・《红楼风俗谭》・“茄鲞”试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鲞烧肉用的是什么鲞 邓云乡・《红楼风俗谭》・“茄鲞”试诠

邓云乡・《红楼风俗谭》・“茄鲞”试诠

2024-06-15 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口福不浅,有机会在北京尝了一次“红楼宴”。大菜上来了,黄蜡蜡、油汪汪的一大盘子端来摆在桌子正中,菜上有乳白色的钉状物,红红绿绿彩色的花朵配着,十分好看。穿着洁白制服的女青年服务员彬彬有礼地报告菜名----“茄鲞”!大家动筷子了,同席者一位友人笑道:“宫保鸡丁……”   

  我像刘姥姥一样,尝了一块,细嚼嚼,是宫保鸡丁的味儿,又从盘子中找了找,找到一块茄子,同烧茄子一个味儿,便投以笑谈:“宫保鸡丁加烧茄子……”   

  这就是“茄鲞”吗?我思索着,不禁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茄鲞”究竟是冷拌菜呢?还是热炒菜?是腌、糟类可以存放的“陈菜”呢?还是及时烹炒的时令菜呢?   

  从《集韵》所注及《吴地记》故事记载,可以理解以“鲞”名鱼、名菜者,都有“干”或“腊”的意思。《红楼梦》中的“茄鲞”,以“茄”而名“鲞”,似乎必然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陈菜,即保存若干时日的茄子制品,而非新鲜的,现炒的。      第二是干菜、腊味一类的菜,是干的,没有什么汤、卤、菜汁等。      第三是咸而香,有嚼头,具有各种“鲞”的特殊风味,不然何必以“鲞”名之呢?      第四是习惯冷吃,既不像是热炒那样的热菜,也不同于随时烹熟的冷荤。它如糟、醉、脯等,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入味好吃。最普通如腌鸭蛋,不能今天腌了明天就吃。      第五这种菜既能下酒,而更适宜于就稀饭、就粥吃。如常见的肉松、咸鸭蛋、以及榨菜炒肉丝、佛手炒肉丝等。   

  如果以上特征能成立,不妨再看看书中所写的作法。见第四十一回:

  贾母笑道:“把茄鲞夹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夹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咤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夹了些放入他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道:“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如果研究风姐所说作法,应该注意到以下几样操作程序:即“鸡油炸了”的“炸”,“拿汤煨干了”的“干”,“香油一收”的“收”,“外加糟油一拌”的“拌”,“封严了”的“封”。这“炸、煨干、收、拌、封”可以说是“茄鲞”的“五字真经”。其窍门是充分去掉水分、使之干(是香、咸、韧软三者混合的干)、而又严封使之经久充分入味。   

  古人烹饪理论,对于一切荤素菜肴,有两句极为扼要的名言,即:“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如把这个原则灵活地掌握了,那就可以深通烹饪的三昧了。   

  茄子是蔬菜,本身有清香,但非厚味,此其一。茄子是时令菜,并非一年四季都有,要在没有茄子的季节,还吃到茄子,此其二。这就要创造出既能保持茄子清香,又能入厚味,且易于保存,能经较长时间,还美味可口的茄制佳肴,这就制成了“茄鲞”。   

  用鸡油炸了,一是使茄丁熟、香、干,二是第一次使之入鸡味。茄鲞茄鲞,自然是茄子为主。茄子与配料的比例,以三七成计之,则配料鸡肉脯子(亦可叫鸡脯子肉)、香菌、新笋(有茄子的时候,无新笋。自亦可用玉兰片、干笋尖代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包括杏仁、核桃仁等)数种,名堂虽多,只不过占二、三成,即十分之二三耳。用“鸡汤煨干”也使之得鸡的鲜味。但要爆干,重在“干”字。为什么茄丁先用鸡油炸了,才入汤煨;而不先爆呢?道理很简单,油炸之后,表面焦香已熟,在汤中,水分进不去,爆过之后,仍是“茄丁”。如不炸,就用汤煨,那茄丁就会被汤煨的稀烂,一塌糊涂,再不成“丁”了。

  用汤煨干的食物肥还是含有水份,而且表面湿润,不能久存,因而要用“香油一收”,就是用香油起油锅,用小武火干炒之,不停搅拌,使之水份蒸发,并沾油炒焦香。这同炒福建手松一样,一定要用香油。不然,冷了之后要结块。   

  主料茄丁用鸡油炸,配料用鸡汤爆干、用香油收,都是使之入鸡味,而又都是干的。加糟油伴,是在加咸味。因为据我所知,糟油是用糟加配料特制的调味品,有如“秋油”。在瓷罐中封严,其“封严”的目的,是隔绝空气,外面的空气不接触里面的食物,使之得以保存时日。而更重要则是里面的味道不散发出来,使之闷在里面。经过一定时间----不能今天封了,明天、后天就开封;自然也不能时间太久。----其味才能“入”到茄丁中,使之“透”,使之“醇厚”,这才是大观园特有的、风味隽永的“茄鲞”。这是“荣国府食单”的秘制,不仔细研究,如何如法炮制呢?   

  至于说“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爪子一拌”等等。那似乎是曹公故加一笔,以显高贵。正可呼应后面刘姥姥“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他”等语。照应多姿,文字极见神采。而单从菜来论菜,从瓷罐中扒拉出一盘封存了很多日子的、香喷喷的“茄鲞”,那本身已是十分可口的美味了。下酒也好,配粥也好,一定滋味无穷。似乎“拿炒的鸡爪子一拌”,倒有些蛇足了。   

  今天居然有人作出“茄鲞”来了。遗憾的是:未经仔细研究作者原文,连“冷拌”和“热炒”还没有弄清楚,油汪汪地一大盘端上来,这那里是《红楼梦》中所写的“茄鲞”,又如何能称之为“红楼佳肴”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