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代言人丨林翰冰:用鱼骨艺术,延续海洋生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鱼骨头画图 海洋代言人丨林翰冰:用鱼骨艺术,延续海洋生命

海洋代言人丨林翰冰:用鱼骨艺术,延续海洋生命

2024-06-25 1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0.8海洋体实验室

70.8 Talk

海洋科学、人文、艺术谈

透过一根小小的鱼骨,就可以和大海中消逝的生命进行对话……

林翰冰

厦门东方鱼骨艺术馆馆长

大家好,我叫林翰冰,我是一个和鱼骨打交道的人。

相信大家都吃过鱼,那吃完鱼肉后剩下的鱼骨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还能怎么处理,当然是扔掉对吧。我从事鱼骨艺术的研究20多年,对我来说,鱼骨要比鱼肉更值钱!

先给大家看几幅作品,画面上这些作品都是用鱼骨材料进行创作。

《梵高新作》

 

天才艺术家梵高对艺术的追求,就好比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一般疯狂。这幅作品上用到的是一种鱼鳍骨,这种鱼鳍骨的纹路非常细腻,再现了天才艺术家梵高作品细腻的笔触

 

《夏夜里的歌》

 

这幅作品的材料用的是一种澳洲鱼鳞。用白底黑质的鱼鳞,来表现夏夜黑漆漆的森林中,恐惧而神秘的氛围,而鱼鳞下面的鱼骨就像在树叶下穿梭的蛇,也像是蚯蚓和虫子在黑夜里窸窸窣窣的穿行。

 

《渔港晨曦》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渔港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景象。作品中的渔船是一种深海鱼的鱼鳍。这块鱼骨的造新像一艘木质渔船,具有雄浑洗练、淳朴大方的感觉,用它来表现上百艘渔船静静停泊在港湾的场景,蔚为壮观。

 

《蓝灵旧梦》系列三组

 

《蓝灵旧梦》系列三组

 

该系列6幅作品,主要讲述蓝色大海里的生灵演变进化的过程,和海洋美丽的传说。远古人类也是从海洋中演变而来。不管我们的故事有多么精彩,最终都要回归自然。

这组作品意在倡导环保理念,呼唤人类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

 

01

与鱼骨结缘的故事……

 

从发现鱼骨,到把鱼骨做成画,并且成为一门崭新的艺术门类,我整整花了八年时间。我的故事要从一次朋友聚会中说起。

以前,我总觉得鱼骨很美,很漂亮,但从来没想过鱼骨可以做什么。后来,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时吃到一块鱼骨,质地很白,造型奇特,我好奇的拿起来琢磨,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这块鱼骨的造型竟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海边,全神贯注地拉小提琴,白色的裙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的飘了起来。一块鱼骨竟然能有如此造型,简直不敢想象。

第二天,我就根据这块鱼骨的造型神韵,创作了一幅作品叫《婧女琴声》。作品上是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海滩上迎风倾斜的椰子树下聚精会神地拉着小提琴,白色的裙摆微微飘动。后来,这幅作品被广东一对做音乐的夫妇收藏。很遗憾当时没能留下作品照片,现在只有这份报纸报道还保留着。

除此之外,我与鱼骨结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因我从小喜爱书法,尤其欣赏大篆。而鱼的胸骨就很像大篆的笔画撇和捺,结构巧妙,线条优美流畅。

尤其是大篆的“木”字,这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美。我认为我找到了一门崭新的艺术语言。

于是从那时起,我就一发不可收拾的,一头扎进鱼骨堆里,每天大量的从各种渠道收集鱼骨。像海鲜馆、菜市场、酒店、海鲜加工厂。最疯狂的时候,一天买了几万元的鱼。后来连卖鱼的摊主都以为我是开海鲜馆的。只要市面上遇到没见过的鱼,再贵我也要把它买回来解剖研究。

鱼买回来,刚开始是给家人吃,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吃腻了,只能送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尽管吃鱼,只要把鱼骨送回来就行。送了一阵子,家人和朋友都吃怕了,有的朋友还特意交代不要再送了,怎么办?有的鱼还挺贵重的,就这样把鱼肉扔掉,实在浪费可惜,很舍不得。

后来,我就想了个主意,把鱼肉做成鱼松,这样也方便储存,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吃,不容易吃腻。我就开始做鱼松送给亲戚朋友,结果好景不长,才不到三个月,他们又吃怕了。这下我真的是头痛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段日子,我整天陶醉在鱼骨的海洋里,品骨、相骨,自得其乐。这段时间是我今生最疯狂、最美好,也最快乐的时光。

 

厦门本地人最常吃的鱼中,水尖鱼的鱼骨里有一对鸳鸯,一对凤凰(上图)。

而野鳗鱼全身都是刺,可以拿来做蝴蝶的触角;西宫格鱼骨则可以做出花卉,叶子和果实,鱼骨是没有所谓的边角料的。

 

 

02

什么是鱼骨艺术?

 

鱼骨收集回来,要经过脱肉、去腥、去味、净白、晾晒、烘干、防霉、防腐等12道工序才可以作画。在经过12道工序处理后,要先根据材质造型、大小、类别进行分类,然后装进透明的瓶子里储存,便于作画时选材。

 

探索鱼骨艺术的过程,并不容易,我花了八年时间苦苦追寻,才找到了我想要的,属于鱼骨艺术的画面感。

2004年10月6日上午,那个画面感终于让我找到了。这幅作品叫《暮冬》,它的诞生,也意味着我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暮冬》

关于鱼骨艺术,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会以为是鱼的标本或者化石。所谓鱼骨艺术,它是利用天然的鱼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鱼骨画、鱼骨装置艺术、鱼骨雕塑作品,三者合称为鱼骨艺术。

鱼骨画只是鱼骨艺术中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

那么鱼骨画做画也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个就是根据鱼骨的造型,颜色神韵进行创作;另外一个就是先有主题,然后再来找鱼骨来进行表现。

这个叫《酒吧里的天空》,这种就是根据鱼骨的造型,然后来想象来创作。

《酒吧里的天空》

这幅作品想表现酒吧里烟雾缭绕的景象。用到的是一种特殊的鱼尾骨,这种鱼尾骨在经过脱肉、去腥、烘干等工序处理后,形成弯曲状,用这种弯曲的鱼尾骨来表现烟雾非常生动。

 

《百花春之为谁开》

 

这幅作品希望呈现出春天百花竞放、芬芳馥郁的景象。采用的是深海鱼的鱼鳞进行创作,这种鱼鳞质如白玉,形似花瓣,能够非常好的展现出花海绽放的景象。

 

《蕴》

 

这幅作品选用的是寻常的鱼骨,但材质和肌理效果很出色。画面上是一个鸟巢的造型,作品名字叫《蕴》,不仅代表孕育生命,也代表蕴有一切未发生的新生事物。

 

《萌》

《浮华》

《彼岸》

 

《萌》、《浮华》、《彼岸》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先有主题再挑选合适的鱼骨造型进行创作。

 

03

关于鱼骨创作的两个心愿……

 

自从找到鱼骨的创作灵感那天开始,大约半年的时间里,我一口气创作了130多幅作品,后来挑选了113幅作品在中山公园图书馆举办了个展。

展览为期7天,展览过程中,最触动我的一幕是沙坡尾一代的老渔民。7天的展览,他们有些人足足看了6天,我真的很感动。那次展览感动了不少厦门市民,很多来看展的市民在作品面前发出感慨“鱼骨竟然可以做出这么美的画”。

鱼骨艺术的首次亮相,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和肯定,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对未来鱼骨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展览,萌发了我创办“厦门东方鱼骨艺术馆”的想法。

我记得当时,我在展厅里暗暗的许下两个心愿:一是我一定要成立一家鱼骨艺术馆,让厦门市民想看就随时能看得到。二是,我要让厦门的每一根鱼骨都能成为艺术品。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厦门市东方鱼骨艺术馆在2006年7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终于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愿望。

如今,第二个愿望还没实现,但我一直在努力着,相信不久的将来,可以让厦门的每一根鱼骨都成为艺术品。

 

 

04

关于对海洋生命延续的思考……

其实这些年下来,鱼骨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鱼骨的质量越来越差,从一块鱼骨上就能看出我们的环境保护问题。

鱼生存的水质一旦受到污染,有毒物质就会残留在鱼的骨髓里,慢慢产生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受污染的鱼骨的颜色、骨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些骨头开始发黄,严重的甚至出现了斑点,最严重的整个鱼骨都扭曲变形。

2005年以前,我收到的鱼骨受污染的相对比较少。2005年以后,回收的鱼骨受污染的越来越多,而且很严重。我的心情也随之越来越沉重,正因如此,也促使着我开始创作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作品。

 

《渴》

根据鄱阳湖干旱创作的作品《渴》,这幅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2011年鄱阳湖大旱。使用的材料是鱼的头骨,扇形的鱼头骨组合呈现出地面干裂的情景,半个地球因干渴而龟裂,唯一剩下的一棵树树叶全都掉光了。

 

《海魂》

《海魂》这幅作品2018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百花杯“金奖,也是我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造型既像成千上万条鱼群,又像汹涌澎湃的海潮。作品寓意是水要有鱼,要有很多鱼,要有很多快乐的鱼,这样的水才是活水,才真正具有灵魂。说明只有生态保护很好,这样的海洋才有灵魂。

 

《污染源》

《污染源》是一幅环保题材的作品,画面上从一颗心冒出的浓烟,污染了整个世界,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令人触目惊心。这块像烟雾一样的鱼骨材料,是一种深海鱼的鳃鳍骨,经晒干后自然弯曲,形如烟雾,形象生动;下面这颗心是采用鱼的背鳍骨组合而成,每一根鱼骨就像一支支钢针扎进我们心头,时刻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依循其道,活于自然。

 

《有一天》

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而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正好相反。地球失去引力,苹果、树叶都往天空飘去。人类无休止地开采地球资源,无休止的掠夺地球资源,当地球资源耗尽,这一天来临时,人类还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吗?

 

《带着树一起飞的鸟》

作品中的小鸟选自鱼鳃骨两边的骨头。近看是小鸟,远看像树叶。我们知道,现在环境污染很严峻,小鸟的生活状态是越来越艰难。这幅作品表达作者对当下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谴责。

我研究创作鱼骨艺术20多年,从中领略到鱼骨材料造型之美,海洋之大,自然之神奇,也从中感受到保护海洋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个“海洋艺术家”,我希望通过艺术创作,延续海洋“生命”,唤起人们对海洋,对环境的思考。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来呼吁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保护海洋、珍爱生命。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人在模仿、盗版我的作品,我希望社会上这些喜欢鱼骨艺术的爱好者们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来学习,如果真心喜欢,欢迎你们到鼓浪屿来,我会一直守在这里,将鱼骨艺术坚持做下去。自从我考上鼓浪屿工艺美术学校到今天30年,一直生活在鼓浪屿这片艺术热土上。是鼓浪屿给了我艺术的灵感,是厦门这片海给了我创作的源泉。20多年来我坚持做鱼骨艺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倾家荡产也要坚持前行。很多人不理解,有些人会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我坚持走到今天?

我想说的是,鱼骨艺术是一门崭新的海洋文化艺术,而不是一门新的工艺品。我希望能用鱼骨艺术来讲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宣传海洋文化。对我而言,鱼骨比鱼肉更值钱。

谢谢。

 

演讲嘉宾:林翰冰

文字整理:盛飞

视频制作:李水平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和摘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