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门学问叫“嘉兴书学” 那么多嘉兴文化名人都是书法大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魏晋书画名家有哪些人 有一门学问叫“嘉兴书学” 那么多嘉兴文化名人都是书法大家

有一门学问叫“嘉兴书学” 那么多嘉兴文化名人都是书法大家

2024-07-10 09: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3年,嘉兴历代书法名人研究系统工程开始筹划,希冀在三到五年里,对嘉兴古代、近现代、当代书法名家梳理挖掘。2014年底,系统工程启动,在嘉兴史志研究者或者书法研究者中,聚集五县(市)两区的相关研究人才,2015年下半年成立嘉兴历代书法名人研究编撰委员会,目前,已有十五六个研究者。

下一步,系统工程将收集、征集、梳理现有资料,并成立写作小组,集结成《嘉兴历代书法名人研究成果集》;聘请著名书法家、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朱关田为专家咨询组组长,还将聘请全国权威专家作为专家组成员,对研究成果把关;并建立与全国书法权威机构及专业学术平台的紧密合作。

嘉兴历史上的书法名家

提到嘉兴书法发展史时,嘉兴书法名家辈出成为与会者的共识。那么,嘉兴有哪些卓越的书法大家?

刘恒称,嘉兴书法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跟当时最活跃的书法主流贴合。另外,嘉兴书法家不是单纯的写字,都是和学术结合在一起,都有书法以外的成就支撑他们的声望和影响。

嘉兴博物馆馆长葛金根在《嘉兴书法发微》一文中,对嘉兴书法大家进行了梳理。嘉兴自古以来是文人汇聚之所,魏晋时,顾越熟习尺牍、顾野王精通虫篆奇字,尤以陆机善行草书,他所书《平复帖》流传至今。隋唐五代时,嘉兴书法虽依然属冷寂期,但大有起色,褚庭诲精熟正书,时人谓之“小褚”,顾况工真行书,有《瘗鹤铭》传世,除此,陆晃、唐希雅都能书能画。五代两宋时,书家很多,赵孟坚、娄机、张九成等,此时,王升也寓居嘉兴,有《杜门帖》传世。元代因文人画兴起,“元四家”之一的吴镇诗书画“三绝”,以草书见长,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草书《心经》卷,是他成熟期的精品作,他也常被研究者作为嘉兴书画名人的开篇。除此,张九成后裔张雨善行草,传世有《题画二诗》,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朝时,嘉兴书风大盛,书家众多,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体系,地域性群体性突出,但成就并不突出,海宁王宠、汤涣、陈鼎新,平湖沈懋孝、陈王石,海盐王仪,桐乡诸文星和贝崇翔,嘉兴姚绶、李肇亨、戚元佐。

1

明中后期后,嘉兴书法进入群星闪耀的时期。

南京学者王维梳理了这段时间嘉兴书法发展的脉络,明中后期学吴门书派,清初追捧董氏书风,乾嘉之后,金石考据书家出现,碑学大兴,清末民初,本地书家流寓外地,尤以上海集中,另外,嘉兴书法发展极具个性,鉴藏世家对书法的发展传承贡献巨大,科举世家向书法世家积极转变。

嘉兴项氏是鉴藏世家,与当时的书画名家,尤其是盛极一时的吴门画派往来紧密,另一个享有盛誉书画鉴藏家是李日华,他们不仅自身书法造诣深厚,其后代也多有建树。此时,嘉兴还有不少书画世家,清初嘉兴地区书法几乎被海宁两大科举世家垄断。海宁查家代代相传,不乏大家,查继佐工书法,查昇、查慎行、查嗣庭都精书法,查慎行之子克承善书画;海宁陈家同样显赫,海宁有“陈字”之说,这一族善书者众多,名家辈出,尤其是陈奕禧和陈邦彦。

一代文宗朱彝尊善隶书,取法金石碑刻,特别是汉代《曹全碑》。刘恒在谈到清代书法由帖学向碑学转变时说,“清代碑学的兴起,不能不说朱彝尊。朱彝尊不仅写,还研究,写题跋。”张廷济精于书法,篆隶行楷无不精通,刘恒认为张廷济不仅是大书法家,还是收集碑刻,从书法方面宣传、评论碑刻的大家,沈曾植更是融汇碑帖于一炉,“他本人很包容,在他之前很少有学者集中评价、研究了这么多碑刻。”其字错综变化,恣肆跌宕,为书坛大家。

清末民初是嘉兴书法的又一高潮,从沈曾植开始出现一大批书法名家,尤以海派书家大盛,“海派四家”之一的蒲华画书诗皆精,其书法尤善草书,杨伯润工行草,沈子丞奇崛俊秀,钱君匋以气势见长,善治巨印,王蘧常以章草出名,张宗祥精行草,陆维钊各体皆精,并独创“蜾扁”书法……

谈及嘉兴之所以有丰厚的书法资源,刘恒说,历史上嘉兴经济繁荣,重视教育读书,科举盛行,有了这样的条件,才有人、有时间、有精力研究学问,追求艺术。另外,嘉兴靠近上海、杭州、苏州,地域优势,成就了嘉兴这么多文化人。

观点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24位专家学者,研究对象涉及明清、近现代嘉兴书学的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群体研究涉及嘉兴学人的书法实践、嘉兴书法的取向、嘉兴书家群体、清代嘉兴碑学、隶书发展等,个体研究涉及沈曾植、项元汴、朱彝尊、王国维、李日华、张宗祥、王蘧常、陆维钊、丰子恺、张廷济、蒲华、赵冷月等十多位书法名家,可谓涉猎面广,点面结合,可圈可点。其中嘉兴碑学、隶书的发展更是热点,不少专家都谈到相关话题。嘉兴书画世家、海派书家和才媛书家也被频频提起。

兰晓星(嘉兴书法研究者):嘉兴地域书家清人取法碑版主要体现于书法实践方面,蒲华立足北碑,溯篆隶,笔力奇矫怪伟;沈曾植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体现出对独立思考精神的崇尚、对“变”的崇尚和对碑帖相化、晋魏相合的崇尚;李叔同笔力至《张猛龙碑》出,涉猎诸碑,用笔沉稳厚实;胡小石直指《邓文公碑》、《张黑女墓志》,于《邓》取其坚实严密,于《张》取其空灵秀美,形成笔力沉着风貌;张宗祥宗李北海,兼习《石门造像记》、《张猛龙碑》和汉碑,并将名碑参互研习;陆维钊立基《石门颂》,融篆、隶和草书于一炉,创立扁篆;丰子恺猎取《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等,作品呈现出小、巧、精、秀、拙的特点;王蘧常入手《爨龙颜碑》等六朝碑版,注意篆、隶内在联系,创一代章草;赵冷月由帖入碑,碑帖结合,写出碑的“山林气”。

夏小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艺术史在读博士):作为有清一代写隶书家中颇为关键性的先行人物,朱彝尊在清初确立了直接以汉碑为师的习隶门径,从而结束了明代书家取法多不古的风习。

黄辉(江苏太仓博物馆馆员):朱彝尊取法《曹全碑》,后来的发展证明,清代隶书的成就正是建立在朱彝尊为代表的这种对汉碑学者式的继承方式上的,其隶书实践,给后来取法汉隶一派指明了方向。

何柏青(上海书画评论家、书法家):赵冷月对海派书法的特殊意义在于当海派书法帖学不振,碑学衰退的背景下,他以衰年变法,在传统帖学与碑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支点,碑帖融合,创出了自己去媚去俗去巧的个性化书法语言大巧若稚,质朴恬淡,恢弘苍茫,给趋于媚俗的海派书法,撑起坚挺的骨骼,引领海派书法登上新的制高点。

郭敏(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张廷济醉心于金石研究,重视古文字的书写艺术,金石研究刺激了张廷济的书法创作,用金石笔法入书,碑帖结合,以碑化帖,形成自己兼具书卷气和金石气的书风,对开启清代书法的新风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钮震江(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陆维钊正是从汉隶派别论的学术高度,启发与引导自身的艺术创作,他一方面倾心于古隶“半篆半隶”之形态,另一方面注重于风格塑造。

上一页

陈远鸣(丽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宗祥论书学,极为重视流派,而究其用笔之法,法合亦,字形虽变,不害其工,书名虽微不掩其善。同时,也十分重视胸襟、学问的涵养。

杨刚(嘉兴学院教师):明清以来,与嘉兴有关的女性书家主要有四种类型:土著、婚娶、随宦和流寓,而土著即嘉兴籍女性书家的比重最大。黄媛介、柳如是、陈书是土著女性书家的翘楚;婚娶即嫁入嘉兴的书家有薛素素、申惠和陆小曼等;随宦的知名女性书家有丁善仪、王纫佩和杨贞淑等;流寓而来的女性书家有梁小玉、沈兰英等。

上一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