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月专栏】芝兰玉树,生于少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魏晋世家大族注重家学没有官学 【桥月专栏】芝兰玉树,生于少年

【桥月专栏】芝兰玉树,生于少年

2023-12-15 04: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老练的处事方式,是早慧少年的另一重要表现。在《世说新语》中,不乏这一类故事。

《雅量》中记载: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老虎一声怒吼,震天动地,众人四散奔走,而七岁的王戎却岿然不动,了无恐色。面对人人害怕的猛虎,王戎的从容淡定让人刮目相看。

4. 率性任真,敏悟聪颖

聪敏而不失少儿的天真率性,是魏晋时期早慧少年的又一重要特征。

《言语》中记载: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瞑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即便贵为天子,但终究是十余岁的孩子,面对大人的支配,一句不耐烦的抗议,尽显口角伶俐、率性任真的个性特点,展现出一派真实可爱的情景。

《夙慧》中记载: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 帝曰:“昼动夜静。” 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昼动夜静”四字,言简意赅,说理深微。谢安作为一代名士,也不禁为十二岁的少帝折服。孝武夙慧,令人叹赏。

二、少年早慧的原因有哪些?

古语云,自古英雄出少年。令孔子感到“后生可畏”的项橐、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咏鹅的骆宾王、砸缸的司马光等,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的读者。

然而《世说新语》中对早慧少年的故事的记录却非常多。为什么早慧少年会在魏晋时期涌现呢?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其原因。

1. 魏晋时期的家风传承

魏晋时期,把持朝政的都是世家大族。为了能够维持家族势力,各大家族都注重子弟的教育。因而,士人家庭的言传身教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谢家儿郎多才俊,这与谢太傅重视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咏雪》中,我们可以看到谢太傅在下雪天亲自教养子侄辈,这才有了“咏絮才”的典故。在《德行》篇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太傅的这句“我常以自身的言行来教育他们”可以看出,其对子孙的言传身教有多么重视。

魏晋时期,对子弟的教养注重启发,这对儿童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培养。

《夙慧》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尔颇有所识不”这一问句,启发了两位公子的思维,从而有了“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的生动一幕。陈寔与孩子,一善于启发,一善于学习,成为魏晋士人家学中教学相长的佳话。

2. 魏晋时期的学术影响

魏晋时期的社会潮流与思想环境对儿童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当时盛行清谈之风,魏晋清谈非止于玄学家,儒、墨、名、法各家各派都参与到这言谈盛会中来了。儿童在这种清谈之中耳濡目染,自然深受启发。陈太丘家的两个儿子忘了煮饭,就是因为他们专注于听父辈们清谈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夙慧》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清谈玄理,在魏晋士林中属于高雅之事,已成为当时名士的一种自觉精神追求。然而,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七岁的张玄之与顾敷都能对玄理有深刻的领悟,这固然与其天然资质相关,更与其日夜浸淫在长辈们的清谈玄理之中相关。

美学家宗白华说: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玄学的出现并逐渐兴盛,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自身的觉醒。这种思想使人们多了老庄思想的自然之道,多遵循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率真不拘、灵动活泼,少了儒家礼教的痕迹。而魏晋风度所倡导的这种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思想,也使社会风气自由奔放。纵观中国历史,几乎是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像魏晋那样热情奔放。这样的时代和思想,也深深影响到了少年儿童。这种追求解放、崇尚个性的率真的名士之风,很好地培养了儿童的思辨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了非凡的见识和胆魄。

3. 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是动乱的时代。世家子弟被迫过早接触政治,从而促成了他们的早熟。

如王羲之少时即在睡觉时听到王敦谋反之言,他机警地察觉到了危险,从而通过装睡躲过一劫。同为琅琊王氏家族,王敦、王含等为叛逆,而王导、王舒则为忠臣,家族内部之事都如此复杂,更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

前文多次提到晋孝武帝的故事,年仅十余岁,被立为皇帝,受制于权臣,在政治漩涡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可惜孝武成年后并没有成为有所作为的皇帝,荒废了朝政,令人扼腕。

三、作者为什么要记载这么多早慧少年的故事?

《世说新语》共记录了早慧少年的故事三十余则,其对早慧的反复叹赏,成为了一处非常特殊的风景。为什么作者如此偏爱早慧少年呢?我想有以下两个原因。

1. 彰显名士风度

魏晋风度是魏晋精神的主要代表。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俗的行为风格。这种名士风度成为了当时士人的主要行事风格。在如此注重家庭教育和家族传承的魏晋时期,名士风度也正是一辈辈传承下来。从陈元方、孝武帝、王羲之等人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小小名士的特点,他们热衷清谈、率性任真、超拔脱俗。

书中塑造了这样一群小小名士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智慧的推崇、对名士风度的彰显。

2. 激赏少年,寄托期望

《世说新语》中的早慧少年,常具明悟天资、识见通达、气度非凡,怎不令人爱重呢?魏晋官学衰微,高门豪族家学、私学勃兴,名士们都期待“芝兰玉树,生于阶前”。在东晋门阀政治中,高门士族,无不关心家族利益。为保障家族利益,又必须培养子侄后辈,使之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激赏少年,正是当时士人们这一心理的集中体现。伯乐们等不及地以优美言辞赞美这些优秀的少年,来显示他们慧眼识英才,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殷切的期望。

胡金辉简介: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郑重声明

本期内容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以下简称“湿地”)原创首发内容,任何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载、复制、摘编前,必须得到“湿地”及原创作者的共同授权许可;未经“湿地”和原创作者本人的共同授权许可,禁止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载、复制、摘编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我们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规的相关规定,追究其侵权行为。

尤其强烈谴责以 百度文库、 豆丁网等为首的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