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教材"五位专家:全面解析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考化学改革新教材删减 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教材"五位专家:全面解析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

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教材"五位专家:全面解析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

2024-06-28 2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对于数十万陕西高一新生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2022年该届高一新生将开始使用高中新教材,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这也意味着这届高中生将面临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的洗礼。

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材新在哪儿?新教材与高考有着怎样的联系?围绕着这些问题,《文化艺术报》记者对话目前全国高中教材选用率最高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教材各学科的主编和专家——彭前程、乔国才、李龙才、刘健、辜翔宇五位编辑老师,就各自学科领域内教材的新变化,课程的新要求,高考的新方向作出翔实解析与精彩解读。

高中“新课程”新在“核心素养”培养

众所周知,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其中涉及到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高中“新课程”,体现在教材中,到底新在何处?

彭前程认为,此次新课程改革是在全球探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贯彻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背景下展开的。新课程提出了在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也就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必备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这是此次课程改革中育人观的重大变化,也是新课程的主要特色。另外,此次课程改革另一重大变化或者说特色是,各学科都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并提出:课程标准既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考试的依据,以后教育部不再出“考试说明”。

他介绍,此次新课程理念在物理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是提出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这4个要素的提出既明确了物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内含,也使得教学更有了明确的目标。例如,物理学科中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形成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但以往“三维目标”提法中只提出了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至于教学中要落实哪些思维及方法,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而新课标则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建模中的抽象与概括、探究中的推理与论证、解决问题中的分析与综合、处理变化问题的极限思想等都有明确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插图

彭前程对此着重解释:“物理观念的提出,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而是有了从更大的视角去观察、认识整个客观世界,这就使得教师更明确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物理学应该是用物理整体的观点去看待身处其中的客观世界,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

对此,李龙才则认为,数学学科新教材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囊括其中。在完善数学课程目标的同时,调整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并研制出学业质量标准。

“我们这次课改的新,主要体现在全新规划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与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下,落实到英语学科,经过课标组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提出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涵盖了‘情怀、视野和能力’也回答了英语课程应该‘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辜翔宇从英语学科角度出发介绍指出,总目标的落地,关联的是以培养英语学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英语新课程的新,还体现在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涵盖主题、语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的英语课程六要素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术支撑淬炼“新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教版教材背后有着权威而严谨的学术支撑,经过了大量基础研究淬炼而出。例如,物理学科除了在调研、分析中外物理教材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框架、体系结构外,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思维培养研究小组、物理探究实验研究小组、习题配置小组以及课外专题研究小组,另外还有教材试教小组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插图

在人教版教材中,专题研究作为新形式在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化学学科,除了与高中化学课程和教材有关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外,还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开展了具有学科特质的专题研究,如高中教材概念体系研究、高中教材创新性习题研究、高中教材国际比较研究、高中教材实验与探究专项研究、高中教材中融入数字实验的研究等。在数学学科中,高中数学A版教材编委会开展了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数学与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等多项课题。英语学科除了国家级和各学科参与的百年教科书和学科教材论、教材横纵向比较研究、适切性等理论研究课题以及覆盖面广的教材使用调研的实践研究等课题,还展开了各种细分课程要点的专项研究。例如,整合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策略、语言技能六要素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春风化雨 彰显“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不仅生发于其文化的积淀、传承,更仰仗于由此而带来的创新、发展。在采访中不难发现,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般的影响。

“在物理学科教材中我们既注重反映全人类科学文明的成果,同时也注意反映我国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例如,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介绍、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我国‘天眼’的介绍及我国核聚变‘人造太阳’等的介绍。”彭前程如此总结。

乔国才介绍,化学教材在素材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将化学学科内容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现代科技成就、我国化学家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深度融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以及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黑火药等古代科技有关素材,悉数出现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此外,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南海可燃冰试开采成功等现代科技素材也被引入新版教材中。

其他例如数学、地理等学科,也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引入大量中华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数学A版教材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中,采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作为章头图,通过具体例题计算出良渚遗址约存在5000年前,说明中华5000年文明史是有实证依据的;地理学科中,如活动栏目中云南元阳梯田、案例展示中的安徽宏村、正文介绍的福建土楼和北京四合院以及情境栏目中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等等,都是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的例子。

形式与内容俱新 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此次人教版高中新教材既有形式之新,也有内容之新。据彭前程介绍,物理学科教材内容上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方式上新了、变化大了。整个教材无论是知识内容的学习还是实验内容的学习,基本都贯彻以探究的角度展开学习的思想。例如,动量概念的引入,没有采用像甲种本一样以演绎的方法引入,而是通过几个典型的碰撞实验,使学生感悟到mv是一个有意义的量,从而引出动量的概念。再比如,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时,通过实验发现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好像是正弦函数,教材并没有直接指出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函数图像,而是给学生提出“怎么确定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关系是否遵从正弦函数关系”。另外,在体例、版式设计方面也确实做了许多新的变化,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版式方面为了便于学生思考、活动、阅读等,设计了相应的栏目,如“问题”“思考与讨论”“做一做”“拓展学习”“STSE”,版式有通栏(蝴蝶页)、留白、镶嵌等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材

内容之新还体现在,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例如,数学学科,数学A版教材注重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以适当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相关内容。例如,教材中设置了一个数学建模活动,研究PM2.5的浓度是否受到汽车流量、气候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相应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定量刻画PM2.5浓度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陕西省即将进入高中综合改革行列之际,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之间的联系,成为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此,专家们对于学与考如何精准对标,给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乔国才如此阐释: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即高考是“依标命题”。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精选内容,准确把握内容的深广度,使用新教材有利于与新高考的合理衔接。建议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关注教材的变化,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李龙才认为,在数学A版新教材中,习题体现类型多样,适当增补了“多选题”“技术题”和“文化题”等不同题型,实现数学知识的承上启下和纵横串联,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融会贯通,利于学生养成顺理成章地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同时也试图尝试为学生参加数学高考做适当的铺垫和准备。

“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理念一致,紧密关联。注重考知识、考能力、考察核心素养。新教材吸纳历年高考试题加以改造,让学生有所接触与感悟。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标的要求,加强对教材案例的把握。”刘健对此提出了切实建议。

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彭前程一语中的,剖析出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之间的联系。“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高考试卷中所出的试题,必须是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把握了所学学科的本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科已有的知识重新建构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能在不同的场景中迁移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些较高的能力要求是已有高考中已经体现了的并会在今后高考中不断强化,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刷题’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回归教育的本源,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断自主地一个个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扫码立即下载文化头条APP

责 编 | 赵悦冰

审 核 |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原标题:《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新教材"五位专家:全面解析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