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基础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4-07-18 0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之间

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不少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都对此作了解读

在此,我也谈一点初浅看法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属于

“总与分”的关系

我发现,不少专家、学者、语文教师在解读核心素养的时候,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看做一个整体中的并列关系。我的理解有点不一样。

本人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应该分成两个层次,“文化自信”属于一个层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属于一个层次。我们从文本中使用的“和”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用“和”而不是顿号(、),表明编者的意图是要将“文化自信”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分开来,特别强化“文化自信”在课程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的理解是,它们之间应该属于总分关系或从属关系。“文化自信”是“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分”。因此,不论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还是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之间都应该是“总与分”的关系。

至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我觉得应该属于并列关系。当然了,这三者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递进关系。

语文核心素养之间

属于“先与后”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之间,还属于“先与后”的关系,就是说,“文化自信”是“纲”,在先;“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目”,在后。纲举而目张。

“文化自信”是首先必须确立的,这就告诉我们的学生,不论是在学习和接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时候,还是在学习语文教材、阅读指定的必读书目和相关课外读物的时候,必须“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坚定信心”,这是一个重要前提。

然后,“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备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有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再来开展和进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方面的训练、培养与习得,就会水到渠成、融会贯通、事半功倍。可以说,前者为后者指引方向,后者为前者提供实证。

“先与后”的关系,不能机械、固化理解。这里的“先”与“后”,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一是树立了“文化自信”,再来培养和习得“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能力。二是通过“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实践活动,达成“文化自信”的目的。

语文核心素养之间

属于“道与术”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之间,还属于“道与术”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文化自信”属于“道”的话,那么,“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就应该属于“术”的范畴了。“道与术”,也可以理解为“本与末”的关系,“目的与路径”的关系。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从恢复高考到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从抓“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重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目前的核心素养“四方面”——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明显体现出语文教学从单纯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到重思想、情感教育与语言、思维能力培养与习得并重的转变。

基于以教书为内容的“知识与技能”属于“术”,属于“末”;基于以育人为目标的思想、情感、审美教育等属于“道”,属于“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执本而末从。

以上一点不太成熟的思考,主要是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独特的的育人功能”和“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等。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虽然我个人认为,“文化自信”在这其中起着统帅和指引作用。但是,这四个方面又是互为基础、互相支撑、彼此成全的。最为基础的是“语言运用”,最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则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还有很多,关键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让我们的语文课紧跟时代步伐,为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既正确理解语文核心素养中四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又把握好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对标“育人”,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介|绍

陈冬平

广东省深圳市桂园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点灯人”校园阅读推广人;湖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语文学科兼职教师,深圳城市学院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好作文》特约编委,《小小作家》特约编辑。“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优秀辅导老师”。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八届兼职督学。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督学”。

-END-

第一教育内容团队 转载

内容来源 陈冬平读写工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