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地理非地带性气候成因ppt 【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

【高中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那些非地带性案例整理

2024-06-07 0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直专业做地理

  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

  1.形成原因: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

  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表现1:植被变化

  土壤

  土壤性质

  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

  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

  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

  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表现1:植被变化

  年降水量

  400mm:森林

  200-400mm:草原

  200mm:多为荒漠

  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

  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 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 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 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

  4.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 纬度: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

  2.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3. 坡向:阳坡雪线高于阴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 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一、非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二、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三、影响因素

  1、地壳物质组成

          岩石的物理性状对地貌和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大。石灰岩、石英岩、页岩植物很难扎根,成活率低;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砾岩等山体植物容易扎根,成活率高,植被比较茂密。

         岩石的化学性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石灰岩风化的山坡呈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土壤为酸性,多长松树。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岩石的矿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四川的紫色土、华北、西北的黄土。

  2、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该纬度缺少陆地。

  3、地形起伏

          东非高原因地势高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

          青藏高原是高寒植被区;

          南美安第斯山西侧(40°S-60°S左右)迎风坡降水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东侧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景观(温带大陆气候)。

  4、局部环流或洋流

         秘鲁的热带荒漠延伸到赤道附近;欧洲的温带落叶阔叶延伸到北极圈以里。

  5、地壳运动

  6、局部水分变化

          沙漠中的绿洲(地下水),尼罗河、印度河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

  7、矿产资源的分布

  四、非地带性案例

  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

  热带雨林的非地

  热带稀树草原的非地带性

  热带沙漠的非地带性

  温带海洋的非地带性

  温带大陆的非地带性

  地中海气候的非地带性

  其他的非地带性

  沙漠中的绿洲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泉和井(有些是自流井)由砂岩含水层补给,其受水区可能远在800多公里(500多哩)以外。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

  特征及规律

  植被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植被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

  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什么是雪线?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

  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雪线的分布规律

  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影响雪线的因素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示意图

  例如下图,由赤道(0°)向南北极(80°),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雪线也逐渐降低。同时,还可以发现,每个山坡朝向赤道的以面,雪线更高(向阳坡>背阳坡),这是因为向阳坡的温度更高,积雪更易融化。

  从赤道向两极的雪线分布图

  同一座山坡,一般可以分为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其中阳坡的温度更高,迎风坡的降水更多。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降水越少,则山地的雪线越高。

  因此向阳坡(阳坡)、背风坡的雪线高于背阳坡(阴坡)、迎风坡。

  迎风坡/向阳坡的雪线高低

  具体影响因素

  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请大家把握好以下几个案例,在分析雪线问题时可以学会迁移。

  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

  ②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③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阳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④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西坡为背风坡,东坡为迎风坡。

  世界主要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珠穆朗玛峰

  山脉的南坡植被带更加丰富

  1、南坡为阳坡,热量和光照充足

  2、南坡为西南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水量多。

  3、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

  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的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印度洋上来,降水量较多,因此

  ①南坡雪线较低

  ②南坡山脚下出现了热带雨林带

  ③山脉的南坡的植被分布的海拔更高。

  欧洲:阿尔卑斯山

         该处多受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的影响,降水量较多;而山脉的南坡为阳坡,也是背风坡。

  中国:天山

        天山为中国西北部的山脉,位于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脉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随海拔的上升,热量降低,蒸发减弱,会出现温带草原带。

        天山的北坡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出现云杉林。

  中国:秦岭

  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山脉的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脉的北坡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拓展——走进天山

  •新疆天山是全球唯一由巨大沙漠夹持的大型山脉,以深居内陆的地理区位、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众多的冰川河流、绝妙的自然景色、特殊的生物区系和生态过程等诸多自然特征。 

  •天山属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也是全球最大东西走向的独立山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2012年,天山申遗实现了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地区世界遗产“零突破”

  •天山是体现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佳典范。垂直地带性的规律可以说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也可以说是地理学贡献给人类最重要、最有魅力的思想。

   •天山垂直自然带谱:南坡和北坡基带为荒漠从草原带变到森林带,再变到草甸带,这是革命性的质变。自然带变化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尽收眼底的。

  下图为天山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代表性山峰的分布

  北坡——博格达:山地针叶林是它最大的特色。

  南坡——托木尔: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

  西坡——巴音布鲁克,高山草甸是它评为自然遗产最大的原因。

  湿地位于中天山尤尔都斯盆地底部,发源于中天山最高峰额尔宾山的开都河自西向东穿过盆地,并在途中吸纳自四周的雪山上流下来的大小河流。典型的天山高位山间盆地的高山草甸(最低海拔2390米)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它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

  东坡:喀拉峻——库尔德宁(天山森林的代表)

  在库尔德宁和喀拉峻都能看到集中分布的雪岭云杉,但因为喀拉峻有发育完整的夷平面,得以在陡峭的天山山间形成开阔的森林展布带。这是哈萨克人的传统牧场,也是天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人们甚至将这里的景观组合视为天山美学价值最高的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