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读后感(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骑象人大象自我发展范文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八篇)

象与骑象人读后感(八篇)

2024-06-24 0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象与骑象人》

《象与骑象人》揭示了这个一个基本原理: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份,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作者为美国)乔纳森.海特,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芝加哥大学研究文化心理学。19xx年以来积极投身于“积极心理学运动”,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之一。 下面是我的体会。

所有的社会科学口径一致地主张: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会利用手边所能掌握的信息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达成目标。但遗憾的是,正如海特所说的,“为什么人类还是会控制不了自己,老是做出自知会对自己不利的事呢?”这个问题提出非常的重要。海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他这本书的书名所言,他说:“自我形象就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着缰绳,只要动动缰绳,就可以指挥大象转变、停止或往前。但是,只有在大象没有它自己的欲望时,我才指挥得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根本斗不过它。”

海特说,“每个人其实都像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是为了执行工作硬被凑在一起运作的,所以老是发现彼此意见相左,自行其是。”他把人的“心理”划分为四种形式:心灵与身体、左脑与右脑、理性与感性、控制化与自动化。他认为,这第四种最符合“象与骑象人”的特征。

在心理活动中,单靠意志力,控制系统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我们越想摆脱某个令人不快的念头,这个念头就越会阴魂不散地缠绕着我们不放。这就是心理干扰。弗洛伊德说:“人的内心有黑暗且邪恶的一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辩论中,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就是觉得自己理由很充分,但难以说服对方,还怪人家不讲道理。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当我们看到一幅画,通常我们就能判断自己喜欢不喜欢,但要解释原因,却难以说出一个所以然,只好编一个漂亮的理由。

海特说:“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情的诠释,我们就能控制世界。”可见,改变认知,就能改变世界,改变生活。互惠是爱的分享。爱,并不能独享,只能是共享。爱,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而不是为难,不是强迫。《论语》说:“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有欲,勿施于人也。事实上,“爱”与“互惠”都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股将我们跟别人联结一起的力量。互惠之道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比如,当我们跟自己喜欢的人相处时,会不自觉地想模仿对方的一言一行。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