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大象在云南不是一个梗,而是延续千年的不解之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骑大象的小偷读后感500字左右 骑大象在云南不是一个梗,而是延续千年的不解之缘!

骑大象在云南不是一个梗,而是延续千年的不解之缘!

2023-10-22 0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滇海虞衡志》卷七记载“象出云南诸土司” 图源:云南日报

云南旧志有关象之记载颇多,“《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出犀、象。杜预《春秋释例》:黑僰濮在永昌西南,其境出犀、象。《唐书·南蛮传》:异牟寻谢天子象、犀。”

象是古滇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交通工具,负重致远,如同中原之牛马。“乘象”“象耕”是越人最典型的文化特征之一,司马迁《史记》把滇越称之为“乘象国”。云南文山广南县文庙中至今保存有一面“象耕”石刻,刻画大象牵犁耕作,旁边是树枝、花草和云朵。

象在生产劳作之余,又在军事冲突中充当前锋破敌之角色。如元至元14年(1277年),“蒲甘国王率军5万,大象800头,马1万匹大举入侵干崖、南甸”。明正统6年(1441年),麓川土酋“率兵三万余、象八十只抵大侯州”。

三国演义连环画《七擒孟获》中的象战场面 图源:云南日报

说起最深入人心的云南人骑大象的形象,那一定是来自《三国演义》连环画“诸葛亮七擒孟获”中,孟获骑着大象出战的画面。这大概也是“云南人骑大象”这个梗的来源吧。

云南,大象生存在中国的最后一块福地

说起“三国”里另一则跟大象有关的故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那就是“曹冲称象”。故事中曹冲所称的大象来自孙权控制的江南地区。这说明三国时期江南地区仍有大象生存。

河南的简称为“豫”,这其实是一个象形字,就是一人牵象,说明古时河南也曾是大象的聚集地。

事实上,4000年前,大象曾遍布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中国古代的农业经营、滥伐森林、兴修水利逐渐破坏了大象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导致大象生活范围不断缩小。

图为生活在西双版纳的野象。图源:中新网

其次,几千年前我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要高1.5度,而大象更喜欢温暖的环境,正是因为温度的下降,让他们不得不南移,找到更温暖的环境生存。最终,野象们就选择了他们在中国的最后一块栖息地——云南。

元明时期的云南,处处是“孔雀栖于庭树,大象耕于南亩”的景象,澜沧江的“澜沧”在傣语中就是“百万大象”的意思,西双版纳的很多村子称为“曼掌”,意为“专门为土司驯养大象的地方”。

图为生活普洱的野象。图源:中新网

1639年,徐霞客游历途中曾亲眼所见:“八月初八日……冈头有村,倚西冈东向,是为象庄,此未改流时土酋猛廷瑞畜象之所也。”

人象和谐共生,云南在行动

在历史上,野生亚洲象广泛分布在云南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普洱还有红河州地区。但自近代以来,随着环境变迁等因素影响,云南野生象群数目逐年减少。

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仅限于西双版纳和临沧等地,数量降至170头左右,濒临灭绝。

图为野象“独笋牙”正在搞破坏 西双版纳森林公安局供图

不过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云南境内的亚洲象野象种群数量又开始增加,现已达到了约300头,且栖息地从西双版纳野象谷不断向外扩展到思茅、澜沧等地。

同时,云南省也为野象们购买了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并与老挝携手建立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严厉打击偷猎狩猎行为,努力为野象营造自由、安全生活的天堂。

正在建设的中老铁路(中国段)野象谷车站甚至都为亚洲象“让路”,为保护生态环境,车站两端以隧道穿越山体,避免了破坏附近原始森林。

云南西双版纳州大渡岗乡成功解救一头受困水坑的野生亚洲象。图源:中新网

不过,野生象的数量增加之后,人象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凸显。一些野象会到农田里觅食,啃食庄稼,野象伤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为了让人象能和谐共处,云南一直在各个方面进行着努力。

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探访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图源:新华网

1998年,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工作。

2010年,云南再次率先探索试点商业保险解决野生动物损害补偿的新途径、新方法,达到一方面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一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2014年,云南省政府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试点项目作为20个重大建设项目加以督办。

云南一些地方还尝试了建设“野象食堂”和亚洲象防护栏,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等方法,一定程度缓解了“人象冲突”。

除此而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因为“象”与“祥”字谐音,大象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寓意。洋芋君也希望生活在云南的人和象,都能如“象”的寓意一般,生活越来越美好!

(来源:云南日报、都市快报、中国周刊等)

shiyunnan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