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花木兰》的一篇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骑士的荣耀电影 2020《花木兰》的一篇影评

2020《花木兰》的一篇影评

2024-07-02 1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剧透警告!!

全文语境建立在看完英文版电影基础上。

凤凰的象征、父亲的宝剑这种很明显的意象也不聊了,这里剖析一些好像目前还没人讲过的东西。

以下内容仅代表我个人体会,没有任何利益相关。

————————————————————

我还没等看完,脑海里就蹦出了九个大字:哈利波特与骑士精神。再往后看,就是越看越觉得,这就是个西方的封建糟粕。中国人对于东方的封建礼教理解得比较透彻,现代对于愚忠愚孝这样的思想也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但是西方的剧组对于东方文化理解不深,对于忠孝二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像哈利波特的感觉,是女孩子会用chi还要藏着这个点,就像魔法界的人在我们麻瓜堆里生活,魔法也要藏着。藏得不好就要被迫害,或者会黑化,哈利波特世界观里会形成毁灭力极强的默默然,花木兰世界观里会变成witch。

大众面对比自己强的东西会感到恐惧,主要怕这种强势会伤害自己,于是乎,看谁有变得强势的兆头就要干掉谁,哪怕只是个兆头,哪怕并没有对大家造成任何实质上的伤害。杀死女巫的传说是这个逻辑,现代西方鼓吹的黄祸论也是这个逻辑。

虽然我们的文化让我们觉得强大了就要打人这种事情很不占理,不可以做,但是西方人没有我们历史发展背景,相比于和平发展,他们更加相信弱肉强食。

然后讲一下这种弱肉强食思维的源泉——骑士精神。

欧洲一个国家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土地,土地由农民耕种,农民给国王交税,国王保护国土上所有农民的安全。但是国王一个人去打仗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国王还会招募一些骑士。国王给骑士全家开工资,给他们认可和荣耀,他们替国王卖命打仗。也正因为他们干的是不要命的工作,所以骑士在欧洲是很高贵的阶级,一般来讲,骑士都是世袭的。高贵的人就要有高贵的品质嘛,像忠诚勇敢率真,这种形容军旅之人的美好词汇,就统称为骑士精神。

当然,不是所有的国王都爱好和平,地盘小的国王收上来的税就少,想要有更多的钱就要有更大的地盘,所以就要出去打仗,也就是侵略。侵略战争也是派这帮骑士去打,所以巩俐那个角色实质上也是个骑士。

国王的贪欲无限膨胀,骑士要出去打的仗就无限增加,战争中的强者会收获财富和荣耀,手无寸铁的平民只能做战争双方用来牺牲的筹码。平民向往骑士的荣耀,因为这会带来安全感,但是平民又对骑士们的战争感到畏惧,因为每一次战争都是一次遵循弱肉强食法则的猎杀,平民的生活草木皆兵。

电影花木兰的世界观中,也有士兵参加训练,然后变得强大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仅限男性,没有女性的空间。

巩俐饰演的角色对这种男女不平等的论调不服气,所以被流放之后,就选择了不遵守骑士精神的反派,希望可以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个贵族阶层的地位。但是反派的理念之中因为没有贵族阶层,只有王和奴隶两种,她不是王,所以她是奴隶。反派的国家中没有美德,所以巩俐这个角色没有高贵的路可走,她没有尊严。李连杰的国家提倡美德,所以花木兰才有替父从军立军功的可能。

花木兰的出现向其证明,女人配得上高贵的骑士精神,她战场上能打——勇敢,她被开除军籍也不肯投降——忠诚,她选择以女子之身坦诚面对同僚——诚实,花木兰有尊严,花木兰是高贵的骑士。这样巩俐这个角色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她帮助反派继续打,她还是奴隶,还是没有尊严;她帮助木兰,她就是背叛,她没有骑士精神,还是没有尊严。那就只剩死路一条了,为了主角死,好像还挺有尊严的。

明面上,木兰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但是东方和西方对国的定义的不同,导致这一版木兰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木兰不同。结合前面所讲,电影里国的概念更偏向于李连杰一个人的国,木兰获得认可,是因为她救了国王,她完成了一个骑士该尽的义务。至于说国王为什么这么重要,可能是因为他君权神授,头顶有光吧。

插个话,最近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大教堂,他们很喜欢在主教站的地方上边的天棚开个洞,让阳光撒下来,让主教沐浴在阳光下,看起来非常地有神味。电影里“天子坐明堂”的打光就是这个味道。

然后说我们文化中的木兰。她是一个懂得忠孝的女孩,这种忠孝再往根本上说,是身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往大说参军保护这个国家的人民,往小说保护家里年迈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虽然他们是男人。中国重男轻女的源泉是农耕社会,男子是家庭主劳动力。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告诉大家,其实,女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家的顶梁柱,也可以承担和男子一样的责任。这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真正含义。

所以说中国人心目中的国的概念,更偏向于全体国人的国,也就是国家,或者说家国天下。中国有个词叫穷兵黩武,老百姓对为了扩张领土而打的战争是没有兴趣的。参军打仗只是因为别人来打我们了,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被践踏,自己的亲人可以活得好一些,也正是这样的战争,才有可能发动全民,皇帝才有资格提让每家每户出一名男丁参军这样的要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绘战事惨烈,实质是在突出反战的主题。也是这样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背景下,才会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样的剧情出现。当尚书郎还不是当你皇帝的打工仔,战功荣耀什么的又不能当饭吃,回家让我小老弟给我杀猪宰羊摆宴席才是实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早在孟子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向人们说明,皇帝的实质,不过是个工作是治理国家的劳动者。(见《孟子·滕文公上》)这份工作做得不好,还会被臣民讨伐。东方礼教宣传忠君思想,是为了让治理国家这个过程更为顺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为了让每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让社会机器更顺利地运转。

说到底,电影版花木兰最让中国观众感到别扭的地方,还是在于其对木兰的神化。我们心目中的木兰是一个邻家姑娘,让我们有代入感的。但电影里硬是用一个魔幻的chi,将她抬进了贵族骑士的阵营,她不再是平民了。我们对木兰失去了代入感,作为没有chi的普通人,我们会对老老实实地嫁人的木兰她妹产生共情。

往深里说,这种守护国王的骑士精神,本身就是一个伪逻辑。巩俐和花木兰,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反派国王将“你是奴隶”这句话说得明白,而李连杰饰演的国王,用表彰美德这样的形式,将手下的打工仔分为高贵的打工仔和平凡的打工仔。

看似是美德战胜了蛮荒,但没有人去反思为什么要打仗。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西方的封建糟粕。明线是说男女平等,是对东方美德的赞颂,但底色是无脑忠君的封建思维。木兰诗中那种超脱了时代的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剧组可能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很庆幸自己生在现在的中国,大概上幼儿园的年纪就知道武则天和花木兰了。她们的存在告诉年幼的我,女孩是可以到达任何位置的,治国之智,沙场之勇,这些被称作是男子的专属的东西,女孩也真的可以拥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