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驾驶机动车造成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

2023-10-18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

一、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有三个处罚:

1、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永久吊销驾驶证。

2、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扣12分。

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并拘留15天以下,并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二、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何认定

对于自动投案需表现出肇事者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如下情形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1、交通肇事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即是作案人,但未逃离现场,当司法机关询问时则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2、明知他人报案仍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3、在司法机关尚未确定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4、交通肇事者因病、因伤或为了减轻犯罪后果,而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先电信投案的。

5、并非出于交通肇事者的主动意愿,而是经亲友规劝后陪同投案的。

6、公安、检察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7、因特定违法行为在被采取行政、司法拘留、劳动教养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内,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交通肇事犯罪行为的。

三、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四、肇事现场如何处理

1、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事故轻微,且无人员伤亡,双方当事人可先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协商一致即可撤离现场,恢复交通。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2、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应即刻将伤亡人士送往医院救治,并拨打“122”电话,向交警部门寻求帮助。在通话过程中,要清晰表达事故发生时间、地段、人员伤亡情况等,以便交警部门快速到达事故现场。与此同时,要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必要时可先拍照。

3、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4、122指挥中心或到达现场的民警,先根据情况做出判断,积极在周围搜救受害者,并将受伤严重或已经失去意识的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5、根据现场报案人或当事人提供的逃逸人员、车辆特征、车型、车号及逃逸方向等情况,实施布网堵截、追缉,争取尽快抓住犯罪嫌疑人 。

肇事逃逸不犯罪怎么处罚,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后,对肇事者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一下拘留。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延伸阅读: 摩托车肇事逃逸强险赔偿吗? 法律没有规定肇事逃逸之后交强险有免赔责任... 在我国车辆剐蹭后交通肇事逃逸怎... 在我国车辆剐蹭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为:一... 是危险驾驶罪大还是逃逸罪大 两者相比是肇事逃逸罪情比较大一些。危险驾... 肇事追尾逃逸怎么处罚? 若不构成犯罪,那一般是处200-2000... 交通肇事逃逸私了撤案合法吗? 交通肇事逃逸私了撤案是不合法的,发生交通... 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