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药草资源的人工栽培亟需统筹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阿魏和臭阿魏的区别 专家建议:药草资源的人工栽培亟需统筹规划

专家建议:药草资源的人工栽培亟需统筹规划

2023-08-04 1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药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几千年来,通过医学实践,已形成一大批具有功效的药草资源,载入了各类《本草》,并建立了规范化的《药典》。

从理论上,药草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再生的前提是利用的程度和再生的条件。目前,许多珍贵和重要药草,出现过度利用问题,导致药源走向枯竭,一些种类还滑向了灭绝的边缘,对中药学的发展,以及许多以药草为主要原料的西药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其直接的后果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极端重视。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药材资源库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植物种群数量相对较少,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各大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地带,特有种、特色种较为丰富,兼之具备从高山到荒漠的多种生态类型,土地面积又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1/6,许多种的绝对数量又相对丰富,加上新疆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野生植物种群在相当长时期呈原始状态,成为我国重要的药材资源库。

新疆药草种类也较丰富,其中的甘草、麻黄、贝母、肉苁蓉、阿魏、紫草、雪莲、秦艽等等,在国内也享有盛誉。

甘草是我国最重要的药草之一,有“国老”之誉,中医药中有“十方九草”之说。然而它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需求量十分大。新疆有5种甘草,除粗毛甘草不能作药外,其余4种均可药用。在新疆分布面积最大的是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南疆荒漠区,北疆则以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为主。有效成分含量胀果甘草高达4-7%,乌拉尔甘草2-3%。全疆甘草原有面积达3000万亩,每年外调甘草量达1.5万吨,支持了我国药用和出口甘草需求量的80%。

肉苁蓉俗称大芸,是一种贵重而罕见的寄生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称。我国肉苁蓉有8个种,新疆分布有其中5个种: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管花肉苁蓉、迷肉苁蓉、深裂肉蓉。各种有自己的生长环境和寄生植物,目前载入药典的只有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两种。新疆是我国仅次于内蒙的肉苁蓉第二大产区,肉苁蓉分布面积为273万亩,蕴藏量约5000余吨。因内蒙产区采挖过度,收购量从800-1000吨降至300吨以下,主产区遂转向新疆,年收购量在600吨,为内蒙的两倍。新疆的肉苁蓉分布面积南疆与北疆之比约为2:1,但南疆为管花肉苁蓉,目前尚未纳入《药典》,北疆以荒漠肉苁蓉为主,其次为盐生肉苁蓉,均为入典药材。

新疆贝母资源十分丰富,有10余种,其中产量最大为分布阿勒泰和伊犁山区的伊贝母,以及分布天山、昆仑山的新疆紫花贝母,这两种贝母都收入国家药典。新疆贝母有效成分高于川贝母10倍,与浙贝母大致相当,在国内享有广大市场,每年调往内地约1000吨上下,从80年代初期到中期达到高峰。

阿魏分为香阿魏和臭阿魏两大类,其中臭阿魏具有药用价值。过去我国所使用的阿魏胶均由伊朗入口。至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中草药调查中,在新疆20种阿魏中发现两种阿魏可入药,其中的新疆阿魏只分布在伊犁白石墩地区,面积有1.5至2万亩,密度很大;阜康阿魏仅分布于阜康。两种药用阿魏载入了国家药典,年产阿魏胶5000公斤,结束了从伊朗进口阿魏胶的历史。

麻黄在新疆分布很广,新疆所产蓝麻黄含右旋麻黄素,是国际公认的药用成分,使新疆成为我国药用麻黄的主产区。

紫草也是新疆分布较多的药草,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新疆紫草有4种,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区。紫草除药用外,也是一种优良的色素原料,用于唇膏等化妆品生产,主要供出口,年产量最高达200吨。

上述一些例证表明,新疆药草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产量高,使新疆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药材资源库和基因库。

不合理采挖导致资源走向枯竭

上述资料,是新疆药材资源既往的历史,由于利益的驱动和短视行为,近年来,新疆的许多重要和大宗药材遭遇了过度采挖的浩劫,分布面积和资源数量急剧下降,部份药材已面临灭绝的命运。

新疆甘草产量已从每年1.5万吨的颠峰陡降至800至1500吨,只有原来的1/20至1/10;新疆肉苁蓉年收购量短短几年从600吨以上下降至不足200吨;新疆各山脉的前山地带已很难觅见野生贝母踪迹;新疆紫草年产也减少2/3以上。更令人震惊的是,曾经结束了进口的历史并载入国家药典的两种阿魏,其中的新疆阿魏仅存几亩地,阜康阿魏更是一株不剩,历史又一次将被改写了。一哄而上的许多生产麻黄素的工厂,许多也因原料的缺乏而倒闭。

在历史上,草药的采挖基本上是一项副业,甚至只是中医师的自营行业,因为他们知道什么草可入药,怎样采挖才能做到生生不息,才能保住自己的职业。而采挖草药成为许多人的职业时,药草资源走向灭绝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新疆在短短几十年中,重要药草资源从丰盛走向衰竭,这就是大自然的报复。

天然资源人工化是保障药源和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

野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化,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需要健康,与需要吃饭、穿衣一样,只有当主要药草生产走向人工化,人类的健康才能有保障,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目前,许多专家都在致力药草人工栽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例,在新疆也有许多优秀的成果。

在新疆,甘草、麻黄、肉苁蓉、贝母、紫草、雪莲等药草的人工栽培,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例如,麻黄人工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并建成12个加工麻黄素的工厂;肉苁蓉人工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其中昌吉州已有2万亩,年产250吨以上。药草生产开始形成产业,在解决药源的同时,也为农民经济增收带来了实惠。药草种植经济效益一般较高。例如,人工麻黄亩产值1200-1500元,甘草亩产值千元上下,肉苁蓉亩产值低者600元,高者数千元,均超过多数农作物的亩产值。

药草的栽培和粮、棉栽培一样,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要掌握了原植物的生存环境、发育条件,其药性也能符合入药的要求,由于提供了优越的水分、养分等条件,有的品质甚至会更好。例如,人工种植贝母的有效成分在一些产地还高过野生贝母。又如,一年生人工甘草有效成分低于国家标准,但两年后就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因野生甘草的药用成分原本就是多年积累的。再如,人工接种肉苁蓉,并没有改变肉苁蓉的生存环境,其有效成分并不低于野生肉苁蓉。

近年来,由于对药草的滥采滥挖,大面积破坏地表,造成了对生态的破坏,成为沙漠化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许多地方出台了各种禁令,但因对药源的大量需要和不断上升的药材价格,仍然有不少人顶风破禁,难以遏制。而药草人工栽培既解决了药源问题,又平抑了药草价格,滥采滥挖行为可自然终止,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草人工栽培不能一哄而上

近年来,一些药草人工栽培技术已趋成熟,面对市场现有的高价格,又出现了一哄而上、盲目种植的趋向。

药草价格是一种随行价格,其高低视药源数量而波动。例如,因药草产量的不断减少,使贝母收购价每公斤由50元升至250-300元,肉苁蓉从每公斤不足1元上升至6元(鲜材)。有的更上升10倍以上。人工栽培将极大发挥平抑价格的作用,高价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因此,在制订种植计划时,一定要深入进行市场调查,避免“药多不如柴”现象的发生,损伤药农的积极性。

以肉苁蓉为例,全国药用量不过在1000吨至2000吨上下。而新疆各地计划发展的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亩产量即使按100公斤计算,总产也将超过2000吨,超过现在的需求量,而内蒙、宁夏等省区也在积极发展人工种植,势必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当务之急,还在发展肉苁蓉的多用途和深加工,这个问题解决了,需求量才会上去,否则将出现类似东北“人工人参萝卜价”的问题。

此外,许多地方在发展药草人工栽培时,只注意了种植问题,而忽略了种类、药性等关键问题。例如,新疆肉苁蓉种中,以管花肉苁蓉(即红柳肉苁蓉)面积最大,是南疆地区主要发展的栽培种,尽管管花肉苁蓉所含总乙醇苷量比荒漠肉苁蓉高4-9倍,且松果菊苷、类叶升麻苷含量尤高,但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寡糖类、多糖类及半乳糖含量相对较低,目前尚未纳入国家药典,属不合法药,为此,急需采取措施,申请纳入国家药典,否则可作为被拒收购的理由。又如,南疆地区引入原产内蒙的草麻黄进行大量种植,而草麻黄含左旋麻黄素,不符国际标准,只能国内利用,而为此建立的10个麻黄素加工厂中因被拒收购问题有8个厂停厂,严重影响了药农的收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甘草、贝母、青蓝等许多植物中,也有有效成分问题,因此在栽培种的选择上应十分慎重,充分征求专家意见。栽培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也对药草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据上所述,药草栽培虽然是一项利国利民、保护环境的好事,但好事要做好也是不容易的,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更是不可取的。

新疆药草种类多,不乏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种类;有的药草暂时获利不高,但国家、人民急需,也应由政府予以补贴发展;药草的产值,作为原材料的产值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后加工、深加工,进行深度开发,为此,还需要医疗、药物、化妆品、食品、保健等部门、行业的配合和支持。

我们相信,在科学试验、示范推广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新疆的药草生产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致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建议人:刘国钧研究员 胡文康高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