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之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道艺术PPT 日本研究之窗

日本研究之窗

2024-05-23 1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四讲:走近日本香道艺术

北京大学教授 滕军

主讲人介绍:

滕军:女,1955年生,北京人。北京大学 教授。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留校任教

1993年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文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调入北京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2021年开设哔哩哔哩《北大滕老师课堂》学习园地

研究方向

日本传统艺术、中日文化交流史

讲授课程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艺道文化论,日本美术史论,日本社会,日本民俗学,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研究,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香道

出版专著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1992年 东方出版社 )

《茶文化思想背景之研究》(日文版1998年 日本市井出版社 )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2004年 人民出版社)

《叙至19世纪的日本艺术》(2007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2011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茶文化考察纪行》(日文版2011年 第二作者 日本河原书店出版社)

《THE HISTORY OF SINA-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2019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香道文化》(2020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中国香文化简史》(202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获奖情况

2002年《茶文化思想背景之研究》获第二届孙平化日本学奖励基金著作奖二等奖,

2005年《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获第一届北京大学日本学研究卡西欧学术奖,

2006年《中日茶文化交流史》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出版学术书籍

出版音像教材

  日本是一个政治世袭传统的国家,其文化艺术多与政治脱节。这使得日本的文化艺术在生活文化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众所周知,日本有茶道、花道艺术,可以让人们的视觉、味觉得到享受。不仅如此,日本还有香道,这是一项以人的嗅觉为活动主体的艺术,堪称世界绝无仅有。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我们先去参加一次虚拟的香道会吧。

香会会场

  这里,的确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几位身着华丽和服的妇女静静地跪坐在一起,在依次传递着一个小香炉,她们时而将小香炉凑近鼻子,做深呼吸,时而将香炉放在膝上,闭目凝神,虽然看不到她们脸上的笑容,但她们平和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我,她们已经陶醉了,屋内充满了香气。这便是有着历史悠久而鲜为人知的香道。

香主点香

  在香席上,有一位香主,其余的人均为香客,香主香客按一定的步法入席后,由香主按一定的法式拿出闻香用道具,擦拭摆放平稳之后,取出一个小香炉,香炉里已放好了一块点燃了的炭。

  炭上再摆一片云母,云母上放上一块3毫米长的香木片,香木片着热,开始发出香气,于是,香主便把此香炉递给首席香客,尔后依次传递闻香。一次香会要闻一套香,也就是说要闻好几炉香,香客们要闻出香的种类、香型,一套香下来之后,每位香客写出答案交与香主,最后由香主宣布成绩、发奖。

香木

  究其渊源,日本的这一文化传统也是来自中国。日本本土不产香,古来也没有闻香的习惯,香道中用的香材是产于东南亚一带的一种被各种细菌感染的树脂,在许多年后变成的香木。因这种树脂会沉水,所以也称沉香,会发出特别香气。

  沉香是在公元6世纪左右随同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上点香,一是起净化佛场空气的作用,二是为了渲染宗教气氛。当人们进入佛堂,闻到一股在日常生活中闻不到的香气时,便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再抬头看到佛堂里的佛像,就会以为这香气是释迦牟尼放出来的,就会引起一种敬畏之念,似乎香气可以把我们俗人与释迦联接在一起。有人说,香气是无所不至的,它“无形”地渗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可以净化灵魂,使人超脱,这一番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香与佛教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原因是,印度本身盛产香木,用珍贵的香木护佛便成为佛教的习俗,相传中国唐代的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经文时,就同时带来了香,再说中国的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很多香木和全套的香具。

  在唐风文化最流行的日本奈良时代,有过一位圣武天皇(701—756),他爱用过的遗物被封藏在了当时的国库——正仓院。在这个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的古式仓库里,就有一只银制熏香球。香球分内外二层,内层球里放点燃的香火,可以游动,以保持平衡,此香球直径达18厘米。当然,这香球是从中国传去的。在我国的西安沙坡村,在与正仓院几乎同时代的出土文物中,也有了一只同样的香球,此香球直径为5厘米。说是古人用来放在衣袖子里的。传说杨贵妃就曾用过此类香球。

香丸

  至日本的平安时代,香木的使用发生了变化,由佛教用香扩展为生活用香。11世纪,日本诞生了一部长篇贵族爱情生活小说,叫《源氏物语》。小说中的贵族男女们相竞用香炉熏染衣服,他们还要按自己的喜爱,将几种沉香磨碎,重新掺入蜂蜜、黏着剂调和在一起,制作出唯独无偶的香型,并以此特别的香气来讨情人的喜欢。他们用“追风”这两个字来表达被熏染过的香衣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这“追风”之语真绝妙,恐怕是说心上人虽离去而其香风不散,有情人便欲乘香风而追去吧。

熏衣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贵族文化兴盛的时代,与我国“诗言志”的文化传统不同,提倡“诗言情”的日本文化风土将许多从大陆传去的文化形式都化作了娱乐、游戏,香道也不例外。在当时,流行着比物文化,即把两种东西拿在一起,比谁的好,有比诗文的,比画的,比树根的,比菊花的,比贝壳的等等,香也被卷入了比物文化之中,贵族男女们竞相将各种香木碾成粉末再添上麝香、黏着剂,各自按秘法调制成小香团,然后在香会上参加比赛,当然,其比赛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至十四世纪,香道中的文学色彩浓厚了起来,对于调制好了的香团,再不是以其调制主人的名字去称呼了,而被赋予了像“松风”“寒梅”等样的文学性名称。

香具

  至十五世纪,人工调制香团被天然香木片取代,香木片种类明确,香型稳定,加之当时日本国际贸易的扩展,获取大量香木片成为可能,由此便出现了由当时的大文化人三条西实隆(1455—1537)所归纳的六十六种名香。后又由志野宗信(1445—1523)修改为六十一种。人们争先恐后地索取有名气的香木,并且借此来炫耀自己的身分。15世纪,足利义政将军竟然从正仓院(距当时800年之久)的大香木上割下一块进行尝闻,16世纪,织田信长,竟然也割下一块,1896年明治天皇也割下一块,其痕迹至今保存完好。

  香木片的使用给香道的娱乐法带来了变化,出现了“续炷香”法:人们力图用一组香来表现一个文学的世界。比如,某次香会的主题为“春”的话,即第一炉,就点名为“溶雪”的香,然后接二炉“绿蕨”,再接三炉“拂面”,再接四炉“牧笛”,最后点一炉“春莺一声”。同是闻一套香,可利用各种香木片的不同的雅称,巧做编排,这样便可在闻香过程中去创作出一个美好的世界、灵妙的故事。溶雪→绿蕨→拂面→牧笛→春莺一声,这不就是一幅报春图吗。更有高手可根据一套香的香名串成一首诗、一首和歌。“续炷香”法一般点五炉,因为日本的传统和歌为五句,但根据兴致,也可无限延长。这种方法类似于日本的另一传统诗体——连歌。

闻香规则

  尔后,香道的玩法逐步升级,到香道的全盛期,17世纪末,18世纪初,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组合香”法。最流行的是一种叫“有试十柱香”,大体是这样进行的。一共出十炉香,香的种类为四种,其代号为“一、二、三、客”,其中,“一、二、三”各出三炉,比赛开始前,可分别试闻一次。而“客”则不能事前试闻,在比赛过程中只出一炉,正式比赛时,“一”出三炉、“二”出三炉、“三”出三炉、“客”出一炉,随机抽取出香。在香席上,香客们随闻随记下自己的判断,最后将记录交与香主判分。这种“有试十柱香”至今仍为香道初学者的头道门坎。

闻香

  闻香这门技艺绝不是一年半载可习得的。闻得多了,见识广了,才能有鉴别能力。学习香道要钱要时间,一般日本人也不敢随便问津,另则,在日本有这么一个社会常识,像这类传统文化,一旦入门拜师便不能轻易离去,如学上三两年便中途停止,会被世人看不起的。目前,修习香道的,大部分是有钱有闲的女性,也有从事美术设计,从事教育的一些男士。上课排座位时,要按修行年分的长短依次排座,十人为一席,一炉香点好,依次传闻,待传到后边,恐怕变了味儿。何况香气很难辨别,初学者,只得凭运气写出答案。

香具

  眼、耳、鼻、舌、身,被称为五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被称之为五感,在娱乐文化世界里,使人听觉愉悦的有音乐,使人视觉愉悦的有美术,味觉方面有烹调,触觉方面有体育,唯独嗅觉方面,无依托。日本的香道在此方面可称独树一帜,它通过闻香,通过嗅觉的愉悦使人的精神焕然振奋,美妙的香气还可以使人忘记俗世的烦恼,净化人生。日本香道协会会长三条西公正在他撰写的《香道》一书上,称香道是“情操教育的一环。香道可陶冶情感、丰富内在、完善人生”。他又称,香道是“人生之绿洲”。我认为这个比喻是十分贴切的。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和食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文化)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日本文化的历史特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崔世广

第二讲 中日僧侣往来与茶文化东传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 江静

第三讲 日本端午习俗中菖蒲文化与插花漫谈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郑青

第四讲 走近日本香道艺术

    北京大学教授 滕军

第五讲 和食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徐静波

计划每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1/09/wenhua_episode4.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