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住房保障模式暴露缺陷,内地不能完全复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居屋摇号方法有哪些 香港住房保障模式暴露缺陷,内地不能完全复制

香港住房保障模式暴露缺陷,内地不能完全复制

2023-04-23 2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房价上涨的时候,购房房屋不仅仅是自住,而且还有投资的功能,因此,很多中产阶级都乐于购房,成为炒房投资的主力军。但是,当市场疲软之后,房价不涨,甚至下降的时候,对中产阶级来说,买房也就成了不小的负担。如果采取按揭的方式,很多人就需要每个月支付高额的月供,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据了解,在最早实行“廉租房”的英国,现在,也基本上放弃了原来由政府兴建廉租房政策,改为了现金补贴的方式。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市场与政府,哪个更有效率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两者的关系的问题。有效发挥两者的长处,避免短处作用,才是最优的方案。

据当地有关部门报告,香港的第一代公屋在建成10年之后,就已经被淘汰,需要推倒重来,而第二代的公屋,也仅仅建设了20年,就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造成资源浪费。有关数据表明,香港居民的住房面积平均下来只有7.1平方米,并且香港市民现在的基本生活需求也遭受到了许多的挑战,例如住房紧缺、水质以及空气的污染等等。隐藏在深水埗街头巷尾的是那些被称为笼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劏房通常指一个住房单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给多家住户,类似内地的群租房。在香港,有近20万人居住在劏房里,人均居住面积只有5.7平方米。另外,平均房价奇高造成香港社会房普遍困难。

而内地,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后行者”,该如何借鉴香港的公屋政策?将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公屋建设是香港公屋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点已被内地完全借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香港公屋政策一直被内地业界奉为“经典”香港模式其实不但在保障房,即使是在房地产领域也被广泛借鉴,比如土地方面,就有勾地制度,商品房有70年产权房等。而,当内地真正要以香港公屋政策为“借鉴”推行住房保障体系时,我们却发现,香港的公屋政策已走进一个难以回头的“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住房保障仍然要把已经被香港实践证明了并不可行的公屋政策作为借鉴吗?香港经济兴起而发展起来的香港公屋,如今却成为香港特区政府一个难以抛弃的“包袱”。被视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居屋,在香港楼市大跌时,亦遭遇“卖不出去”的情况。

去年北京的两限房,也出现被大量弃选的情况,今年又有一些项目降价万元重新入市。而早起的商品房和经适房价格相差不大,现在的限竞房房价已经比周边二手房房价还要高,这些情况的出现,都造成了保障房的困惑。在香港,彼时,私人楼宇的市价都已跌到与居屋售价相当,而香港居屋土地是政府以零地价拿来兴建的楼宇,私人楼宇都已跌到居屋的价格,说明香港土地“不值钱”。在这种背景下,香港特区政府于2002年底宣布停建和停售居屋。

政府扶持的对象绝不是人人有份的“泛福利”,只提供给特定收入线以下,住房短缺的家庭,且有一套公开透明的收入和资产申报制度、轮候制度和退出机制,保障公屋分配的公开公正。而中国经济适用房由于扶持对象不清,建筑标准过高、户型过大,分配管理环节上政府与企业职能界定不清,结果是让富人占了穷人的便宜,经济适用房成了投机炒作的对象。【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20年6月1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