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00+热搜,数读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外交发言人有几位 一年500+热搜,数读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

一年500+热搜,数读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

2024-05-20 10: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年登上500+微博热搜,273条b站破百万视频,成员人均46岁却能吸粉无数,粉丝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开心果”、“哥哥”。这样的国民级“顶流”可别说你没听过,他们就是“外交天团”。

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外交部发言人们被网友称为“外交天团”。近年来,他们以“合作”与“发展”的发声构建国际对话主旋律,以严厉反对在国际争端中维护国家立场,获得公众广泛的关注。在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即将走入第40个年头的今天,我们回顾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历史与演变,并对当下其在微博、B站、Twitter等平台上的形象呈现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希望得以了解“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

“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

“外交天团”的出圈得益于主动打通新媒体传播渠道,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打造“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账号。随着外交部发言人短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外交天团走进公众视野,“外交金句”成为霸屏的利剑。在与公众的互动中,不断衍生出一个立体多面的“外交天团”形象。

布局新媒体矩阵,粉丝千万获赞破亿

 

外交部积极主动布局新媒体矩阵,更好地传递国家声音。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中国主流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即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快手皆开通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账号。各平台相关账号粉丝数大都突破百万,名列政务号“前茅”。全平台传播渠道和多元的传播形式,为“外交天团”的出圈奠定了基础。

一年44次热搜到543次热搜,中美关系为最受关注的议题

 

2018年至2021年,“外交天团”在微博上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2018年,外交部及其发言人一共上了44次热搜,而2021年截至12月4日,外交部及其发言人上了543次热搜。受关注度提升的同时,“外交天团”在微博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相关热搜平均搜索量从2018年的51986.8增长到2021年的175796.2。

 

在四年上千条热搜中,中美关系、新冠疫情、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等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外交部自身相关资讯也广受网友关注,每年的年终盘点、节庆祝福、发言人的上任与卸任等话题都会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

外交天团霸屏金句,“合作与发展”仍是发声主旋律

外交部发言人出圈的“利剑”就是他们的语言。 在2020年7月到2021年11月的外交部333场例行记者会中,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体现了以下特点:“合作”与“发展”是外交部发言人们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的主旋律,表达了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对话、追求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谋求发展的态度;而当面对国际争端时,外交部发言人坚定维护国家立场,“坚决反对”、“警告”、“正告”威胁中国国家利益的言论。

 

外交部发言人的金句是其出圈的重要动力。

 

数据来源:《央视视频》2021年外交天团金句盘点(00:52)

面对国际议题,鲜明强硬的态度表达备受关注

用户平均年龄21岁的B站被认为是Z世代年轻人的聚集地。2021年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开通了B站账号,截至开通当日晚8点,粉丝量突破20万,超过12万点赞。在B站,与“外交天团”相关的破百万播放量视频高达278个。

其中,2019年香港暴力袭警事件是“外交天团”在B站关注度上升的关键节点之一。从图中可以发现,2019年7月,“外交天团”在B站第一次出现了密集的破百万视频。2019年全年破百万视频数相比2018年同比增长了488%。在2020年有超过100个视频达到百万级别的播放量,其中63%左右的视频投放时间集中在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播放量集中在200-400百万左右。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2020年以来中国面对的复杂的国际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更加积极地对外发声。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用户泛关注“外交天团”的同时,也加入了扩大“外交天团”影响力的行列中。从早期以官方的政治宣传账号为主,如中央或省级的共青团账号,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机构以及普通个体将外交天团的相关内容作为视频内容的选题素材,三方合力共同推动着“外交天团”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受欢迎度的上升。

 

而外交天团经过官方及媒体机构和个体用户的创作加工,也出现在更丰富更多元的场景中。据统计,B站上的外交天团视频主要可以分为新闻资讯搬运和视频二次创作两大类别。

在新闻资讯类别中,这一代具有较强民族自豪感的年轻人,积极关注着我国面对国际关系以及政治议题的回应,其中涉及的国家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为主,所关注的议题焦点主要是新冠疫情(20.5%)、涉港问题(13.5%)与涉疆问题(9.7%)。

 

对这些新闻议题的回应,鲜明强硬的态度往往更受欢迎。我们统计了发言人针对新闻议题的回应态度,大体分为支持、温和反对、嘲讽讽刺、回怼发问、严厉反对五大类别。

数据表明,其中回应态度最为强烈的“严厉反对”(36.3%)出现次数最多,外交部发言人们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正面反击不实言论的表现成为其在b站的重要传播内容。

紧随其后的是“回怼发问”和“嘲讽讽刺”,各自占比23%。外交部发言人们直接面对争议性国际议题,站在国家立场强势回怼,以“反问”形式主动设置议题,比如涉及“疫情溯源”问题时,赵立坚在反对之余追问美国德特里特堡生物实验室与多种疾病的关联。

除了直接反对,“讽刺”式回应同样突出。例如,在涉港问题中,面对美国对香港暴力事件的美化,讽刺美国对国会大厦暴力事件却采取不同的态度。

而相较而言,外交部发言人表达“支持”态度的视频在B站传播度比较有限。

 

彰显个人魅力,粉丝心中的“国民偶像”

融合了创作者自身理解的二次创作类视频,更加凸显出当代年轻人对“外交天团”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整体认知,慢慢转变为对于外交部发言人个人特质的挖掘和欣赏。二创视频内容的多元化和创意化将传统单一的外交发言人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鲜活。

除了金句盘点之外,发言人的个人特点也得到了更好的展现,譬如:耿爽的耿直霸气、赵立坚的幽默风趣、华春莹的大气温柔、汪文斌的文质彬彬等。这些言行举止、性格特质以及外貌气场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外交发言人们成为了年轻人愿意去了解、去“粉”的一个个真实生动、鲜活具体的人,而不再仅仅是作为整体的“外交天团”以及它所延伸出去的宏大指涉。

 

外交部发言人独特的个人魅力使其成为了“国民偶像”,他们吸引了诸多粉丝,在微博甚至拥有个人超话。通过对耿爽、华春莹、赵立坚、汪文斌个人超话的分析,能够窥探“外交天团”在粉丝心中的形象。

耿爽被他的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开心果”、“哥哥”、“耿耿”,在粉丝心中耿爽 “霸气”、“文质彬彬”、“优秀”、“努力”、“迷人”;华春莹由于其“可爱”、“温柔”、“漂亮”的性格特质被粉丝亲切地称为“姐姐”、“莹莹”、“华华”;赵立坚的发言往往严正犀利,又不失风趣幽默,“可爱”与“霸气”是他在粉丝心中的形象,“二把手”、“赵老师”、“大哥”是粉丝对他的爱称;汪文斌的粉丝认为其“儒雅”、“可爱”、“有气质”、“温柔”、“君子”,他们喜好称汪文斌为“叔叔”、“先生”、“小王子”。外交天团的偶像气质拉进了人民与“外交”的距离。

 

“外交天团”的“前世今生”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于1983年3月,是国务院部委中第一家建立发言人制度的机构。从“每周一次”到“每个工作日一次”,从“只发布不答问”到“有问必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外交需求的扩大而不断成熟,灵活性与互动性不断提升。

此外,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个工作日都举行例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和中国唯一每个工作日都举行例行记者会的政府部门,外交部堪称部委“劳模”,面对两个“唯一”,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在2019年的采访中回应,“这种发布制度与我们中国现在日益上升的大国地位是相匹配的”,而面对如此“工作强度”,他感到“辛苦”,但表示“这些工作都很值得,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也毫不退缩”。

 

外交部发言人男性居多

三十多年来,外交部共产生了31位发言人,其中,有26位男性发言人,5位女性发言人。外交部发言人通常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或副司长担任。2021年10月新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华春莹,也是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性正司长。

 

外交部发言人平均就任年龄46岁,整体年轻化

据统计,外交部发言人平均就任年龄为46岁,整体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发言人,就任时仅37岁。出生于外交世家的章启月是最年轻的女发言人,担任发言人时39岁。

同时,每位发言人平均任职3.5年,大多在1-4年不等。其中,现任驻美大使秦刚曾两度担任发言人,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9年。现任发言人华春莹,也是首位70后发言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9年,即将打破秦刚的记录。

 

北外是外交部发言人的“摇篮”,学科背景日趋多元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外交部发言人的“摇篮”,有9位发言人在此完成了本科学业。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也培养了1名以上的外交部发言人。此外,发言人们也都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例如现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毕业于南京大学、赵立坚毕业于中南大学。值得注意的是,已知有8位外交部发言人都曾于研究生阶段出国进修,例如前任驻美大使崔天凯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刘建超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国际关系。

精通外语是外交部发言人的工作“基石”,大部分外交部发言人在本科修读的都是外语专业。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外交部发言人的学科背景也日趋多元。例如马朝旭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现任发言人汪文斌也毕业于北大经济系。不同的学科背景,对世界局势和外交工作的认知也许不同,也让人们对其有不同的期待。

 

外交部发言人多有“垂直”履历

如果想成为外交部发言人该从事什么工作?数据告诉我们的答案是:一开始就从事外交相关工作。在正式成为外交部发言人之前,大多数外交部发言人都在驻外使馆或外交部门任职,其中有5位就在新闻司工作。

外交部发言人任后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升任外交部等外事部门的高级官员,例如钱其琛曾任外交部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二是前往驻外使领馆或联合国担任重要职务,例如吴建民卸任后成为中国驻荷兰大使,耿爽卸任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走向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外交天团”在国内“出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国外,中国外交部也在积极探索“出圈”之路以争夺国际舆论场的主动权。

2019年被称为中国外交官的推特元年,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及外交官集体登陆海外主流社交媒体推特。推特作为海外主流社交媒体,成为了各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据推特外交官网显示,截至 2020 年 4 月 30 日,已有共计 191 个国家和组织利用推特开展公共外交。2019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推特上开设账号@MFA_China,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MFA_China至今已发布推特2781条,积累超36万粉丝。同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SpokespersonCHN)也入驻推特,运营个人账号。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zlj517)早在2010年5月就开通了推特账号,至今已发送推文7788条;其中包含他自2020年2月任发言人后发布的2383条,并收获粉丝108万。从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账号到发言人的个人账号,中国外交部在推特上呈现出多元的账号布局。

(以下将@MFA_China@SpokespersonCHN@ zlj517统称为中国外交部账号)

国际关注度不断提高的中国外交部

通过爬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华春莹和赵立坚推特账号,我们获得了每个账号的回复、转发、点赞和引用(Quotes)数量。(Quotes:带评论的转推计数器,能够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每条推文的互动情况)

数据显示,推特网友对于中国外交部的关注度呈现明显的峰谷,其趋势和中国相关的国际事件大致吻合。例如在2020年3月,推特网友对@MFA_China外交部的关注度达到了最大值。该推文其中,MFA发推“China’s efforts and sacrifice have bought precious time for the world. Some people are attempting to make China the biggest scapegoat for their own epidemic response. Mission Impossible. ”获得了高达3809个点赞。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外交部在推特上坚定表达中国立场,传递中国声音。

外交部发言人主动参与国际热点的讨论,也会引发网友的关注。赵立坚在推特上热度最高的一篇推文是他转发关于澳大利亚军队滥杀平民的讽刺漫画。该推文点赞数高达74096,并获得上万的转发和评论。

主动设置话题,表达中国立场

此外,中国外交部也在积极主动地设置话题,以在推文中带标签(tags)的形式提升中国外交部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从而带来更高的曝光度和更强的话题性。根据对中国外交部推特中提到的标签(tags)进行词频统计,前五名分别是#China、#US、#COVID19、#Xinjiang和#Chinese。由此可见,中美关系依旧是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外交部坚持在涉华国际事件中传递中国的立场和态度。

 

根据对中国外交部推特账号的文本进行的分词处理和情感分析,中国外交部在推特平台上整体呈现出较为积极的形象。尽管有华春莹“I CAN’T BREATHE!”和赵立坚转发乌合麒麟漫画这些带有较强负面情绪的推文在国内外引起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和热议,外交部发言人在推特上总体的文本情感还是以正面情绪(35.6%)和客观陈述(41.8%)为主。

 

从“弱国无外交”到“战狼外交”,“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也是国家复兴之路。从“韬光养晦”到“针锋相对”,“外交天团”的出圈离不开中国外交战略战术层面的灵活化和宽松化,是新中国外交的延拓发展之路。从蓝厅前庄重严肃的新闻司司长与副司长,到金句频出的“段子手”,再到微博超话、视频弹幕里的哥哥姐姐,“外交天团”的出圈之路是普通网民实现个体与国家情感联结,强化认同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与主流价值传播由严肃向活泼的转变之路。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规则”。从国内走向国际,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出圈”,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拥有一席之地,真正实现对话,或许是“外交天团”未来亟待跨越的命题。

作者:蔡寓敏、孙嘉蔓、夏文雁、杨莹、周莘如(姓名按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

指导老师:徐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据新闻与可视化》硕士课程作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