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优才计划24年5月新动向!审批进度+获批方向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入境最新政策10月份查询 香港优才计划24年5月新动向!审批进度+获批方向分析

香港优才计划24年5月新动向!审批进度+获批方向分析

2024-07-14 1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总的看来,分数高确实有利于审批加速,但这个并不绝对。

审核周期3-5个月的优才获批者中,7成是150分以上的高分选手,其余大部分也在120分以上,最低分是一位110分的朋友。

审核周期超过6个月的优才获批者中,分数分布就更广泛了。最低分90分,最高分185,各个分数段均有获批。

我和几个业内资深的文案老师聊过,大家一致认为入境处近期主要是在高分申请中快速捞人——高分+材料清晰齐全=秒批!

不过分数高不代表审批一定快,也有不少高分审核了近1年的例子,有可能是受行业、材料资质、申请人背景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影响。

如果分数普通,审核有快有慢,存在不少运气成分“玄学”。

审批也很看各个审核主任的具体情况,某些行业、个别主任堆积的案子多一些,审核自然也慢一些。

此外,如果是勾选了人才清单类的申请,由于会有单独的审核渠道,材料齐全证明完善的情况下,审核可能会更快~

Part.03 获批方向:香港目前青睐哪类人才?

通过对近期宜港汇优才获批数据的分析,我也和大家大致分享下近期的获批方向。

加分维度上,这几个关键词和高获批率息息相关(以下排序区分先后):

优才获批关键词

1)名企背景

2)丰富工作经验(10年以上)

3)名校背景

4)高管经验

5)高学历(硕士及以上)

6)海外学历

7)海外工作经验

名企、丰富工作经验、名校背景、高管经历,这些都是超热门获批点。

以上关键词,只要符合任意一项,优才获批都会更有机会。如果满足其中两项,优才申请建议大胆冲!

拿“名企背景”这个关键词为例,宜港汇4月收到的这批获批函中,超8成人都曾有过名企的工作背景。这个占比情况,可以料想到这一项含金量有多高了吧。

此外,优才申请行业方面,金融、资讯科技、工业制造、业务支援、建筑测量工程,是近期获批数据较多、申请较热门的行业(排名依旧区分先后)。

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些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经历背景,与香港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较匹配。香港急缺这些人才,获批可能性自然也是大大增加。

Part.04 2024年优才拒批和获批情况如何?

目前入境处还未公布2024年优才的详细获批数据,但从宜港汇的部分样本数据来看,24年的整体审批情况如下:

->1月 大量优才获批

->2月 零星优才获批+大量优才下拒信

->3月 大量优才获批+大量优才拒批

->4月 大量优才获批

之前,入境处主任在回复邮件时曾表示,后续将按照【季度】进行优才甄选程序,不再是【随时不定期】去公布甄选结果。

但实际情况看来,入境处目前可能是按照【月度】统一批量发出优才获批或拒批函。我们协助申请的朋友中,大部分都是每个月同一时间段内收到的获批通知~

后续入境处如果公开了24年的详细优才数据,我也会第一时间和大家总结分享哦,欢迎👇

Part.05 专业建议:如何提高获批速度?

如果想你还没有提交优才申请,想要加快自己的审批进度,下面有几点建议:

1.材料完整:

材料完整是成功申请优才的基础。不少人递交后没多久,飞速拿到拒批函,大多都是因为材料不齐,初筛第一关就被pass掉。材料的准备程度、是否完善等等都是影响审批进度和是否获批的关键因素!

2.文书加分:

优才申请中文书非常重要,写好了软性加分!好的文书是串联起其他材料的说明书,能让材料整体有一个强有力的逻辑主心骨。赴港计划书与雇主推荐信如果不会写,可以找老师协助润色打造。

3.贴合人设:

不同行业申请优才,审批上都有更偏好的人设。因此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树立人设,贴合人设去呈现。材料展现精炼直观、有逻辑,能直接突出你就是香港想要的人才。

4.注重细节:

在优才递交申请前,一定要至少再完整审核材料一次。如果材料呈现太混乱、或者材料细节让入境处有疑议,案子很可能第一轮没过就先搁置了,留着后续再议,审批进度也会被拉长不少。

根据目前的趋势,2024年的审批速度确实有加快。一方面,香港入境处增加了审批工作人员,简化了审核程序;另一方面,线上递交资料的方式也大大减少了审批时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也是优才计划取消配额限制的最后一年,想要申请的朋友抓紧时间啦!

如果你对优才计划有更多的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细节,欢迎随时找我聊聊~

首发【宜港汇DIY优才】定期更新香港身份、优才高才计划、香港教育、香港生活等干货内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