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飞行模拟器座舱舱体设计难吗 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的制作方法

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的制作方法

2023-05-28 15: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模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运动平台飞行模拟器通常使用stewart六自由度平台实现,即将装载有驾驶座椅、vr眼镜、数据手套、定位器和数据输入机构等模拟设备的舱体设于stewart平台上,进而实现飞行环境的动态模拟,其中,vr眼镜起视景显示作用,为飞行员提供视景显示,数据手套起数据输入作用,可以识别飞行员手部动作,进而控制视景中虚拟座舱中的开关按钮等,定位器起定位vr眼镜位置和数据手套作用。但是,stewart平台存在以下缺陷:

1、成本高。传统的投影幕视景造价超过百万,而stewart平台造价接近千万,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飞行模拟器不适合大批量装备;

2、平台运动范围受限且可靠性不高。stewart六自由度的模拟平台运动范围受限制、过载模拟能力不足,导致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体感姿态与视觉姿态不匹配,会加重长时间训练的眩晕感。stewart平台在原理上存在“卡死”缺陷加上平台技术复杂、生产批量小,造成使用过程中故障率高。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运动平台故障频发,很多训练单位在模拟器训练时习惯性不开运动平台。

3、实像投影视景立体感不强、虚像投影视角受限。实像投影视景利用仿真透视关系的方法呈现立体图像,立体感不强,虚像视景可以在无穷远处成像,能为飞行员提供较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但其原理决定了虚像成像垂直视场角受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相较于传统的stewart平台模拟器,具有设备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且兼具重量轻、强度高、可拆卸、运输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业机器人驱动式轻型飞行模拟座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有驾驶座椅、vr眼镜、数据手套、定位器和数据输入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舱体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舱体。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包括外防护框和固定板,工业机器人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板后端面,固定板前端面固定连接外防护框;所述外防护框包括竖向设置且左右对称的两根u型钢管,u型钢管向后开口且两根u型钢管后端通过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两根u型钢管下端通过多个地板横梁固定连接,驾驶座椅和数据输入机构均固定设置在地板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和地板横梁之间设有斜固定连杆。

进一步地,所述u型钢管上横臂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u型钢管的竖臂且两根u型钢管的连接部固定连接,防护部连接固定板且两根u型钢管的防护部之间设有多个防护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座椅位于外防护框后部并靠近固定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横梁上设有支撑飞行员脚部的地板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器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定位器左右对称设置在驾驶座椅上方的外防护框上,另外两个定位器左右对称设置在驾驶座椅前方的外防护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座椅上设有五点式安全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输入机构包括油门杆、驾驶杆和脚蹬。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替换传统的stewart模拟平台进行飞行模拟,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成熟、成本低和运动能力强的特点,解决了传统模拟平台造价高昂、维修成本高和故障良率高的问题,造价低,可靠性强,安全性高,且利用工业机器人的可移动性,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拆卸、运输方便等优点;

(2)通过采用外防护框作为舱体,减轻舱体重量,基于工业机器人承载重量越高,其价格也相对越高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轻量型舱体有效降低设备成本;

(3)通过u型钢管、固定板、地板横梁和斜固定连杆之间的连接配合,保证舱体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坚固,通过将两根u型钢管的防护部固定在一起,并同时将连接部通过防护横梁固定连接,防止u型钢管发生切向变形,在保证轻量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舱体的强度,进而保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4)通过采用固定板固定连接工业机器人的输出端,将驾驶座椅位于外防护框后部并靠近固定板设置,减小操作人员与工业机器人的横向距离,进而使舱体重心靠近供工业机器人连接点,提高工业机器人的承重能力,进一步保障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防护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业机器人;2、斜固定连杆;3、驾驶座椅;4、固定板;5、防护横梁;6、u型钢管;7、vr眼镜;8、五点式安全带;9、数据手套;10、油门杆;11、定位器;12、驾驶杆;13、脚蹬;14、地板横梁;15、地板踏板;16、防护部;1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舱体内设有驾驶座椅3、vr眼镜7、数据手套9、定位器11和数据输入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舱体的工业机器人1,工业机器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舱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和用于驱动舱体的工业机器人1,工业机器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舱体后端部,舱体内设有驾驶座椅3、vr眼镜7、数据手套9、定位器11和数据输入机构。

驾驶座椅3采用高强度安全座椅,且驾驶座椅3上设有五点式安全带8,五点式安全带8起固定飞行员作用,在模拟座舱运动时将飞行员牢牢固定在驾驶座椅3上。

舱体包括外防护框和固定板4,工业机器人1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板4后端面,固定板4前端面固定连接外防护框。定位器11数量优选为四个,其中两个定位器11左右对称设置在驾驶座椅3上方的外防护框上,另外两个定位器11左右对称设置在驾驶座椅3前方的外防护框上。

工业机器人1抓取物体的特点是重心越靠近工业机器人1末端,工业机器人1的承重能力越强,本实用新型优选将驾驶座椅3设置于外防护框后部并靠近固定板4设置,将飞行员和驾驶座椅3靠近背部固定板4,使得模拟座舱重心与工业机器人1末端距离不超过50cm,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1的运动性能。

外防护框起加固和保护飞行员作用,外防护框包括竖向设置且左右对称的两根u型钢管6,u型钢管6向后开口,两根u型钢管6后端通过十一颗螺栓固定在固定板4上并与固定板4连接为一体,两根u型钢管6下端通过多个地板横梁14固定连接,驾驶座椅3和数据输入机构均固定设置在地板横梁14上;固定板4和地板横梁14之间设有用于加固结构的斜固定连杆2,地板横梁14上设有用于支撑飞行员脚部的地板踏板15。

如图2所示,u型钢管6中位于上方的上横臂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部16和连接部17,连接部17位于防护部16前方,连接部17连接u型钢管6的竖臂,两根u型钢管6的连接部17通过三颗螺栓固定连接,防止外防护框切向变形,进一步加强外防护框强度,防护部16连接固定板4,两根u型钢管6的防护部16之间设有多个防护横梁5,防护横梁5起加固座舱体和保护飞行员头部作用。

数据输入机构包括油门杆10、驾驶杆12和脚蹬13,油门杆10、驾驶杆12和脚蹬13均起数据输入作用,油门杆10控制虚拟飞机的油门,驾驶杆12控制虚拟飞机的姿态,脚蹬13控制虚拟飞机的转弯,在模拟环境中,油门杆10、驾驶杆12和脚蹬13将采集的飞行员操作信息发送至外部终端并对工业机器人1的姿态进行对应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