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伟:平凡的真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飞天梦1000 孟福伟:平凡的真实

孟福伟:平凡的真实

2024-07-05 19: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孟福伟

第一次接触陶瓷,是200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陶瓷材料课上,从此我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它源于几个原因:首先,它可以直接成型不用翻模,这既节省了翻模的费用,又完整保留了作品的最初状态;其次,它不易脱落褪色;第三,泥土有亲切感而且环保,不像玻璃钢等材料那样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第四,创作成本较低,这点对于我来说是很实际的问题。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吕品昌老师的鼓励。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吕老师带领学校老师参观陶瓷工作室时的场景,他专门为老师们介绍我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吃酒席》很有生活气息,之后他邀请我参加陶瓷工作室的教学汇报展。当年寒假,吕老师又鼓励我创作《赶集》,并为我和谢长敏在美院举办了“雕塑系通道画廊双人展”。就这样,材料的特性、价格的低廉,以及老师的鼓励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促使我选择在吕老师主持的“观念与材料”第四工作室进行学习。

在我三四年级时,我创作了《童年》《集市》《赶场天》等作品,这些作品还入选了“四年级材料汇报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觉得上述作品都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吃酒席》仍然是最好的,为什么会这样?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逐渐找到了答案,即这件作品与上述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创作《吃酒席》时,我是竭力想把自己有关农村的美好回忆表现出来。在我第一次使用陶土时,我感觉自己有些笨手笨脚,但在创作方面没有受到什么限制,因此,我反而能够更直接、真实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吃酒席》更多地体现了我质朴单纯的情感,因此,这件作品中的情感要素大于技巧要素,也就更能打动人,感染人。《童年》《集市》都是模仿了《吃酒席》的“样式”。《赶场天》表达的是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件作品在成型技巧方面有所提高,但同时也放弃了《吃酒席》的“样式”。那么怎样才能走出创作瓶颈呢?姜杰老师对我讲:“你要去关注、去发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却又经常被忽略的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以为,这就是“平凡”。

毕业创作前,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有新意,能走进观众内心,使观众过目不忘。我当时有两个构思:一个源于自己在北京西站看到“外乡人”在广场等待的情景;另一个源于我在家乡逢每月1日、4日、7日赶场时看到的情景。两者都与我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基于此,几位导师的观点是,我应该表现农民的平凡生活,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所思所想。通过几年的学习,我在雕塑技巧上更加成熟,但是要搞好毕业创作,这还远远不够,我必须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平凡”。2005年10月,我回到家乡四川广元青川县,用两个月的时间收集整理创作素材——共一千七百余张照片和3张视频光盘。我反复揣摩资料,揣摩我所看到对象的表情、体态、服饰、动作以及内心活动,力求作品出新、出奇、出彩。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努力,《2005年12月4日的三锅石》问世,这件作品最终得到了学校老师和专家同行的认可。

孟福伟 2005年12月4日的三锅石 陶瓷 2006年

2006年,我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2007年,我创作了《景德镇印象》《吃酒席2》《吸烟的人》《母子》等作品。2008年,我创作了《2008.5.12》《生死时速》《山雨欲来》和《冬去春来》等作品。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工作室,在雕塑瓷厂我遇见了我的学生,他说:“孟老师,你们老家发生地震了!”地震?我真不敢相信。我的作品《2008.5.12》便取材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它寄托了我对家乡受难的悲痛之情。事实上,我一直在思考,眼睛看到的更真实,还是内心感受到的更真实。最后,艺术需要再次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实”!

孟福伟 2008.5.12 陶瓷 2008年

家乡的一个同学看完《2008.5.12》后对我说:“青川当时不是这样的。”我当时很惊讶,问道:“怎么会不是这样呢?”我努力去理解他说的话,它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意思:一是他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二是他们不愿意再看到伤痛的事,就好比往伤口撒盐一样;三是作品中没有把正能量的东西表现出来。他给我讲了当时的经历,在那生死关头,他感受到的是亲情和友情、是坚强和悲壮,更是人性的光辉和闪耀。听了他的话后,我开始跳出《2008.5.12》的悲伤情绪,转而思考人性与心灵的意义和本质。最后,我又创作了《生死时速》。

孟福伟 生死时速 陶瓷 350×150×60cm 2009年

作品《冬去春来》表现的是地震后人们重建家园的情景。描绘的虽然是普通的一天,但这一天发生了许许多多并不普通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作品描绘了包工头这样的人物形象。农村盖房子,要么是自己盖,要么是请本地的包工头带领的施工队盖,我觉得后者非常具有典型性。再比如,我曾看到墙上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听上去怪怪的,但是很有意思,所以我把它也作为素材融入作品当中。另外,在景德镇十年的磨练使我在作品成型方式上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运用。一般来说,传统的简单造型常采用模具注浆成型工艺,其特点是坯体薄、密度小、容易变形。大件的复杂造型常采用模具印坯成型工艺,其特点是结构变形较小。根据注浆成型的特点,我用这种工艺来创作作品《拖拉机》,也因此得以更好地使作品传递出铁皮的质感。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轱辘成型等新工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孟福伟 冬去春来 陶瓷 1000×120×55cm 2013年

《飞天梦》《问天》是我对民间传统成型工艺又一次尝试性的“继承和发扬”。景德镇民间对瓷器优劣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技术难度,工匠们常常用工艺的难度来评价瓷器的“艺术”水准,工艺难度高的往往价格也高。二是形式感与装饰,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的瓷器的价格往往就高。俗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景德镇近十年的耳濡目染使我对景德镇陶瓷材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创作上我也有了新的思考。《飞天梦》《问天》是两件形式感强、装饰简约、工艺难度大的作品,也是我对民间传统工艺的一种“致敬”。

孟福伟 飞天梦 陶瓷

坦白地来说,我也无法判断这两件作品的好坏,好的作品要感动自己,更要感动观众。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呢?它应该不仅仅关乎形式、材料和观念。无论如何,我以为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则艺术家应该不为名利所束缚,他可能会一次次地尝试,又一次次地失败。在创作《飞天梦》的同时,我也没有放弃有关家乡题材的创作。每当我看到走街串巷的艺人,一种心酸之感便涌向心头。他们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不仅维系着民间手艺的传承,也承载着家庭生活的重担。他们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况,由于自身的表演单调乏味,故无法招揽来观众。在此情况下,他们的表演方式逐渐被新的娱乐方式所替代。

孟福伟 问天 陶瓷

我的作品《拜年》表现的就是舞狮队走街串户的情景,以及地震后人们重建家园时的疲惫心态和内心对新生活的憧憬等。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节舞狮时整个城市往往万人空巷,如今却是冷冷清清。

孟福伟 拜年 陶瓷 110×50×55cm 2014年

从2003年的《吃酒席》到2014年的《拜年》,已整整11年。在此期间,我痛苦过,也高兴过,但没有放弃。2016年,我调入四川美术学院陶艺系,我想,这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孟福伟,1976年生于四川青川县。1997年毕业于四川省内江艺体师范,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年毕业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艺术硕士学位。2006-2016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

本公号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