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风道施工标准要求 DL∕T 5121

DL∕T 5121

2024-07-16 2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ICS 27.100P60备案号:J65-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 5121 2020代替 DL/T 5121200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air and flue gas ducts/ raw coal and pulverized coal piping of thermal power plant2021-02-01 实施2020-10-23 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air and flu

2、e gas ducts/raw coal andpulverized coal piping of thermal power plantDL/T 51212020代替 DL/T 51212000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 0 2 1年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北 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0年第5号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等 502 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 l)、Series Parameters for Horizontal Hydraulic Hoist(Cylinder)等35项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附 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

3、:1.行业标准目录行业标准英文版目录国家能源局2020年10月23日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341DL/T5121-2020火力发电厂 烟风煤粉管 道设计规范DL/T5121-2000中国计划 出版社2020-10-232021-02-01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32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方面设计 工作经验,采纳国内科研设计单位及制造厂的研究成果,并在广泛 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 5

4、1212000 进行了修订。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缩略语、设计参数、管 道规格与材料、管道布置、道体及加固肋、异型件优化选型、零件和 部件、防爆措施和支吊架等。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调整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将适用范围扩大为65t/h 3000t/h等级的燃煤锅炉的钢结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增加了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抽炉烟管道设计规定,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风煤管道设计的规定,脱硫烟气系统的净烟道 设计的规定,脱硫烟气系统中烟道积灰高度及积灰荷载的选取要 求,矩形烟风道、圆形烟风道及送粉管道规格的设计规定,圆形道 体及加固肋选型的控制条件的规定,新型的补偿器及防爆门等零 部件,异

5、型件的型式等相关内容;删减了烟囱及烟气腐蚀性分级,沸腾钢等相关内容;修订了风道及烟道介质压力选用要求,烟道积灰高度及积 灰荷载,常用结构钢材的使用温度及许用应力,部分零部件的技术 要求,煤和制粉系统及烟风系统的防爆措施,支吊架材料的使用温 度及许用应力的技术要求等相关内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 标准分享吧 2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2 标准分享吧 术规程DL/T 51212000。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

6、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 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邮 箱:bz_zhongxineppei. com) o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姚向昱叶勇健冯琰磊邓文祥李佩建杜龙胡忠霞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敏彭红文李文凯裴育峰周朝辉陈勇申克马盟韦迎旭李润森卞卡王志斌潘灏高永芬孙丽娟牛国平标准分享吧 2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2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目 次 TOC o 1-5 h z 总贝!J ( 1 )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

7、ment 2术语和缩略语 (2 )1 术语(2 )2.2缩略语(2 ) HYPERLINK l bookmark5 o Current Document 3设计参数(3 )3.1介质设计压力(3 )介质设计温度(6 )介质流速 (7 )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管道规格与材料 (11 )管道规格(11 )材料(12 )焊接(15 ) HYPERLINK l bookmark7 o Current Document 管道布置 (19)一般规定 (19 )烟道(26)冷风道(29 )5.4热风道(31 )原煤管道 (32 )制粉管道 (34

8、 )5. 7 送粉管道 (36 )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道体及加固肋 (40)一般规定 (40)设计荷载 (41 )道体及加固肋设计 (48) HYPERLINK l bookmark9 o Current Document 异型件优化选型 (51)一般规定 (51 )2异型件选型 (51 )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零件和部件 (65 )一般规定 (65 )2零件(65 )3部件(66 )锁气器(70 )风门(72 )8.6传动装置(73 )7补偿器(75 )8.8 防爆

9、门(76 ) HYPERLINK l bookmark11 o Current Document 防爆措施 (81 )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支吊架(84)10. 1 一般规定(84 )支吊架选型 (87 )10.3支吊架荷载计算 (87 )10. 4 弹簧选择 (93 ) HYPERLINK l bookmark13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A 常用烟风煤粉管道规格系列表 (95)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B 常用结构钢材及其使用温度(101) HY

10、PERLINK l bookmark15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C常用钢材特性数据(104)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D零件焊接图(106) HYPERLINK l bookmark17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E 加固肋典型布置及内撑杆节点结构型式(108)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F 风荷载和雪荷载的计算(115)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G加固肋焊接图(121)

11、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本标准用词说明(124)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nt 引用标准名录 (125)附:条文说明 (127)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Contents TOC o 1-5 h z General provisions (1)Terms and abbreviations (2)1 Terms (2)2 Abbreviations (2)Design parameters (3)1Medium design pressure (3)2Med

12、ium design temperature (6)3Medium speed (7)Specifications and materials o ducts/piping ( 11 )1Specifications of ducts/piping (11)2Materials (12)3Welding (15)Layout of ducts/piping ( 19 )1General requirements (19)2Flue gas ducts (26)3Cold air ducts (29)4Hot air ducts (31)5Raw coal piping (32)6Pulveri

13、zed coal piping (34)7Pulverized coal feeding piping (36)Ducts/piping body and stiffener ( 40 )1General requirements (40)2Design load (41)3Design of ducts/piping body and stiffener (48)3 Optimization and type selection of profiledmembers ( 51 ) TOC o 1-5 h z 1General requirements ( 51)2Type selection

14、 of profiled members ( 51)Components and parts ( 65 )1General requirements ( 65)2Parts ( 65)8. 3Components ( 66)8. 4Gas locker ( 70)8. 5Damper ( 72)8. 6Driving device ( 73)8. 7Compensators ( 75)8. 8Explosion door ( 76)Measures for explosion prevention ( 81 )Supports and hangers ( 84 )10. 1General re

15、quirements ( 84)10. 2Selection of supports and hangers ( 87)10. 3Load calculation for supportsand hangers ( 87)10. 4Selection of springs ( 93)Appendix A Size of common air and flue gas ducts/pulverized coal piping ( 95 )Appendix B Conventional structural steel and itsservicing temperature (101)Appen

16、dix C Performance data of conventional steelmaterials (104)Appendix D Schematic example for welding ofparts (106)Appendix E Typical layout of stiffener and structuralform of internal brace node (108) 4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标准分享吧 # 标准分享吧 TOC o 1-5 h z Appendix F Calculation of wind load and snow load (115)App

17、endix G Schematic example for welding ofstiffener (12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2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25)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27) 1.0.1为了规范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保证火力发电 厂安全、满发、经济、连续运行,特制定本规范。0. 2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容量为65t/h3000t/h等级的 燃煤锅炉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也可用于同等容量范围内的燃油、 燃天然气锅炉和燃机余热锅炉的

18、烟道及风道设计。本标准不适用 于非金属烟风道的结构设计。1.0.3 火力发电厂的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应根据燃烧系统、制粉 系统、送粉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及厂房布置条件进行,做到运行安 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装维修方便和可能条件下的美观,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输送介质的参数应满足燃烧系统、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2根据烟风煤粉管道设计参数确定管道的规格和材料,合理 布置烟风煤粉管道;3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应满足运行、维修、加工、运输及安装 方便的要求;4管道、零部件及支吊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并应根据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等参数条件进行烟风道的加固肋和 内撑杆计算;5设计上应采取有

19、效措施满足防爆、防磨、防堵、防漏、防震、 防雨、防冻、防腐蚀和防噪声的要求;6烟风煤粉管道压力、温度、流量等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烟风 煤粉系统流程的要求,并便于检测和操作。1. 0. 4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缩略语2.1 术 语烟风煤粉管道 air and flue gas ducts/raw coal and pulverized coal piping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系统中用于输送空气、烟气、原煤及煤粉 的通道,主要有烟道、冷风道、热风道、原煤管道、制粉管道、送粉管 道等。2. 1.2 加固肋 stiffener为满足烟

20、风煤粉管道强度、刚度和防振的要求,在管道外表面 用型钢形成的横向或纵向结构的加固件。2.1.3 内撑杆 internal brace为配合加固肋的结构设计,在烟风煤粉管道内部用钢管等材 料形成的加固支撑件。1. 4 零部件 components and parts烟风煤粉管道系统上所使用的零件、部件、锁气器、门类、孔 类、补偿器、传动装置及执行机构的总称。2.2缩略语MFTMain Fuel Trip总燃料跳闸BMCRBoiler MaximumContinuous Rating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TBTest Block能力考核工况点GGHGas Gas Heater回转式烟气一烟气换热器MG

21、GHMedium Water TubularGas Gas Heater管式烟气一烟气换热器3设计参数3.1介质设计压力3.1.1煤粉系统的介质设计压力应按防爆设计压力确定,并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03的有关规定。3.1.2烟风系统的介质设计压力应按最大运行压力、锅炉MFT 时烟风道介质压力、最低介质设计压力三者中的最不利工况确定, 具体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最大运行压力应按每个烟风道管段运行中介质可能出现的最大正、负压力选取;2锅炉MFT时烟风道介质压力应按锅炉MFT瞬态内爆时烟风道内部的介质压力选取;3烟风道中介质的最低设计压力不应低于2

22、kPa。3.1.3典型300MW及以上容量燃煤锅炉的风道介质设计压力 宜按表3.1.3选取。表3.1.3风道介质设计压力的选取表风道风道介质设计工调温风(注3)消声器风流程1点火风压力qo炉膛设计压力Pfds =Pmft /空热风送粉管(注4)气热风再循环大预风炉膛热(注5)箱/器磨煤机干燥风 #续表3.1.3设计等级规常风机6)动规振常-心流 离轴空气预热器贿大2)注(规常设计压力b设计aP k2(-)风机行 运7) 愼注 风 ( 倍头压T空气预热器) (-时 7(T 0.F 1:M 况当 Hds()pfds (当 MFT时)及按2值加1注取TB风较 几倍的 顺1.2头1 2 :与 E 况头

23、 工压运值 点机大注( + )/fds为炉膛设计正压;(-)fdS为炉膛设计负压;( + )Anft为炉膛瞬态防爆正压力为炉膛瞬态防爆负压力;为屈服极限安全系数。2炉膛瞬态防爆压力(Anft)下相应的炉膛设计压力(脚d,)取:( +)dS=( +) pmh/ns ; ( ) pUs = ( ) Pmft /nsa戶fds及/mft按锅炉合同取值,且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烧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程DL/T 5240的有关 规定。3至磨煤机的调温风道、密封风道、炉膛火焰检测器冷却风道,点火风机后的 风道按常规设计;其介质设计压力与炉膛MFT无关,仅按表列方法确定。 4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风送粉

24、热风管道、磨煤机干燥风道、热风再循环管道 等不与炉膛连接,其介质设计压力按最大运行压力采用。中速磨及双进双 出钢球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中,磨煤机进口风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3的有关规定。5空预器出口的二次风热风道及其联络风道,按工况1的组合荷载及工况2 的组合荷载分别计算,取最不利工况。6离心式风机出口风道设计等级按振动,轴流式风机出口风道设计等级按 常规。7风机运行压头指BMCR工况下风机的运行压力。3.1.4典型300MW及以上容量燃煤锅炉引风机前的烟道介质 设计压力宜按表3. 1. 4的规定选取。表3.1.5引风机后烟道介质设计压力(

25、g。)的选取表 表3.1.5引风机后烟道介质设计压力(g。)的选取表 #表3.1.4引风机前烟道介质设计压力(g)的选取表 烟道炉膛设计压力PidsPmh/ 打 s烟道介质设计压力Qo工艺空气K炉膛除尘器引风机流程锁热器V1/设计等级(注2)常规常规设计压力士P 设计夕fds及pmft按 注2取值按 DL/T 52402010 中 第15. 3. 3条的有关规定选 取;当低阻力配置时,仍=1. 1(-)/,(当 MFT 时)(注3)按 DL/T 52402010 中 第15. 3. 3条的有关规定 选取;当低阻力配置时,仍=1.2(-)/fds(当 MFT 时)(注 3)注:1( + )/fd

26、s为炉膛设计正压;(一)/Ws为炉膛设计负压;( + )Anft为炉膛瞬态防爆正压力;(一)Anft为炉膛瞬态防爆负压力;,为屈服极限安全系数。2炉膛瞬态防爆压力(Anft)下相应的炉膛设计压力(/fdS)取为:( + )/fds = ( + )/mft/s; ( ) PUs = ( ) Pmh/ns 多fds 及/mft 按锅炉合同取值,且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烧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程DL/T 5240的 有关规定。3低阻力配置指采用常规大容量煤粉锅炉时,锅炉不设置烟气脱硝(SCR)及 脱硫设施、空预器至引风机间仅设置静电除尘器、引风机出口直接连通至 烟囱的烟气系统。当烟气系统采用低

27、阻力配置时,可按2条选取g0。3.1.5典型300MW及以上容量燃煤锅炉引风机后的烟道介质 设计压力宜按表3. 1. 5的规定选取。烟道烟道介质设计压力go示意图引风机(注2)=4引风 机出口关断门=4脱硫装置烟囱人口末级设备4烟囱设计等级离心一振动,A n 轴流一常规离心一振动沖n 轴流一常规;常规常规设计压力设计工况1: 1. 5 倍BMCR工况 下运行压力工况2:环境 温度下、风机在 启动工况下叶 片最小运行角 度时的零流量 点全压,且不小 于( + )3kPa1. 5 倍 BMCR 工况下运行压力取1. 5倍 BMCR工况下 运行压力与 (+ ) 2kPa 中 的大值士 2kPa注:1

28、离心式风机出口风道设计等级按振动,轴流式风机出口风道设计等级按常规。2引风机出口至关断门上游的烟道,按工况1的组合荷载及工况2的组合荷 载分别计算,取最不利工况。3.2介质设计温度2.1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温度应为锅炉运行时设计管段上可能 出现的介质最高温度,应按设备资料及燃烧制粉系统热力计算的 结果确定,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烧系统设计计算 技术规程DL/T 5240及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 定DL/T 5145中的有关规定。2. 2高温炉烟管道炉烟混合室的设计温度应按抽炉烟口锅炉 # 烟气的最高温度选取。炉烟管道高温段、落煤段和混合段的设计 温度应按各负荷工况下混合室出口的

29、最高计算烟温选取,并且不 应计及系统漏风。内保温形式的高温炉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按内 衬耐火材料外侧的金属温度确定。3.2.3低温省煤器、GGH、MGGH等烟气热交换装置出口烟道 的设计温度应按事故停运工况取值。3.3介质流速3.3.1选择烟风煤粉管道的介质流速,应考虑介质特性、设备条 件以及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对于煤粉管道和烟道,还应 考虑防止堵粉、过量积灰和磨损的要求。3.3.2选择烟风煤粉管道的介质流速,应注意煤种变化对介质流 速的影响。3.3.3设计流速应按表3.3.3的规定选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风道的介质设计流速应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选择;2对于直吹式煤粉系统,煤粉管道及一

30、次风道的介质设计流 速应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时磨煤机所需出力选择;对于中间贮仓 式煤粉系统,煤粉管道及一次风道的介质设计流速应按磨煤机最 佳出力选择,其中热风送粉管道的介质设计流速应按锅炉最大连 续出力选择;3设计流速应按设计煤质在表3. 3. 3中选用,且燃用校核煤 质时应符合推荐流速上、下限的要求;4表3.3.3所列数据为主管道流速,当介质流量较小及/或 单位长度局部阻力较小时,设计流速可取推荐流速范围内的较大 值,反之可取较小值;对于短管道,设计流速可根据设备的接口尺 寸确定;对于支管,设计流速可按此管道可用压降的大小,取用适 当的高流速;5煤价高或材料价格低时,设计流速可取推荐流速范围内

31、的 较小值,反之可取较大值。表3.3.3烟风煤粉管道的推荐设计流速(m/s)系统管道名称流速备注烟风系统送风机及一次风机进、出口冷风道10 12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化风机进、出口冷风道10 20热风(包括温风)总风道15 25一空气预热器热风再循环风道25 35注1干燥剂送粉、一次风机热风送粉及直吹式制 粉系统的二次风道15 25送风机热风送粉系统的二次风道25 35注1循环流化床锅炉空预器出口热一次风道及热 二次风道15 25循环流化床锅炉播煤增压热风道15 25空气预热器后通往烟囱的烟道10 15注2脱硫吸收塔出口的玻璃钢烟道10 20注3煤粉系统通往磨煤机、高温干燥风机、一次风总管和热 一次

32、风机的压力冷风道10 25注4一次风总管(包括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通往磨 煤机的热一次风道)15 25注5通往磨煤机、高温干燥风机、热一次风机和排 粉机的热(温)风道20 25注6通往磨煤机的高温烟道和炉烟、热风混合烟道12 28注7冷炉烟风机通往混合室的低温烟道10 15磨煤机至粗粉分离器或粗粉分离器至排粉机 的制粉管道15 18粗粉分离器至细粉分离器的制粉管道14 17细粉分离器至排粉机的制粉管道12 16储仓式系统干燥剂送粉的送粉管道22 28注8续表3.3.3系统管道名称流速备注煤粉系统储仓式系统热风送粉的送粉管道28 32注8及注9三次风管道22 40干燥剂再循环风道25 45注10直吹

33、式制粉系统的送粉管道22 28注8通往烟囱或炉膛上部的乏气管道22 35密封风和火焰检测器冷却风管道13 25注11注对于热风再循环风道及送风机热风送粉系统的二次风道,应进行剩余压头的验算。当剩余压头较大时,流速宜取上限值。2空气预热器通往除尘器的烟道,当燃用高灰分且磨损性较强的燃料时,流 速宜取下限值。湿法脱硫后的烟道,流速宜取上限值。湿式除尘器后的烟 道,流速宜取上限值。3对于脱硫吸收塔出口就近笔直接人排烟冷却塔的玻璃钢烟道,流速宜取为 15m/S20m/s。其他的玻璃钢烟道(如脱硫吸收塔出口至湿式除尘器进 口的烟道、湿式除尘器出口至烟囱的烟道),流速宜取为14m/s15m/so4压力冷风

34、流速选取时应进行剩余压头裕量的验算,并以冷热风汇合处的冷风静 压高于热风静压作为必要条件,同一机组的压力冷风流速宜低于热风流速。对 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压力冷风(调温风),流速宜取为10m/s15m/s。5对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当校核煤质原煤水分比设计煤质大得多且影响干燥 出力时,热一次风道流速宜取下限值,并结合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统筹考虑。6当校核煤质原煤水分比设计煤质大得多且影响干燥出力时,流速宜取下限 值,并结合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统筹考虑。7对于褐煤炉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的高温炉烟管道,流速宜取为20m/s 28m/s。对于内保温结构形式(内壁敷设耐火砖)的高温烟道和混合烟道, 当煤粉系

35、统抽吸能力允许时,宜选取较高流速。对于外保温结构形式的高 温烟道和混合烟道,宜选取较低流速。对钢球磨煤机贮仓式系统,应综合 考虑布置、系统漏风和风机耗电等因素后选取。8送粉管道应按锅炉磨煤机可能出现的较低负荷的运行方式,核算送粉管道 流速是否满足本标准第5. 7. 9条规定的防爆要求。9当气粉混合物温度超过260-C时,送粉管道流速宜取上限值;在高海拔地 区,经修正后的热风送粉流速,不宜超过35m/s。10对于热风送粉系统,干燥剂再循环风道的流速宜取下限值。11密封风管道的流速宜取中上值,火焰检测器冷却风管道流速宜取中下值。 9 3.3.4高海拔气压修正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定在海拔标高大于30

36、0m地区的烟风煤粉管道截面时, 应考虑大气压力降低的影响,对介质的容积流量和表3. 3. 3的推 荐流速进行修正;2烟风道的流量修正系数为1013/B,流速不做修正;B为当 地海拔标高下的年平均大气压力,单位为hPa;标准大气压下 为 1013hPa;3中间储仓式系统的制粉管道的流量、流速的修正系数为 (1013/B)1,2;4中间储仓式系统的送粉管道和直吹式系统的制粉管道、送 粉管道的流量修正系数为1013/B,流速修正系数为(1013/B)1/2。4管道规格与材料4.1管道规格4.1.1烟风煤粉系统进行空气动力计算前,应根据介质流量和推 荐流速来选择烟风煤粉管道的截面尺寸。4.1.2烟风煤

37、粉管道宜按常用系列管道规格选取。4.1.3烟风煤粉管道的壁厚应符合下列规定:1烟道:1)烟道的壁厚宜为5mm;截面16m2及以上的矩形烟道,其 壁厚可取6mm;2)圆形烟道可根据管径的增大相应增加壁厚,并结合加固 肋的设置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壁厚,但壁厚不宜小 于 5 mm;3)抽炉烟管道壁厚可根据介质参数和运行工况来确定。2风道:1)冷风道宜为3mm4mm,循环流化床锅炉风机出口的冷 风道可为5mm6mm;2)热风道宜为3mm4mm,磨煤机进口干燥管热风道宜采 用6mm;循环流化床机组等高压力的热风道可为4mmmm;3)圆形风道可根据管径的增大相应增加壁厚,并结合加固 肋的设置方案通过有限

38、元计算确定壁厚,但壁厚不宜小 于 3 mm 03原煤管道与金属小煤斗宜为8mm10mm。4制粉及送粉管道:1)磨煤机至排粉机的制粉管道、回粉管、落粉管、煤粉仓放粉管宜为5mm,易磨损或检修不方便的管段可局部 加厚;2)吸潮管宜为4mm4. 5mm;3)气粉混合器前的一次风道,当采用热风送粉时宜为3mm 4mm;当采用干燥剂送粉时宜为5mm;4)排粉机出口风箱宜为8mm;5)直吹式系统送粉管道及气粉混合器后的一次风道宜为 8mm 10mm;6)三次风道、开式制粉系统的乏气管及再循环管宜 为 5 mm;7)给粉管宜为4mm4. 5mm。5防爆门:短管宜为5mm,引出管宜为3mm。4 除湿法脱硫吸收

39、塔出口及湿式除尘器出口等流通湿烟气 的烟道外,烟风道不宜采用非金属材料。4.1.5制粉、送粉、原煤管道截面宜采用圆形。管道直段长度较 长的情况下,烟风道可采用圆形截面;当布置上有困难或由此而增 加较多异型件,烟风道宜采用矩形截面。6矩形烟风道的短边与长边之比不宜小于0. 40. 5。 4.1.7常用系列管道规格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取。4.2材 料2. 1烟风煤粉管道材料应根据介质设计温度及环境计算温度 选用。4.2.2烟风煤粉管道及其零部件和加固肋材料宜采用Q235钢 制作,不应采用沸腾钢。送粉管道宜采用10钢或Q235钢。部分烟风道可采用Q345低合金钢板制作,满足防爆、防磨、 防堵、防

40、漏、防腐烛的要求。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至排烟冷却塔之间的烟道宜采用玻璃钢 烟道。经技术经济比选合适的情况下,湿法脱硫吸收塔出口至烟囱的烟道可采用玻璃钢烟道。4.2.3常用结构钢材及其使用温度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选取。支吊架等承重结构的环境计算温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中规定的“冬季空 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内的结构可按规定值提高 10C选取。钢材在低温条件下存在冷脆特性,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对 钢材的性能有附加要求。工程设计中的环境计算温度应按气象资料或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中规定的“冬 季

41、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4.2.4钢材的许用应力,应根据钢材的强度特性,取下列三项中 的较小值:(4. 2. 4-1) nb ns nD式中:W钢材在20C温度下的抗拉强度最小值(MPa);Hb抗拉强度安全系数,取nb =3;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极限最小值(MPa);ns屈服极限安全系数,取ns =1. 5;扎钢材在设计温度下105h的持久强度平均值(MPa); nD持久强度安全系数,取nD = l. 5。常用结构钢材的许用应力及弹性模量数据按本标准附录C 的规定确定。钢材使用温度低于0C时的许用应力按20时取用,低温使 用限制条件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选取。钢材的许用正应力和切应力,应

42、按下列公式计算:Ed: = 1.0 Cd*(4. 2. 4-2)r* = 0. 6(4. 2. 4-3) 13 # 式中:al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正应力(MPa);r&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切应力(MPa)。4.2.5煤粉管道弯头和其他易磨件的防磨材料,可采用耐磨铸 钢、耐磨铸铁和其他耐磨内衬或外护材料。弯头出口宜有不少于200mm的采用防磨材料的出口直管 段。弯头进出口应考虑措施防止焊接时对内部防磨层的破坏。对于送粉管道的弯头,应采用防磨材料;对于磨损不严重 的制粉管道的弯头,可不采用防磨材料,但宜使弯头的弯曲半 径R3DN。4.2.6除尘器前烟道等高

43、含尘易磨损区域的烟道及导流板应考 虑防磨损措施。内撑杆防磨应符合本规范第6. 3. 7条的规定。高 磨损局部区域的烟道内壁可涂抹铸石混凝土等防磨材料。采用湿法脱硫及海水脱硫时,与湿烟气接触的烟道及导流板 应考虑防腐措施。烟道采用玻璃鳞片树脂进行防腐时,鳞片树脂的选择应满足 烟道各工况运行温度的要求。设计温度超过10CTC的高温烟道宜 采用高温鳞片树脂,其他烟道宜采用普通鳞片树脂。鳞片树脂的 厚度宜为1. 2mm2mm。高温防腐烟道的导流板材料宜采用022Crl7Nil2Mo2或相当 材料,吸收塔后烟道导流板宜采用015Cr21Ni26Mo5Cu2或相当 材料。湿烟道应考虑冷凝液的收集。高温防腐

44、烟道的冷凝液收 集管材料宜采用022Crl7Nil2Mo2或相当材料,吸收塔后烟道 的冷凝液收集管宜采用015Cr21Ni26Mo5Cu2或相当材料,接 出烟道外部的冷凝液收集管道可采用FRP(玻璃钢)或衬胶 管道。4.2.7烟风煤粉管道及其支承结构常用钢材所用的焊条宜按表2.7的规定选取。表4. 2.7常用钢材推荐选用的手弧焊焊条 表4. 2.7常用钢材推荐选用的手弧焊焊条 # 钢号焊条国标型号焊条原牌号标准号Q235-AQ235-B10E4303J42220Q235-CE4316J426GB/T 5117Q235-DE4315J427Q345E5016E5015J506J5070Crl3E

45、410-15G207GB/T 983022Crl9Nil0E347-15A1374. 2.8管道连接件材料宜按表4. 2.8的规定选取。表4.2.8管道连接件推荐选用材料连接件 名称介质温度rc)0 200300350425450螺栓Q275253530CrMo螺母Q235Q23520.30垫圈Q215Q235204. 2.9烟风煤粉管道法兰间的衬垫材料,宜采用硅酸铝绞绳、玻 璃纤维绞绳、玻璃纤维胶绳。衬垫材料的适用温度限制应满足材 料设计温度的要求。硅酸铝绞绳适用温度宜小于或等于650C、 玻璃纤维绞绳适用温度宜小于或等于300c、玻璃纤维胶绳适用 温度宜小于或等于260C。4.3焊 接4.

46、3.1在采用符合本规范第4. 2. 7条规定的电焊条时,焊缝的许 用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图4.3.3焊接截面 Wy = 1.0 al(4. 3. 1-1)Dr = 0. 85 a?(4. 3. 1-2)= r上(4. 3. 1-3)式中:Edy、Ldi焊缝抗压、抗拉许用应力(MPa);EdS焊缝许用切应力(MPa)。4. 3. 2与轴向拉力或压力垂直的对接焊缝的正应力应按下式计算:rh =a1 或7g(4. 3. 2)式中:/焊缝抗拉或抗压正应力(MPa);F轴向力(N);Zh焊缝计算长度,按每条焊缝的实际长度减去lO(mm);8较薄焊件的厚度(mm)。4.3.3贴角焊缝的强度计算时,

47、切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受压或受剪的贴角焊缝的切应力应按下式计算:rhC Lrlq(4. 3. 3-1)式中:F作用在连接处焊缝上的轴向力或切向力(N); rh焊缝承受的切应力(MPa);Ku焊缝的有效高度(mm)。贴角焊缝及圆钢与钢板(或型钢)焊缝见图4. 3. 3,有效高度 应按下式计算:(c)圆钢与圆钢焊接的焊缝Ku = 0. 7K(4. 3. 3-2)式中:K焊缝的焊角高度,取其截面直角边的较小值(mm)。圆钢与圆钢焊接的焊缝见图4. 3. 3,有效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Ku = 0. 1 (D + 2d) 8(4. 3. 3-3)式中:D大圆钢直径(mm);d小圆钢直径(mm)

48、;8焊缝表面至两圆钢公切线的距离(mm)。2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贴角焊缝的切应力应按下式 计算:rh = /rw + rj QrOq(4. 3. 3-4)式中:rw一焊缝承受弯矩产生的切应力(MPa);Ti焊缝承受剪力产生的切应力(MPa)。4.3.4贴角焊缝及侧焊缝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贴角焊缝的最小焊角高度不宜小于1. 53为较厚焊件 的厚度(mm);当焊件厚度小于或等于4mm时,最小焊角高度应 与焊件厚度相同;2贴角焊缝的焊角高度不宜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但 板件边缘贴角焊缝的最大焊角高度不应大于板件的厚度,且当板件 厚度S大于6mm时,最大焊角高度不应大于减去1mm2mm;

49、3圆钢与圆钢、圆钢与钢板(或型钢)焊接的贴角焊缝的焊 角高度,不应小于0. 2倍圆钢直径(当焊接的两圆钢直径不同时, 取平均直径),且不应小于3mm、大于1. 2倍钢板厚度,焊缝计算 长度不应小于20mm;4侧焊缝的计算长度在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 时不宜大于60K,在承受动力荷载时不宜大于40K;当大于上述 数值时,其超过部分在计算中不应记及;当内力沿侧焊缝全长分布 时,其计算长度不受此限;5侧焊缝或端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应小于8K且不应小于40_。 - 4.3.5受压构件的断续焊缝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倍钢板厚度, 受拉构件的断续焊缝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30倍钢板厚度;对于加 固肋与板壁

50、间的双面断续交错焊缝,其净距可为75mm150mm。4.3.6搭接焊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板厚度,且不应小 于 25mm。4.3.7烟风道及其法兰连接的焊接形式,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 规定选取。当施工单位有同类型机组施工经验时也可采用其他连 接形式。5管道布置5.1 一般规定5.1. 1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根据烟风煤粉系统的要求进行设 计。在进行锅炉房和煤仓间的总体设计以及与锅炉制造厂进行炉 架结构及平台扶梯的配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烟风煤粉管道、零部 件和支吊架的布置要求。5.1.2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内的烟气、空气和风粉混合物应分配均匀;2管道的布置应避免原煤、煤粉以

51、及飞灰的沉积和堵塞,并 应设置完善的防爆措施;烟风煤粉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DL/T 5203的 有关规定;3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应考虑防止传递震动和传递荷载的措施; 4管道的布置应满足热补偿的要求;5管道布置应短捷,选型应合理,并宜减小零部件的品种、数量; 6管道布置宜对称,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并应注意整体性和 一致性;管道的布置不应妨碍通行,不应影响邻近设备、管道的操 作和维修;7需要操作和维修的零部件宜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位置;8管道布置应考虑锅炉运行及性能试验所需的测量装置的 空间。5.1. 3当锅炉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时,烟风煤粉管道宜布置在

52、有 遮盖的位置。对于室外布置的管道,其表面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 5.1.4主厂房内通道上方的管道,其管道或保温外表面与地面、 楼板或扶梯的垂直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检修时需通行机动车辆的主要通道,道路宽度应满足 设备运送的空间要求,并不宜小于2500mm;2对于一般通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2000mm;3布置在扶梯上方的烟风煤粉管道见图5.1.4,其管道或保 温外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5. 1. 4所规定 的数值。表5.1.4烟风煤粉管道或保温外表面与扶梯倾斜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H扶梯倾斜角a()384550556065707590最小垂直距离H(mm)19001800

53、1700160015001400130012008005.1.5相邻管道之间、管道与设备之间、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净 距离,不宜小于表5. 1. 5所规定的数值。表5.1.5烟风煤粉管道与周围设施的净距离(mm)项目圆形管道矩形管道边长1000平行管道或保温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 管道或保温外表面与墙壁或楼板平行的 净距离200300300500管道或保温外表面与相邻设备或梁、柱交叉的净距100150200 - 5.1.6对于设备及部件的法兰接口或检修时需要拆卸的管段, 烟风煤粉管道宜采用螺栓连接,其余烟风煤粉管道应采用焊接 连接。5.1.7“Z”形和空间弯头的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宜按表5.1.7

54、的规定选取,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宜设置导流板或导向叶 片。Ddl = -;(5. 1. 7)a十6式中:Ddl当量直径,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管道直径(mm);a、b矩形管道的两个边长(mm)。表5.1.7两弯头内侧之间的距离L(min)弯管形式“Z”形弯头空间弯头“n”形弯头(m s图例Lbi+JI Ai 11 1|- L ,L=(l. 62. 5)DdiL3DaiL3Dai最佳值为2Ddl5.1.8当弯头后紧接收缩管时,宜采用收缩形弯头;当弯头后紧 接扩散管时,宜采用等截面弯头再接扩散管。在以上减速及转弯 的管段的后面宜设置直管段,直管的长度应按本规范第5.1.7条 的规定选取。5.1.9轴

55、流式风机和离心风机人口的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2. 5 倍6倍管段当量直径,该直管段的长度包含与风机人口间的连 接件的长度;当直管段长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1轴流式风机人口连接件(即收敛段)应靠近风机进气箱 布置;2轴流式风机人口的直管段长度不宜低于2倍叶轮直径,该 直管段的长度包含与风机入口间的连接件的长度;3轴流式风机入口连接件为对称收缩时,单侧收缩角度不宜 大于15、连接件为单侧收缩时,收缩角度不宜大于30,且收缩侧 应为远离叶轮的一侧;4对于离心式风机,入口应装设进风箱,进风箱宜按本标准 第8.3.4条的规定选取。直管段长度和弯头型式可根据布置条件 按现行行业标准电站锅炉

56、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T 468的有 关规定进行优化。5.1.10轴流式风机进口管道采用先水平再垂直(水平管与垂直 管通过90弯头连接)进人风机的布置方式时,如果风机入口水平 管道与风机轴向平行布置,则水平管道内的气流方向应与风机气 流方向一致;如果风机入口水平管道与风机轴向垂直,则水平管道 内的气流方向应与风机叶轮旋转方向一致;90弯头内宜设置导 流板。离心风机进风箱人口处应避免布置弯头;必须布置时,宜采用 气流与转子旋转方面一致的弯头,否则应在弯头内加导流板;进风 箱弯头宜采用较低的流速。5.1.11轴流式风机和离心风机出口的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2. 5 倍6倍风机出口当量直径,该直管段的

57、长度包含与风机出口间 的连接件的长度。风机扩散器出口气流速度不大于12. 5m/s时, 直管段长度可取2. 5倍当量直径;气流速度每增加5m/s,直管段 长度可增加一个当量直径。当弯管必须位于风机出口附近,直管段长度不能满足上述要 求时,风机出口直管段长度不应低于1. 5倍风机出口当量直径,且 这段弯管的曲率半径与管道当量直径之比应大于1. 5,并应由风 机制造厂进行系统效应损失的计算。当资料缺少时,可按照现行 行业标准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T 468的有关规定 计算系统效应损失。5.1.12离心风机出口处应紧接扩散管(又称扩散器),扩散管的 长度和扩散角度按本规范第7. 2. 4条

58、的规定选取。5.1.13离心风机出口扩散管后的弯头方向宜与风机叶轮的旋转 方向一致,如起吊风机转子有困难,则在扩散管长度满足要求或装 设导向叶片后,可与风机叶轮的旋轮方向相反。5.1.14烟风道的主管道布置,在推荐速度时阻力应为最小 值;主管道上应采用低阻力的异型件。对于剩余压头较大的支 管应布置流速较高的管道,并可装设阻力较大且便于制作的异 型件。5.1.15自身不能补偿热膨胀和端点附加位移的管道应装设补偿 器,需要控制传递振动、传递荷载的管道也应装设补偿器,例如风 机进、出口处的管段。5.1.16管道上装设补偿器时应考虑安装、冷拉和维修时所需的 空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的平行管道上的

59、波形补偿器如不能并列布置,可错开 布置,前后错开的净距不宜小于300mm;2垂直管道上的补偿器,除满足补偿热膨胀要求外,还可用 于分配各层楼面上的荷载;当补偿器布置在楼板或地面以上时,其 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000mm;当补偿器布置在楼板下面时,与梁、 板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5.1.17接人炉烟混合室的冷炉烟管道、热风调温管道,宜与炉烟 混合室气体出口方向一致;当布置有困难时,可斜接人炉烟混合 室,但其夹角宜小些。5.1.18对于储仓式制粉系统,给煤管、回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 和防爆门短管应接人磨煤机进口干燥管内,与耐火材料的内壁齐 平。对于高温炉烟管道,给煤机出口的落煤段和干燥介质与煤

60、的 混合干燥段宜采用内壁为耐热钢管材的外保温结构型式,内壁应 考虑下落原煤的冲击和磨损。给煤管接人磨煤机进口干燥管(包括抽炉烟的干燥管)的位 # 置,应避免燃煤落入该管道的水平段内。5.1.19钢球磨煤机和风扇式磨煤机进口垂直干燥段应满足原煤 预干燥的要求,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高位布置。向磨煤机引人干燥剂的烟、风道及向排粉风机引人的热风道 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小于60o5.1.20风门及其传动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或传动装置的设置;2电动、气动传动装置或远方传动装置的风门,宜布置在热 位移较小的管段上,以便传动装置固定设置;受条件限制,当风门 布置在热位移较大的管段上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