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首批弟子,80后的他如今已是211副院长!还发了学校首篇Nature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颜宁的婚姻 颜宁首批弟子,80后的他如今已是211副院长!还发了学校首篇Nature

颜宁首批弟子,80后的他如今已是211副院长!还发了学校首篇Nature

2024-06-20 2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短短几年时间,就先后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35篇。

Yin Lab 殷平实验室(yinlab.hzau.edu.cn)

现在他是RNA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领跑者之一,已经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在学院四位副院长中,排名第二位,分管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博士后。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博导,教授 殷平

2006/09-2009/06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博士

2003/09-2006/06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硕士

1999/09-2003/06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学士

主要职历

2013.09− Present Professor2009.07−2013.08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博士后

2013.09− 今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熬最晚的夜 做最前沿研究

“你晚上11点来实验室看看,我们都在实验室。”

2018年8月20日晚上11时,夜幕已沉,正值暑假,华中农业大学阔大的校园更加安静。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A102室,约80平米的实验室里,十来个学生仍专注地进行实验操作。40瓦的日光灯将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除了偶尔围绕实验操作的低声交谈,打破这平静的,只有那台低温冰箱工作时发出的低沉声音。

选择了做最前沿的研究,科研过程就注定不是容易的。

“你晚上11点来实验室看看,我们都在实验室。”王祥是殷平的博士生,今年春节在实验室忙着实验论文,都没顾上回重庆过年。大年初二,殷平也赶回了实验室,带着王祥一起吃了顿大餐,算是开工饭。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殷平的团队,讲究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学术圈的激烈竞争是常态,实验室的勤奋便是这种常态下的进取之道。

因研究需要,团队成员平均每个月需要往返上海一次。在24小时内从武汉赶到上海,奔向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验室连夜做实验,实验结束后便匆匆赶回武汉。大家感慨到:“只见过上海的黑夜。”

“项目组博士生王祥和另外一位研究生、一位本科生,三人的日均工作时间之和超过40小时, 平均每人每天十三至十四小时。”殷平对学生们每天拼的时间也做了计算, 无数个在实验室打拼的日日夜夜最终成就了一篇《Nature》论文。

“其实,实验室的夜生活是很多华农科研人的常态。”殷平说,他有次晚上10点多给张启发老师发邮件,不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复邮件。“说明张老师那时候还在电脑面前工作。”科研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也影响了无数为科研前赴后继的后来人。

导师颜宁:

“殷平确实让我很骄傲,特别棒的小伙子。”

殷平在武汉大学读完博士以后,选择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成为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的学生。

殷平导师颜宁

颜宁可以说是当今科学界最受关注的科学家之一,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毕业于清华的美女学霸”、“30岁的清华正教授”, 自称“娱乐博主”的“网红”。

颜宁微博截图

谈及颜宁,殷平说:“我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时候, 是颜老师最早的一批学生,她只比我大四岁,和我们的年龄都很近,甚至有些女孩子跟她姐妹相称。那时候我们一起经历、见证了筹建实验室的艰辛。”

谈起颜宁老师给他的影响,殷平说:“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 认准的目标要去完成的时候,要做到非常拼。颜老师本人就是这样,说干就玩命地干,等到要出去放松的时候,也玩命地放松。”

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殷平按照实验室的习惯,改变了自己的作息规律,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变为了 早上7点到晚上11点。

2017年,颜宁从全球招聘人员中脱颖而出,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面对一门前沿学科,颜老师紧跟国际前沿、国际化的视野也影响着殷平。现在颜宁已经是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她始终将自己定位在国际上,这一点我需要提高。”

深夜食堂殷师傅

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授

殷老师的实验室中有一份醒目的 “Yin Lab 大事记”,大事记上用彩色的字体标明了实验室的重大事件。主办会议、获得的国家级大奖,其中有三条尤其引人注意:“博士生马玲喜得贵子”“博士生申翠翠喜得千金”......

Yin Lab 大事记

殷平对学生的关心不止这些。科研生活艰苦,实验室最初设在第一综合楼时,为了缓解实验的压力和熬夜的负担, 殷平化身“深夜食堂”里的师傅,在晚上十一二点给学生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氤氲的热气在筷间舞动,“导师牌”宵夜填饱了肚子,更暖了人心。

这是一个和学生“泡”在一起的导师。大多数时候,和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紧要关头,跟学生一起通宵做实验。

副院长殷平和学生一起唱校歌

“可能他体谅我们更多一些,我们体谅他少一些。因为他知道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但是我们不知道他遇到什么困难。”殷平的博士生王祥感慨道。建实验室之初,经费不足,殷平借钱保证学生们每个月的补助:“实验绝对不能停,就算砸锅卖铁,都要保障学生的经费。”

这么高颜值又爱学生的学术男神,咳咳......没错,已经结婚了。 殷平的妻子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教师。

殷平的家乡是湖北钟祥,选择华中农业大学既是考虑到离家近,也因为它是农业学校,除了做生命学科,也做农业。

华中农业大学纯粹的学术氛围也吸引了他,在他看来,很多华农科研人骨子里都透着一份踏实务实的劲儿。

没有一份成果是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但任何成果取得的背后道理又那么朴素。勤奋努力,也是更多踏实的科研人成功的秘籍吧!

做科研就要不眠不休?

颜宁表示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导

在实验室做科研就一定要996,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对此, 颜宁表示并不认同,她说:“现在描写实验室就要强调努力用功不眠不休,我觉得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误导。我新招的博后们往往感慨, 实验室的大家伙并不如其想象中的废寝忘食啊。” 并在微博分享了3点成功关键因素:

颜宁微博截图

1.基础:对于貌似越是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纯化实验, 对学生的训练越严格、对基本原理的掌握要求越扎实。这就是基本功啊,练好了基本功,地基打实了,就会到第二点:

2.效率:少走弯路。可能有些实验室花2周的实验在我们这也就两天,为啥?我导师专门撰文传授过--一个实验尽可能走到底,获得最大量的信息,避免反反复复原地打转,这种效率省出的时间够你在网上做专职娱乐博主的;

3.活到老学到老,注意吸纳总结:文献里没有颜如玉,但是有黄金屋。读文献抓重点,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动态,而是通过交叉比较,看看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为我所用。就比如我刚做膜蛋白的时候,是把所有膜蛋白的论文(幸好那时候不过小几十篇)读了一遍,做了一个excel把人家用的方法试剂详细整理了一遍,后面我真的几乎没走弯路。但是我听说很多实验室仅在筛选上就搭了好几年。我们实验室真的不爱做筛选类的漏斗模式,没发现我们实验室近几年做的膜蛋白除了从内源提取的我不舍得割肉提蛋白以外,以及一个钠离子通道是用逻辑找到最短同源蛋白以外,其他全部都是人源的?为啥啊?咱有这个底气呗,而这个底气完完全全是来自于第一条。

另外,经管世界独家整理 近期会议/期刊征文信息(点击获取) , 团队还开发了翻译、最新电影、、、、 公益征婚交友平台 、 、、英语阅读等功能,回复相应关键字即可,欢迎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