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颐和园的景观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2024-07-08 0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 推荐度: 四年级《颐和园》教学设计 推荐度: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游了颐和园,你觉得那里美吗?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图游戏。

  3.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4.指名答,师板书。

  二、学习“长廊”,掌握学法

  师:作者首先来到了长廊,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步伐去长廊看看吧。

  1.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长廊“长”的?画出有关词语。“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用具体数字来表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的长度相比,增强感性认识。

  3.长廊不仅很长,而且很美,课文是怎样写长廊的“美”的?

  4.指导朗读。

  三、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片,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2,学生默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佛香阁”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4.指导朗读

  5.出示填空题。

  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请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简单说说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比较滑和划)

  3、昆明湖是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围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同学边听边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岛、十七孔桥

  ⑵指名学生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说说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狮子多)

  ⑶从屏幕上感受夕阳中十七孔桥的诗意美。

  4.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5.顺理成章(句子重组)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师: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随着镜头再次走进颐和园。

  1.播放图片。

  2.畅所欲言。

  3.这么美的.园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帮她设计一条广告语呢?

  4.出示广告词。

  六.作业超市

  1、背一背: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写一写: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3.画一画:颐和园很美,我要把她画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附: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1、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生读课文时,我就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再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什么?感到遗憾的是在进行小练笔时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

  2、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来体会长廊的美丽,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到遗憾的是抓住了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但为安排运用方法进行跟进的略读训练,使课堂整体效果显得单薄。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钻研、虚心请教、及时充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长廊、横槛,画舫”等词语,并能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2. 能理清作者游览路线,知道作者是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通过抓重点字词的方法感悟长廊的美丽。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长廊的美,并能有所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一.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游览一下几处名胜风景,请你联系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猜一猜这是哪里?出示学过的课文图片,如西沙群岛,长城等表现我国名胜风景的图片,回顾旧知。

  引入课文,师: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地方,它位于北京的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叫做“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写,提醒学生注意“颐”里面是一个口。(描红口字)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读、齐读。出示图片理解什么是横槛

  2.快速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题,齐读

  3.师:现在难度升级了哦,看看你能否填正确呢?出示作业本第5题

  师: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充分,那你是怎么知道作者先去了长廊再去了其他的几个地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找找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作者游览顺序

  师:作者先去的地方是长廊,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师:你是从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发现的,真不错。那么接下去作者去的这些地方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学习。出示四句话,师:作

  者先去了___,再去了___,接着去了_____,最后去了_____。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生说:顺序)也就是说,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的,这是本单元我们要掌握的一种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一下批注。如果刚刚的题目有错误的,也请你马上把它订正好。

  2.整体感知

  师:刚刚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那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师:哦,这是在夸赞颐和园,还有哪句话也在夸赞颐和园呢?(1.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话一句在课文开头,一句在课文结尾,两句话又都是在夸赞颐和园,我们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写法啊?(首尾呼应)

  四.品读课文,游览长廊

  师:作者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它到底美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先跟随作者去游览长廊吧。板书长廊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长廊美在哪里,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A、预设一: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圈圈画画有关词语,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廊的美呢? ① “绿漆”、“红漆”,有红的有绿的,颜色很鲜艳,很分明是吧,那就请你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② 一眼望不到头。这说明了什么?(长廊很长)师:是啊,长廊的美首先在于它的长之美。你们有没有过一眼望不到头的这种感受?(大海)。当你远眺大海,一眼望去,也是??能不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多叫几个朗读)

  ③ 作者又是怎样把一眼望不到头写具体的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师:你真会学习,能够联系下文去理解。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请你再圈圈有关词语,作者是怎样把一眼望不到头写具体的?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用上了数字之后就把长廊写得(跟具体了 ),这就是我

  们经常在说明文中见到的一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

  出示长廊图片,看,这就是长廊,师:我刚刚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声,赞叹声,那就请你们再带着惊叹,带着赞美的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B、预设二:你还感受从哪里到了长廊的美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预设1.画数量多。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圈圈画画有关词语,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画多。

  每一间 都有 几千幅画 师:是啊,画的数量真多,你能不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多叫几个读读)

  ②预设2.画内容丰富

  你从哪儿读懂了画的内容丰富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师:是啊,内容这么多,而且每一幅画都是各不相同的。想不想看看横槛上的画呢?

  ③出示图片,看着这些多姿多彩的画,你想说些什么呢?当想到古代的能工巧匠们能在小小的横槛上画出了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④小练笔,假如你是颐和园内的导游,你会怎么向游客讲解长廊上的画呢? 各位游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长廊上的画吧,大家请看,这一幅幅画___________,你们看,特别是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出来) 小结: 这些彩画没有文字说明,但我们却能从中读出一段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每一幅画都足以见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工匠们的鲜血与智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

  预设三:

  周围环境美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长廊两旁花木很多)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呀? (栽满,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是啊,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首写花

  的歌谣,正月梅花??

  师:长廊不仅很长,画很美,连他周围的(环境)也很美。

  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环境之美吧。炎炎夏日,你漫步于长廊,忽然一阵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风中还夹杂着一丝丝甜甜的荷花香,用力深呼吸一下,立刻冲去了身上的暑热,你有什么感受啊?这就是神清气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荷花还没凋零,雪白的栀子花又静静地开放了,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酝酿,让我们一起深呼吸一下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五.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走在长廊上,向前望去,生读___________,向上看,生读___________,环顾左右,生读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把长廊的美写了出来。 师:当走在长廊上,手抚摸着五彩的柱子,想到我们的祖先没有先进的工具,却建造出这么雄伟的建筑,此时你又有怎样的心情?(骄傲,自豪)那就请你骄傲地读一读。配乐齐读。师:读了整段话,你发现了吗第一句话和其他几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分)你观察地真仔细。希望同学们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多用用这种写法。好吗

  六.小结:仅仅一段长廊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相信园中的其他景色也一定会让我们更加流连忘返的。

  《颐和园》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助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长廊的造型、位置、结构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朗读理解长廊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回忆联想,激趣引入:

  1、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2、

  在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园林,其中一处保存最完整,就是举世罕见的颐和园,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就是长廊,今天我们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细读课文。

  2、放录音,对照课文朗读,纠正自己的读音,识记生字。

  3、小组合作认识生字。

  4、检查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四字成语。

  三、朗读评比:

  1、好朋友合作朗读课文。

  2、邀请同学上台合作朗读课文。

  3、评价朗读情况。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观察这些字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2、重点指导其中一些字的书写:

  “置”下面的“直”里面有三横。

  “寿”的字头不能写成“春”字头。

  3、学生上台范写,学生自由评价。

  4、展示学生写字作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课抓住了长廊的特点来写,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廊的资料与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1、复习生字。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写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哪些自然段写了绘画艺术的美。

  2、指名读2-5自然段,找出长廊建筑的“三绝”。

  3、自读6-8自然段。长廊的画有多少幅,来历及类型各有哪些?

  4、想象长廊上的画有哪些内容。

  三、指导朗读: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段进行朗读。

  2、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重点引读“三绝”部分。

  四、展示资料:

  1、展示自己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

  2、读读信息窗,介绍颐和园。

  五、课堂小结:

  颐和园的廊和画举世闻名,集中体现在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技艺。

  六、作业设计:

  1、张贴搜集的资料。

  2、搜集其他世界文化遗产资料。

  板书设计:

  造型绝数量多

  建筑位置绝绘画有由来

  结构绝类型多

  举世罕见艺术杰作

  《颐和园》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颐和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颐和园,那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景色)

  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学生欣赏老师简介,师生共同领略颐和园得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的景色

  板书:参观游览: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一)学习第二段

  1、师:作者不但把参观游览的顺序介绍得很清楚,而且,描写颐和园的语句也很优美。现在就让我们一处一处细细地游览颐和园各个景点。(出示第二段)我们先去走长廊,谁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长廊中?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板书)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出示长廊图片)

  评价:读得好的:这长廊果真长啊!

  读得不是很好:我觉得就快望到头了。谁能通过读告诉大家,这长廊很长,是望不到头的!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

  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了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

  (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

  师:美在哪儿?(点横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画的美,画的不同!

  指名生读

  (4)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是很长很美的?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生读。读的不好评价:接的不够快。好象过了一个星期,才接上去开。再读。

  师:这说明花的种类很――多。这么多的花,我谢了,你开,你谢了,它开,总之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在――开放。是啊!这怎么能不说明长廊是很长,很美的呢!

  2、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们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神清气爽)

  师:什么意思,练说句子

  学生用神清气爽说话

  3、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评价: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这长廊,更长、更美了!

  4、师:想一想,要建造这样的一条长廊,需要哪些人?

  生可能会说:画师,工匠,设计师、花匠……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当时建造的场景上,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说,师根据说的情况引导。如:你看的真仔细,为什么要重重地刻?

  师:从这些美丽的景观中,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长廊。

  师:谁想做一个颐和园的小导游,带我们游览这美丽的长廊。

  学生先练习

  指名做导游,结合图片介绍长廊

  师做评价:你这名小导游真称职,把长廊的美丽景色介绍的真具体

  (二)学习第3、4段

  师:这长而美的长廊,我们走过了。而且走的很尽兴。颐和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细细游赏!现在该去哪里了。

  生:万寿山

  师: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万寿山的?(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把这3、4两段读一读,看看万寿山上有哪些景物?(佛香阁,排云殿)出示图片

  (1)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佛香阁、排云殿是怎么样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它们特点的词语!出示第3自然段

  (2)交流

  师:谁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学生: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佛香阁具体的位置在哪?文中用了一个词(耸立)什么意思。(引:像我这样站在这里,能叫耸立吗?)

  那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说明这个佛香阁怎样?高板书

  师:琉璃瓦见过吗?出示图片(边看边解释: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用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师:排云殿有什么特点?金碧辉煌(板书)金碧辉煌是怎么样的,谁来形容一下。(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从“一排排”中体会出什么

  学生:说明面积很大。多,整齐

  3、佛香阁和排云殿一样,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一起读读这段话。

  三、板书概括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按照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几处景点,(指着板书)先去走了长廊,长廊的长和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见了高耸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不知不觉中,这几处景色我们游览完了,也该下课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不过没关系,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览颐和园的其他几处景色。下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3自然段,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和课文的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练习有感情读文,从语言文字中想象,体会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手机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颐和园风景的图片,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注意“颐”字里面是个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领略那里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重点提醒“堤、耸、舫”三字的读音。(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个?

  4、指名读文,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课文中有两处直接点明颐和园很美,在哪儿呢?(提示文章总分总的写法)

  5、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资料,了解历史

  1、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

  2、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

  3、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领略美景

  这么美的地方,我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览顺序

  ①默读2-4自然段,划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②指名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2、领略长廊之美

  ①自由读文,同桌说说你感觉到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书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长一眼望不到头(颜色美、形状美)

  七百多米长273间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廊的长?

  读句子

  美画(内容多、题材多样)

  花(品种多、数量多)

  ②那么,文中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自学,写批注。

  3、领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阁高耸立

  美形状美八角宝塔形三层

  颜色美闪闪发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辉煌

  ③小结,练习背诵。

  五、练习写话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回忆当时的游览顺序,写一段话。

  六、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期待下节课昆明湖和十七孔桥之旅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

  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长廊(内―外)

  18颐和园万寿山(上―下)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堤―岛―桥)

  《颐和园》教学设计 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难点: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了颐和园(随机出示主要景色的图片点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作者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呢?(说到地点变换的句子,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质疑探究。

  1、思考:这个人间天堂――颐和园总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齐读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品味语言读了课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能从课文中体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课文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物的特点。

  4、小组合作探究:

  A:其中哪个景点最吸引你?

  B:在小组内读相关语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C: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5、小组内交流,班上汇报交流。

  6、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真不愧是“美丽的大公园”,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很多,请您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胜古迹资料。(指名汇报)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达标检测。

  2、练笔:你们和家长也一定游览过名胜古迹,请您模仿今天学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长廊堤岸雕刻画舫横槛栽满葱郁掩映

  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

  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画舫游船;绿岛石桥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本课较为恰当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学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学步骤的安排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整体感知到颐和园的大与美,从课文找出直接写颐和园特点的段落进行教学,理清文章结构,再通过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中穿插生字教学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学习生字,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激发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复述,将语言自然内化,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切实积累,不失语文教学之本色。

  但在教学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师在设计的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颐和园又大又美的?学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而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由于教师表述问题不够明确,所以指引学生的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整堂课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如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知识点,而教师却放得太开,先让学生理清什么顺序,再说通过哪些词知道。虽然只是一个教学顺序的改变,却没有了先扶后放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此都较茫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问题的表述必须明确,切不可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放得太开,导致阅读知识的把握不够扎实,费时又少效!

  《颐和园》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 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 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 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琉璃瓦,板书: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3.指导它为什么叫排云殿吗?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齐读:抬头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赏昆明湖

  1.点图片、音乐.

  介绍其它景物景点,你想去游赏哪儿呢?

  2.学生找到相关的词语,独立品读.

  3.谁愿意带我们去游赏一番呢?

  读出相关句子.

  4.重点引导品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静得像……..,绿的………………..滑过.

  比较“滑”与:“划”的不同,读一读昆明湖的美!

  5.小结:

  谢谢这些小导游们带我们游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看,同学们找到的这些优美的句子,具体的描写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总结全文

  游赏到这儿,同学们,颐和园游完了吗?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不尽的岂止是颐和园,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还可以去游赏长城、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山东的泰山,乐山大佛、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反思:

  体现语文课堂的文化意味

  《颐和园》编排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单元,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颐和园”而是把课堂置身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教学,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颐和园引申到祖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

  《颐和园》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 11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渲染气氛。

  课件出示音乐《北京欢迎你》

  2、谈话: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歌曲之一。同学们都去过北京吗?大家今天想不想到北京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图片展示一些北京的著名景点。

  课件出示图片: 长城 故宫 天坛 鸟巢 水立方

  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点?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板书课题:颐和园。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是保养皇亲国戚身体健康的地方。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颐和园参观参观。

  (二).新课

  1、解决字词

  (1)、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

  出示颐和园课件中的词语部分。

  (2)、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感知课文内容

  (1) 、《颐和园》视频范文朗读。

  课件出示《颐和园》范文朗读

  (2)、学生边看视频边认真听范读并轻轻地跟着读

  (3)、读完课文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和作者到了哪些地方来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深入课文学习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步伐去游览一下颐和园吧。

  1、游览“长廊”。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长廊的段落。

  (2)出示“长廊”图片。

  (3)提问:长廊有哪些景物?长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横槛上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两旁的花木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有700多米长、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长美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2、游览“万寿山”。

  (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

  让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2)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

  (3)请大家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

  (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

  课件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

  (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佛香阁――高大,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的男生们显出了绅士风度,让我们女生先来到万寿山脚,现在看来,我们女生不得不让你们男生先登山了,佛香阁那么高,你们男生的力气大,肯定先能登上佛香阁的,那就让你们先登山吧!请你们把在佛香阁上面看到的景物告诉我们女生吧!

  (1)男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万寿山”段落。

  (2)找出看到的景物。

  (3)课件出示带“滑”的句子。讲解“滑”的用法。(有“滑”字的这一句运用了动态描写,与前面的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比赛谁读的最美。(分组比赛)

  3、游览“昆明湖”。

  过渡:刚才登山才需要力气大的,现在下山来到昆明湖了,不需要走得快了,我们男女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游吧。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

  课件出示昆明湖和十七孔桥图片

  (1)、全班齐读“昆明湖”段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昆明湖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绿 静

  (2)、从课文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形态不一

  (3)、自由轻声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颐和园有什么总体印象呢?大家齐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板书:美 大

  (四)拓展延伸,续说美景

  颐和园的美景远远不止这几处景色,正如作者所感叹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

  (1)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你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和所搜集的资料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小导游PK赛:评选最佳“小小导游员”。介绍时用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总结

  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

  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六)作业

  刚才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作介绍。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教学设计 12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读准:

  平舌音(栽zāi葱cōng)

  翘舌音(朱zhū)

  前鼻音(殿diàn)

  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

  (颐和园)

  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

  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⑴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⑵长廊的形状美:

  “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⑶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⑷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⑸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⑴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⑵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

  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

  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⑴“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⑵“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⑶“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⑷“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

  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⑴“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⑵“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⑷“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⑸“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

  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⑵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⑶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

  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朗读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及绘画艺术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者出示图片,激情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3、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探究新知。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知道学生朗读。(自豪、骄傲的语气)

  3、提示这段是一个总起段。

  4、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

  5、出示图片,学习建筑艺术。

  6、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三绝”

  7、颐和园的长廊除了以上三绝的特点外,还有一个什么特点?理解中轴线。

  8、认识过渡句

  9、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

  10、学生反馈汇报。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思维拓展。

  1、思考:颐和园的长廊是那么奇特,长廊上的画师那么精美,此时此刻,你想到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写作金钥匙。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学生预习比较充分,课堂上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视频,学生被颐和园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此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

  课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再一次修改写游览街心公园的习作,大部分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利写,突出了重点,进步很大。 学习完这一课,我感到学习写作方法很重要,但是恰当地适时地给学生创设运用的机会更为关键。

  《颐和园》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颐和园》教学设计 1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三、课时分配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 : 长廊 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①

  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 佛香阁 排云殿 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板书 : 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②

  登上万寿山,站在职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 和 。

  (8)师小结。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

  (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四、课外拓展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五、教学赏析:

  1、《颐和园》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2、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附板书设计:

  总写

  长廊 长、美、奇

  颐和园 分写 万寿山 雄伟壮丽

  昆明湖 物多景美

  总写

  《颐和园》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 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阁 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 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 “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 桥洞多 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你认为作者游完颐和园的总的感受是什么?请说一说。(这可真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走进颐和园吧!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来欣赏一下这个大花园的美丽风光吧!

  2、“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谁来带我们重游一次。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第一句话)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第3自然第一句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话)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话)

  3、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A、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B、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板书: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颐和园》教学设计 1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方法:

  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知道这是哪吗?(出示图片)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中的景物。

  (1)那我告诉你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你会怎么读课题?

  (2)今天的颐和园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美丽的大公园,你又会怎么读课题?

  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优美的语言,去游赏颐和园美丽的风光。

  (二)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1、出示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指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移步换景的提示语。

  (1)教师:作者就是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慢慢看,寻找打动自己的特色景物,这种移步换景的顺序特别适合于参观游览和描写古典园林。

  (2)其实,在颐和园还有很多的美丽景物例如:(出示换灯片)边出示,教师边叙述:“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中国最大的古戏楼,“西堤六桥”据说比苏州的西湖的“苏堤”还要美。但是作者就选取这“三种”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

  3、交流总分总的顺序。

  (1)教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把这两句话调换吗?体会总起句和总结句的作用和总分总的结构。

  (2)通过比较,教师总结:第一句是引出颐和园的美,让人去欣赏,去读,是引出下文。最后一句是游览之后,作者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是对全文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作者是由情入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正像写景文章中所说的“此时景语皆情语”

  (三)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景物特点。

  (1)教师:那就让我们进入颐和园,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出示学习指南)

  (2)体会长廊的“美”“长”。

  “美”:花、画的数量多、颜色多、内容多。

  “长”: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

  (3)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教师:我们继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内容。(出示换灯片)教师: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1)抓住佛香阁形状的特点,排云殿“金碧辉煌“的特点。体会古典建筑的“宏伟”。

  教师:站在宏伟的佛香阁前面,居高临下之间,你又看到了什么?

  (2)抓住颜色:红的、黄的、金的,体会皇家建筑颜色上的古香古色。

  (3)去掉湖水中比喻和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和比喻的形象,让景物的姿态生动的跃然纸上。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4)出示《桂林山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5)出示《观潮》描写了潮水的哪些方面?

  (6)出示《望洞庭》体会古诗中怎样描写水。

  (7)小练笔:写一写你见过的江河湖海中水,写一段关于水的描写。

  学生进行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选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五)教师小结:其实颐和园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我们的祖国更是美不胜收,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运用上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就会创造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所以老师留一个写文的作业:运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景物的特点,不要忘了修辞这个法宝。写一写你游赏过的美丽的景色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词语。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

  (1)指名朗读词语

  (2)齐读

  (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课件出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

  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师:景色表现了颐和园美丽?

  生: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三处景观都突出了《颐和园》的大、美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

  师:课件演示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析。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领略一下长廊的美。

  师:播放课件,师范读。

  师: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体会出长廊的哪美?

  生:(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堪称是艺术珍品。

  (4)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

  播放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师: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阁、排云殿。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一排排”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很高;“红、绿、朱红”等颜色,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指导朗读;

  师:我们从这些词领略到“万寿山”的景观壮丽。在万寿山上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昆明湖美在哪?

  生:又静又绿。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作者为什么没用“划船”的“划”,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比“划”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来吧,读一读感悟它的妙处。

  师过渡:从万寿山下来,作者来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美丽的什么?

  生: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师:这么美的昆明湖让我们用朗读感悟一下。

  师: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师总结: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光辉成就以极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作业链接: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小练笔: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颐和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颐和园教学设计03-03

《颐和园》教学设计12-03

《颐和园》教学设计02-15

颐和园教学设计06-14

《颐和园》教学设计06-20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04-24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4-28

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07-27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09-1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