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高原上的扶贫“尖刀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颍上县扶贫办公室电话是多少 威宁高原上的扶贫“尖刀连”

威宁高原上的扶贫“尖刀连”

2024-07-09 1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这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威宁,在打响撼人心魄的反贫困决战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威宁自治县海拉镇通组路

“73001户、34557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个贫困乡镇、31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这是“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的威宁,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后交出的成绩单。

3月3日,春天的阳光直落万丈,洒满草海之滨的每一个角落,让素有“阳光城”美誉的威宁更加生机勃发。

云雾仙境威宁城

在五里岗大道的县扶贫办办公室,金灿灿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尽管获得这一殊荣已有几天,但为全县扶贫事业倾注了大量辛勤和汗水的“扶贫人”,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表彰大会召开那天,单位所有的干部职工都齐刷刷地参加了集中收看,大家都很激动,再加上我们有幸成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这是至高无上的光荣,所以很多人眼泪花子都不停地在眼睛里打转。”谈到获得表彰的感想,威宁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张海仍然十分高兴,“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们、对威宁所有在这场硬仗中付出过艰辛努力的人的最大肯定和安慰!”

石门乡仰天窝马铃薯基地

张海说,作为脱贫攻坚职能部门,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始终秉持强烈的为民服务情怀,始终心无旁骛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始终无怨无悔苦干实干,着力打造好班子、培养好队伍、构建好机制、发展好产业、营造好局面,努力当好全县脱贫攻坚的参谋部、作战部、尖刀连、督战队,全力以赴推动威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威宁,则是毕节扶贫的重点主战场。

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面对艰巨繁杂的脱贫任务,威宁自治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推动下,紧绷决战之弦,凝聚决战之力,苦干实干,不辱使命,全力攻克贫困“大山”,在乌蒙高原上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壮歌——

精准识别对象,确保脱贫攻坚“靶向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和工作程序,分类建档立卡,按照致贫情况进行一户一册分类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户户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实施扶贫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充分利用国家扶贫开发系统和贵州省扶贫云平台,精准记录贫困户基本信息、帮扶措施、帮扶干部入户情况记录等。

扶贫干部走访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力量聚合”。成立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划分六大战区,分别由县委常委以上领导担任战区指挥长,实行“常委包片、政府抓线、人大政协共管、部门包干、乡镇主战”协调指挥模式,把责任压实到县级分管领导头上,确保各战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任乡镇指挥长,实行指挥长负责制,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成立村级脱贫攻坚指挥。参照乡级指挥部组成人员配置相关人员,明确乡镇科级领导任村级指挥长,具体负责村级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干部走访

用好扶贫资金,确保脱贫攻坚“精准滴灌”。累计争取下达扶贫资金28.4亿元,鼓励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仅能繁母牛项目,全县共投入3.7亿元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户购买能繁母牛,覆盖了3.4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共购买能繁母牛5.6万头,三年共产仔11.76万头,增值约15亿元,实现3.3万户13.9万人的稳定脱贫。全县牛的存栏从2016年底的15万头增加到现在的38万头,“扶贫牛”真正扶到了实处。

威宁五里岗蔬菜大棚基地

落实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阳光普照”。全面落实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综合保障扶贫等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有力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到了各项惠民政策。

紧跟省市步伐,确保脱贫攻坚“纵深开展”。紧紧围绕省市县工作部署,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绿色生态,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推进好“四场硬仗”、落实好“四项政策”、强化“四大举措”,通过挂牌督战、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全排全查、省市第三方评估、国家省际交叉考核等工作,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确保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全,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沙子坡林下种植赤松茸基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冲锋在前的“先锋队”“尖刀连”,威宁自治县扶贫办这个集体中的大多数人,“走遍了威宁山山水水间的314个贫困村,有些深度贫困村去过五六次”“白天下乡进村入户走访,晚上回来梳理研判”“凌晨五点还在开会,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是常事”“几年来除了过‘三天年’的时间,其它时候基本无休”……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一路走来,山高水长,苦乐相伴,打过无数硬仗的他们有着太多深刻的记忆和感慨:

在下乡时不忘“整点现金揣起”的张海,一开始还曾被笑“老土”,但当看到他给那些生活极度困难的老人、孩子们“送上三百两百”时,大家才明白他的用意。

在扶贫办工作了9年的副主任唐勇,恐高的他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麻起胆子”坐上牛栏江上通往海拉镇大石头组的溜索时,因出现“一点小故障”进退不得满头大汗时的场景。

曾经穿水鞋下乡都被漫进过稀泥的马雪雁说,如今看到通村通组路、串户路联通千家万户,乡亲们不再到处背水吃,“所有的艰辛都值得了!”

“千年中水”

“走访时看到贫困群众艰难的生活,心里就会特别难受”的所美丽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后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温暖的回报。”

在扶贫系统一干就是31年的管毓清说,三十年来的扶贫,除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方式上转变,还有脱贫攻坚力度上的持续“加码”,村村寨寨真的是发生了改天换地般的变化。能够作为中国扶贫事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再苦再累都从不后悔。

94年出生的李冉说,两年的扶贫经历虽然短暂,但却能深刻地感受到:共产党真了不起,祖国真伟大!

......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这是乌蒙山各族儿女“解锁”贫困的“核心密码”,更是今后毕节更好地担负起从“试验”走向“示范”历史使命的致胜法宝。

六威高速穿越威宁

“这项荣誉不只是属于我们,更属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属于为威宁脱贫攻坚事业给予过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各界。”张海说,“千山万水走来,我们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新的征程上努力做出新的业绩。”

来源:毕节日报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威宁高原上的扶贫“尖刀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