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颅骨正面观手绘 颅骨

颅骨

2024-06-26 1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颅骨(skull)由23块组成,其中脑颅8块,面颅15块。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目录 1 颅骨组成 2 颅骨结构 2.1 颅骨的形态 2.2 颅的整体观 3 颅骨详解 3.1 脑颅各骨 3.2 面颅各骨 3.3 脑颅整体观 3.4 面颅整体观 4 颅骨相关词条 5 人体骨骼列表 6 参看 颅骨组成

颅骨(skull)共23块脑颅:8块,构成颅腔;面颅:15块,构成面部支架,人类颅骨通常由29块骨头组成。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1、顶骨2、冠状缝3、蝶骨4、泪

脑颅骨

骨5、上颌骨(额骨、牙槽突)6、颧骨7、枕骨(枕外隆凸)8、人字缝9、颞骨(鲮骨、颧突、外耳道、乳突)

(1)脑颅骨:成对的:顶骨,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记忆口诀,:蝴蝶展翅底中坐,后枕前筛前上额,一块顶骨顶中央,两块颞骨嵌两侧。

(2)面颅骨: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泪骨,下鼻甲,鼻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记忆口诀,鼻上泪,颧甲腭,不成对,犁下舌。

(3)颅的整体观: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后面观: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鸡冠,筛孔,筛板,颅中窝: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破裂孔,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突、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颅底外面观:由前向后: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犁骨、切牙孔、腭大孔、卵圆、,棘孔、下颌窝、关节结节、破裂、,颈静脉窝及孔、枕骨大孔、枕髁、茎突、乳突、枕外隆突、茎乳孔.。

颅侧面观:外耳门、颧弓、颞窝(颧弓上方),颞下窝(颧弓下方、,翼区、翼上颌裂、翼腭窝(上颌骨体,蝶骨翼突,腭骨间).翼腭窝的交通:向前经眶下裂通眶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后经翼管通颅底外面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下经翼腭管、腭大孔通口腔.。前面观:眶:眶上孔(眶上切迹);眶下孔/裂/沟/管;泪囊窝;泪腺窝;骨性鼻腔;前;梨状孔;后;鼻后孔;中;骨性鼻中隔;外侧壁:上、中、下鼻甲及鼻道、鼻旁、: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漏斗).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内,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4)新生儿颅的特::脑颅大于面颅(8:1),脑囟,前囟、后囟、乳突囟、蝶囟;上、下颌不发达,鼻旁窦未发育,乳突不明显。  

颅骨结构

1、顶骨2、冠状缝3、蝶骨4、泪骨5、上颌骨(额骨、牙槽突)6、颧骨7、枕骨(枕外隆凸)8、人字缝9、颞骨(鲮骨、颧突、外耳道、乳突)  

颅骨的形态

1、位于颅的前上份,是贝壳状的扁骨,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

颅骨

部内有含气腔,为额窦。

2、蝶骨(sphenoidbone)位于颅底中央,形似蝴蝶,由四部分组成。中央为蝶骨体,体内有一对空腔为蝶窦。自体伸出三对突起,前上方一对称蝶骨小翼,为三角形的骨片,小冀和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两侧的一对为蝶骨大翼,其根部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前向后外排列,而小翼和大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在体和大翼的结合处向下伸出一对翼突。

3、筛骨(ethmoidbone)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两眶之间。前方观呈“巾”字形,中间的水平板为筛板,板上有筛孔,分隔颅腔和鼻腔,正中矢状位向下延伸的为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上部,两侧为筛骨迷路,内有许多含气的小腔称筛窦,呈蜂窝状。在筛骨迷路内侧壁上有两个卷曲的骨片,为上鼻甲和中鼻甲。

4、颞骨(temporalbone)位于顶、枕、蝶三骨之间,形态不规则,参与构成颅底及颅腔的侧壁。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外耳门前上方的鳞状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向前伸出的突起称颧突,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为下颌窝;外耳门的下后方,围成外耳道前、下部和后壁的半环形薄骨片为鼓部;颞骨伸向内前方的三棱锥体形骨突为岩部,它有三个面,前面朝向颅中窝,后面朝向颅后窝,下面朝向颅底外面。岩部的后下部在外耳门后方有乳突。

5、上颌骨(maxilla)位于面颅的中部。其中部称体,内有含气腔,为上颌窦;上颌骨体的上面后份有眶下沟,此沟向前经眶下管通上颌骨体前面的眶下孔,上颌骨体的内面与下鼻甲围成鼻泪管。上颌骨自体发出四个突起,与大部分面颅骨相接:额突向上,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向外侧,短而粗钝,接颧骨;牙槽突向下,为弓形厚突,下缘有牙槽,容纳牙齿;腭突向内,为水平板状,与对侧的腭突在中线相接,并向后接腭骨水平板,共同组成骨腭。

6、下颌骨(mandible)呈马蹄铁形,借下颌关节连结于颞骨下颌窝,分体支。下颌体位于前部,为下颌骨的中间部,其上缘称牙槽弓,有容纳牙根的牙槽。下缘称下颌低。下颌体的外面每侧各有一颏孔。下颌支是自下颌体向后上方突出的方形骨板,其上缘有两个突,前为冠突,后为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称为下颌切迹。髁突又分为上端膨大的下颌头,头下方缩细处为下颌颈。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向下通入下颌管,开口于颏孔。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接处为下颔角。  

颅的整体观

1、颅的顶面观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在额骨与

颅的整体观

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

2、颅的侧面观颅的侧面在乳突的前上方可见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外耳门前上方的弓形骨梁称颧弓。颧弓的内上方有一浅而大的窝,称颞窝。在颞窝,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若发生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颞窝下方的窝称颞下窝,颞下窝向内通翼腭窝。翼腭窝向下、向内侧、向前、向后及向外分别与口腔、鼻腔、眶、颅腔及颞下窝相交通,是许多血管神经的通道。

3、颅的前面观由额骨和面颅骨构成,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1)眶(orbits):为四面锥体形,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眶分为眶尖、眶口和四壁。眶尖斜向后内侧,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眶口向前,其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中、内1/3交接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的中间下方有眶下孔。眶有四个壁:上壁薄而光滑,为分隔颅前窝与眶腔的薄板;下壁与上颌窦相邻,中部有眶下沟,此沟向前经眶下管与眶下孔相通;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外侧壁最厚,外侧壁与上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上裂,外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下裂。

(2)骨性鼻腔(bonynasalcavity):位于面部中部,前方经梨状孔通外界,后方借成对的鼻后孔通咽腔。骨性鼻腔的顶为筛板,经筛孔通颅前窝。底为骨腭,与骨性口腔相隔。筛骨垂直板和梨骨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半。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鼻甲下方的腔隙,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浅窝称蝶筛隐窝。下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在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总称鼻窦,包括4对: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4、颅底可分为颅底内面和颅底外面。

(1)颅底内面:颅底内面承托脑,与脑底面的形态相适应,形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颅前窝(anteriorcranialfossa):位置最高,正中有一向上突起称鸡冠,在其两侧有许多筛孔通鼻腔。两侧的骨板较薄,构成眶的上壁。

2)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较颅前窝低,中央是蝶骨体,体上面的窝为垂体窝,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管口的外侧有眶上裂,两者均通眶。垂体窝后方的横位骨隆起是鞍背,垂体窝和鞍背等统称为蝶鞍。垂体窝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棘孔起有脑膜中动脉沟行向外上方,并分为前、后两支。在颞骨岩部尖与蝶骨体之间有破裂孔。在岩部尖端有一浅窝,称三叉

颅前窝

神经压迹。

3)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最深,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方的斜面称斜坡,孔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枕内隆凸,此凸向两侧有横窦沟,该沟向前外至颞骨岩部后方移行为乙状窦沟,其末端终于颈静脉孔。颈静脉孔与枕骨大孔之间有舌下神经管。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内耳门,由此续为内耳道。

(2)颅底外面:颅底外面高低不平,枕骨大孔约位于中央部,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孔的前外侧是一对枕骨髁。髁的前外方有一不规则的孔即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内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外口。在颞骨岩部下面中央有一圆形孔,称颈动脉管外口,向内延续为颈动脉管及颈动脉管内口,内口与破裂孔相通。颈动脉外口的后外方,有一细长的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  

颅骨详解

人类颅骨通常由29块骨头组成。除了下颌骨,其他骨头之间由骨缝连接,只允许微量的运动。8块骨头组成脑颅,容纳并保护大脑和延髓;14块骨头组成面颅(用在其他动物时也称脏颅或咽颅),支撑面部,形成面部轮廓;颞骨包住中耳的6块听小骨;舌骨,支撑喉,通常认为不是颅骨的一部分,因为它与其他骨头没有关节连接。

颅骨也包括副鼻腔,它连接着呼吸上皮细胞和大气管。副鼻腔的功能不明,有可能是为了减轻颅骨重量而不损害强度,或者为了加强声音共鸣。以象为例,副鼻腔非常宽阔。象的颅

人类颅骨

骨因为要附着颈和躯干的肌肉而非常巨大,但它的重量出乎意料得轻。较小的脑颅被宽阔的副鼻腔包围,减轻了重量。

脑膜有三层,包围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它们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对于人类来说,颅骨的解剖位置是法兰克福平面,即眼眶下边缘和耳道上边界所处的水平平面。这个位置是主体直立且平视前方的位置。作为比较,研究其他灵长动物颅骨时也会使用法兰克福平面。但那并不代表是自然位置。

骨头通常由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形成。面颅以及脑颅顶和两侧的骨头由膜内骨化形成,支撑大脑的骨头(枕骨、蝶骨、颞骨和筛骨)大多由软骨内骨化形成。  

脑颅各骨

脑颅共有骨8块,包括额骨frontalbone1块,顶骨parietalbone2块,枕骨occipitalbone1块,颞骨temporalbone2块,蝶骨sphenoidbone1块,筛骨ethmoidbone1块。

1.额骨

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部:额鳞;眶部;鼻部。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

2.顶骨顶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为方形扁骨,分内、外面,四角缘。

3.枕骨枕骨位于颅的后下方,前下部有枕骨大孔,以此孔分部,后为鳞部,前

脑颅

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

枕骨的内面:枕骨大孔向前上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隆凸,其上方有矢状沟,两侧有横沟。

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枕骨髁。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结节,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有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4.颞骨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分部。颞鳞呈鳞片状,前部下方有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

鼓部是围绕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骨板。

岩部有三个面,尖端朝向前内侧,前上面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靠近锥体尖处,有三叉神经压迹。后上面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下面对向颅底外面,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和乳突,二者根部有茎乳孔。乳突内有空腔叫乳突小房,上方较大,叫鼓(乳突)窦。

5.蝶骨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形如蝴蝶,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根部有视神经管,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体部两侧有颈动脉沟。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眶上裂。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

6.筛骨

筛骨位于两眶之间,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字形。筛板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表面有筛孔。垂直板向下伸出,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筛板两侧内有筛窦,窦口通鼻腔。迷路外侧面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内侧面有上、中鼻甲。

颅骨  

面颅各骨

面颅共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

1.上颌骨

上颌骨maxillarybone,位于面部中央,分体部和4个突。体内有空腔称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

颅骨

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有上颌窦开口。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向下伸出牙槽突;向外侧有颧突;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

2.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体和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颏棘,其下方两侧有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上方为舌下腺窝,外下方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末端分叉形成前方的冠突,后方的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经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

3.其它面颅骨

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下鼻甲一对,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犁骨一个,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  

脑颅整体观

1、颅顶外面观

脑颅骨

可见额骨和顶骨连接的冠状缝,两面骨之间连接的矢状缝,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颅底内面观

中心骨为蝶骨,不仅位居中央与各脑颅骨相接,也是颅腔对外的重要通道。并依其划分为前、中、后三个大小和深度不同的局部区域即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既加大了颅腔又有利于对脑的固定。

重心骨为枕骨,位置最低骨壁最厚,是颅腔对外的最主要通道,也是脑疝最易发生的局部。

由前向后骨壁逐渐变厚。

脑颅骨

由前向后颅腔逐渐加深。

孔裂多,形成多处对外通道。颅前窝anteriorcranialfossa孔多而细小前后纵排,第一对脑神经通过;颅后窝posteriorcraninalfossa孔少而粗大横行排列,有后六对脑神经、脑静脉、脊髓及其被膜通过;颅中窝middlecranialfossa孔弧形排列,有颈内动脉和二至六对脑神经通过。

颅后窝posteriorcranialfossa:颅后窝是颅腔对外联系的主要局部通道,窝内孔裂大并均位于通过两侧内、外耳道的“理想”横线上,由中间向两侧分别为:枕骨大孔foramenoccipitalemagnum、舌下神经管、颈内静脉孔、内耳门。通过枕骨大孔的主要结构有,脊髓、三层脑脊髓被膜及其间两腔隙、椎动脉、副神经根、脊髓前后动脉。对通过枕骨大孔内诸结构最有威胁的是其上方的小脑扁桃。通过颈内静脉孔的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通过内耳门的有面神经、听神经和前庭神经。

3、颅底外面

后部中央可见到枕骨大孔及其两侧的枕骨髁,枕骨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孔,前方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骨大孔前方正中有咽结节,两侧有颈静脉孔和颈静脉窝。颈静脉窝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再向内侧可见破裂孔,颈静脉窝的前外侧生有茎突,其后茎乳孔,孔的后方为乳突。外耳道在茎突前外侧,其前方有下颌窝和下颌结节,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及其两侧的上项线和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面颅整体观

1.:为四边锥体形,尖向后内,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形成四边形眶缘,开口对向面部。在眶上缘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眶的四壁厚薄不等,上壁的前外侧有泪腺窝,前内侧有滑车窝;内侧壁最薄,前方有泪囊窝,上缘有筛前孔和筛后孔;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部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左右眶腔的内侧壁相平行,外侧壁相垂直。

2.骨性鼻腔

骨性鼻腔前方的开口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三个鼻甲下方分别叫上、

面颅骨

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小空间,叫蝶筛隐窝。

鼻旁窦paranasalsinuses是位于鼻腔周围,共有四对。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窦的最低处比开口低。额窦在额骨鳞部内,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即筛骨迷路中多数空泡,分群通鼻腔,前、中群开口中鼻道,后群开口在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颞下窝

颞下窝位于颧弓下方,下颌支的内侧,前方为上颌骨体,后下方敞开。窝中有咀嚼肌神经血管穿行。

4.翼腭窝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前方有上颌骨,后方有蝶骨翼突,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腔,经翼管通破裂孔,前方经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通口腔。  

颅骨相关词条 上颌骨颧骨冠状缝枕骨颞骨顶骨蝶骨泪骨额骨外耳道

  

人体骨骼列表 区块一具标准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块(内为骨骼数量)头颅骨头盖骨:额骨 | 顶骨(2) | 颞骨(2) | 枕骨 | 蝶骨 | 筛骨

面骨:颧骨(2) | 上颌骨(2) | 下颌骨 | 鼻骨(2) | 腭骨(2) | 泪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锤骨(2) | 砧骨(2) | 镫骨(2)

喉部骨骼:舌骨 躯干骨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颈椎(7) | 包括寰椎和枢椎 | 胸椎(12) 腰椎(5) 上肢骨肩部骨骼:锁骨(2) | 肩胛骨(2)

手臂骨骼(6):肱骨(2) | 肱骨骨节 | 尺骨(2) | 桡骨(2) | 桡骨头

手骨(54):

腕骨:手舟骨 (2) | 月骨 (2) | 三角骨(2) | 豌豆骨(2) | 大多角骨(2) | 小多角骨(2) | 头状骨(2) | 钩骨 (2)

掌骨:掌骨 (5 × 2)

指骨:近节指骨 (5 × 2) | 中节指骨 (4 × 2) | 远节指骨 (5 × 2) 下肢骨骨盆:髋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头 | 大转子 | 大腿骨节 | 髌骨(2) | 胫骨的轴部和骨节(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 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内侧楔骨(2) | 中间楔骨(2) | 外侧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 跖骨(5 × 2)

趾骨: 近节趾骨(5 × 2) | 中节趾骨(4 × 2) | 远节趾骨(5 × 2) 幼儿骨骼骶椎(4 或 5),成年后融合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后融合为尾骨

髂骨,坐骨和耻骨,成年后融合成整体的髋骨 参看 《人体解剖学精要》- 颅骨 人体骨骼之颅骨 脑颅:枕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 面颅:上颌骨·下颌骨·颧骨·泪骨·鼻骨·下鼻甲·腭骨·犁骨 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舌骨 人体 《人体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精要》 - 《人体解剖学歌诀》 - 人体穴位图运动系统 骨骼 颅骨 躯干骨 上肢骨 下肢骨骨连结 关节肌肉 头肌(面肌、咀嚼肌) 颈肌(颈浅肌、颈外侧肌、颈前肌、颈深肌) 躯干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上肢肌(肩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消化系统 口腔 口唇 颊 腭 牙 舌 唾液腺(大唾液腺)咽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肌食管 食管的狭窄部位 食管壁胃 胃壁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大肠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消化腺 肝 肝外胆道(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胰腹膜 网膜 系膜 腹膜陷凹呼吸系统 鼻 外鼻 鼻腔 鼻旁窦咽 咽喉 喉软骨 喉肌 喉腔 喉神经气管与支气管 气管 支气管肺 肺内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胸膜 胸胸膜 胸膜腔纵隔 上纵隔 下纵隔泌尿系统 肾 肾的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输尿管 膀胱 尿道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 男性内生殖器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精囊 前列腺 尿道球腺男性外生殖器 阴阜 阴囊 阴茎男性尿道 前列腺部 膜部 海绵体部女性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前庭大腺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 小阴唇 阴道前庭 阴蒂 前庭球其它 乳房 会阴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心包) 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结 脾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胸腺感觉器 眼 眼球(眼球壁)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眶筋膜)耳 外耳(耳郭、外耳道、鼓膜) 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内耳(骨迷路、膜迷路、内耳道)神经系统 组成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 脊神经(后支、前支)脑 脑干 小脑 间脑 端脑脑神经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锥体系、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硬脊膜、硬脑膜) 蛛网膜 软膜脑室和脑脊液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脑脊液脑和脊髓的血管 脑血管 脊髓血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