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评论:浅谈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应力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两个相互连接的预应力构件 综述评论:浅谈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

综述评论:浅谈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

2023-12-06 0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领域的研究起步相较晚,主要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1985 年,张晓漪 [5] 等通过研究截面和体外预应力等因素对 17 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加固梁的 T 形截面工作效果,明确了构件施加的荷载在不同应力阶段下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参照规则,并进一步设计了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形式。2004 年,同济大学徐栋等 [6] 设计了以条带法和分层模型为依据的有限元非线性模拟分析程序,可对体外预应力梁在整个荷载的不同阶段反应做模拟分析。

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研究

2.1 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如今在计算体外预应力的极限承载力的研究方面是当前的一个薄弱环节,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攻克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问题,对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欠缺。

目前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研究二次效应对梁体外预应力极限承载的影响,主要的方法有弯矩—曲率法、塑性铰区长度法、通过试验结果对构件内是否有粘结预应力方程进行的修正系数法及计算数字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我国的体外预应力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起步晚,1993 年,牛斌 [7] 从混凝土塑性铰区理论开始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研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到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应力弯矩、挠度和计算体外预应力筋增量的方法。

2.2 动力问题的研究

(1)动力特性的研究

体外预应力结构在静力特性领域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在动力特性领域的研究很少,而动力学特性由体外筋加固后的弯曲和振动所产生。Miyamoto 等 [8] 在加固梁的振动热研究中,重点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组合的受弯特性进行动力特性研究。国内研究人员也可以尽快开展此方面的课题。

(2)疲劳性能的研究

建筑物在服役过程中常会受到往复荷载,从而造成结构的疲劳形变,这属于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一个方面,国外有一些科研人员在做一些研究,开展的试验规模小,我国在此方面还没有相关报导。

在往复疲劳载荷下,混凝土受压区域发生循环蠕动,这会使混凝土构件在结构高度上的应力发生重分配,导致受力的钢筋应变变大。混凝土受压区小,循环蠕变的应力增量在钢绞线的增量比在低碳钢上更明显。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受弯钢筋寿命能够决定受弯构件的寿命。

2.3 锚具系统及预应力损失的研究

(1)锚具系统的研究

锚具系统的研究在预应力研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锚具系统在由德国颁布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准则》中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和规定。由文献 [9] 中所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发现在锚具系统中的摩擦系数影响单孔锚具的弹塑性,试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越大时,应力、应变、变形和塑性区面积会随之减小。

锚具系统的体外预应力研究还有待更多的试验数据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数据体系,才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建立用于体外预应力的锚具系统,降低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经济成本。

(2)预应力损失的研究

预应力损失在短期、长期过程中的变化是设计预应力结构时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在先张法及后张法内无粘结构件的损失研究有了大量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成果有对各个环节的对应的计算机数值公式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控预应力损失值。在计算体外预应力的研究中,现在主要是基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损失方法进行。

王彤等 [10] 对体外预应力自身特点开展了相关研究,构建计算机模型分析了同时具有两个转向块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研究过程中将体外预应力简支梁设为柔性拉杆的一次内部超静定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结构在预应力损失过程变化中能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但由于该试验是针对简单的简支梁进行模拟计算,并且模型中所引入的因素较少,因此在对试验进行理论分析时,建立体外预应力构建的总体全过程预应力损失的公式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3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尚待解决的问题

(1)混凝土耐久性及预应力筋的锈蚀问题。

混凝土梁存在许多病害现象,国外出现过后张法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无征兆性崩塌的案例,这如今已成为全球各国关心的问题,我们国内也要着重解决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混凝土中钢筋耐腐蚀性的问题。

(2)建材的性能及某些结构的受力问题。

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及制动力分配在多跨连续梁中影响大跨径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应变、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导致引力的重新分配、V 撑墩梁连接部位等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分析和数据完善。

(3)抗风、抗振设计及塔索的防锈问题。

目前抗风性能的评测主要是通过风动试验进行研究,设定的风力参数与实际参数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得结果也仅作为实际应用的参考;斜拉桥的不同部位如塔、索、梁对本身的抗震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且对斜拉桥的抗震分析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斜索的防锈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工程应用。

4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研究进展情况的综述分析可知:

(1)国内外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我国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分析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裂缝、挠度方面还是缺少研究成果。

(2)近三十年,我国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工程建设中渐渐拓广应用范围,在体外有无粘结应力的领域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旧建筑需要进行加固,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当下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技术需求。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关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整体过程的变量,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工作性,在承载力、长短期刚度和应力损失等方面定出简单适用且规范统一的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 Muller. J and Gauthier. Y. Ultimate behavior of precast segmental box girders with external tendons. External prestressing in bridges, ACI SP 120~17, Proc, Int, Symp. A. E. Naaman and J. E. Breen, eds.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Detroit,Mich,1989: 355-373.

[3] M. Harajli, N. Khairallah and H. Nassi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members: evaluation of second-order effec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 ASCE, October, 1999, 125(10): 1151-1161.

[4] Angel C. Aparicio, Gonzalo Ramos and Juan R. Casas. Testing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2(24): 73-84.

[5] 张晓漪.张拉体外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85(3): 44-57.

[6] 刘超,徐栋,陈艾荣.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在汽车活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幅分析[C].第十六届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A],2004.

[7] 牛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3): 7-15.

[8] Ayaho Miyamoto and others. Behavior of prestressed beam strengthened with external tendon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2000, 126(9): 1033-1044.

[9] 曹玉忠,卢泽生,李晨光.体外预应力锚具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特种结构,2000(4): 49-50.

[10] 王彤,王宗林,张树仁.体外预应力结构中收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分析[J].东北公路,2001,24(1): 53-54.

1.研究探索:激发大掺量矿粉水泥砂浆的早期性能研究

2.综述评论: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的研究进展

3.研究探索:一种液体低碱速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交流借鉴: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5. 交流借鉴:智能制造技术在预拌混凝土企业中的应用思考

6.交流借鉴:一例商品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办法

7.工程档案:浅谈CFG桩基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8.工程档案:机场专用水泥研究与应用

9.研究探索:高吸附性石粉与蒙脱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0.研究探索:骨料对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研究

11.工程档案:西安荣民金融中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2. 特别策划:预拌混凝土废水废浆利用研究进展

13. 特别策划:搅拌站“三废”的循环利用

14.工程档案:预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制备技术

15.研究探索:草酸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16. 研究探索:草酸浆水对C30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影响研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