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西楚霸王”之“西楚”实为“四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人称楚霸王对吗 辛德勇:“西楚霸王”之“西楚”实为“四楚”

辛德勇:“西楚霸王”之“西楚”实为“四楚”

2024-06-29 0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陕西师范大学王社教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学术报告会 实习记者 程喆 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程喆)一代枭雄项羽在灭秦后自号“西楚霸王”并分封十八诸侯,主命天下。两千多年来世人读史解史,论史讲史,一向别无异词。但所谓“西楚霸王”之“西楚”并不符合战国以至西汉中期的地理方位观念,而对这一词语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准确认识秦楚之际的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地理版图的问题。3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应邀来陕西省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作题为《世间本无“西楚霸王”》的学术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王社教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项羽在诛灭暴秦之后,表面上尊奉张楚怀王为义帝,使之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随之,“项羽乃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并分封诸将相及业已自称王号者十八人为诸侯王(《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项羽所谓“西楚霸王”一称,即由此而来。

不管西楚,还是东楚,这“西”和“东”,都是以战国的楚地来区分其相对方位。按照《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可以说项羽留给自己的封国的国土大多属于“东楚”,国都也在“东楚”,即如清人钱大昕所云,“据此文,彭城是东楚,非西楚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録》卷一一“三楚”条)。居处在这样土地上,项羽又怎么能给自己定下个“西楚霸王”的称号呢?岂不怪哉!

阅读《史记·货殖列传》,思考西楚、东楚和南楚的地域区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清楚,司马迁在这里讲的是西汉前期人的地域观念,而这也是目前所知距项羽生活年代最近的一种地域观念。审其具体地域,如前所述,自是楚国灭越之后才能产生这样的观念,因而若是没有其他反证,这样的观念可以看作是从秦楚之际即已流行于世的。事实上我们在《史记》、《汉书》的相关注释里和后人的论述中也没有看到比这更早的关于西楚、东楚以及南楚的地域认识。换句话讲,《史记·货殖列传》上述记载,乃是后世学者解读“西楚霸王”问题最早、最可靠的史料依据。

“西”、“四”互讹是古文献中极易发生的情况。辛德勇教授从“三楚”的地域观念与“西楚霸王”的窘境出发,在分析了楚国的东西划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是“西楚”而是“四楚”。他提到古代典籍的文字产生错误,最常见的有音误和形误两种形式,由此,辛德勇教授联想到与“西”字字形相近的“四”字,也就是原本的“四”字被错误认成了我们现在的“西”字。他指出,这种构词形式的相似性,是“四楚”错认为“西楚”的逻辑前提,即“西”和“四”两字误认之后,从表面上看,原文在逻辑上通常仍很通顺,这样就会使读者不知不觉地接受错误的文本,承认错误的文本。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辛德勇教授还从“三秦”“三晋”“三齐”为例说明了三的由来,即项羽将秦晋齐地一分为三。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记录着“分楚为四国”,辛教授在详细分析了上述书中的内容后,显示出这一记载的实质意义及其合理性,这为求证“四楚霸王”的存在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他提到在《秦楚之际月表》记述的“分楚为四国”之后,我们见到的情况是“分为衡山”“分为临江”“分为九江”,即从楚国之身分出了三个诸侯国,“分楚为四国”中那最后一国,沿承楚国本名未变。在《史记》中也有大量内容佐证这个观点,《史记》述及项羽之国,都是以“楚”相称。实际上项羽在“分楚为四国”之后,他一人兼具两重身份:一重是所谓的“西楚霸王”,这是一个“霸王”之国,从《秦楚之地月表》载述的情况来看,其都城似乎是设在彭城;另一重是四分之后的楚地之一国,这是一个普通的诸侯王国,都城设在江都。故简单地说,这四块地方,国是“楚”的地,王是“楚”的人,分之为四国,合之当然可以称作“四楚”。“四楚”既然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那么所谓“四楚霸王”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了。

辛德勇教授通过分析研究认为,作为“四楚霸王”,项羽能够控制的地域范围是相当广阔的,相对于汉王刘邦,本占据强大的优势。项羽睥睨天下的“霸气”,在很大程度上就应该出自这种地域控制的优势——既不是所谓“西楚”,也不是什么“东楚”,更不是那个“南楚”,而是包括全部楚地以及梁地还有所谓韩地的“四楚”。这是“四楚霸王”一称所体现的政治地理意义,这也就是当时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形态。楚汉相争,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只有认清这一基础,才能清楚理解楚汉之争的全貌。

报告结束后,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社教作了总结。辛德勇教授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辛德勇教授告诉大学生,我们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需要注意,在关注每一项具体史实的时候,都应该基于这一事项后面普遍的背景。这样,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就不仅是一时一事。我们需要意识到大多数事物都会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先人著述的文字错误也是这样,而这种规律性特征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基本的客观可能性,作为我们分析具体事项的参考。最后他说到做历史研究,就像胡适之博士讲的那样,认真读书,虔心思索,先大胆假设,再小心求证。

辛德勇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已出版《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旧史舆地文录》《建元与改元》《石室賸言》《制造汉武帝》《祭獭食蹠》《海昏侯刘贺》《中国印刷史研究》《书者生也》《那些书和那些人》《生死秦始皇》等近四十部著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