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标准汉语/语音/音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节用加声调吗加声调的是什么 现代标准汉语/语音/音节

现代标准汉语/语音/音节

2024-06-01 19: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声调的音节。普通话不带声调的音节约有400个,带声调的约有1300个。[1]

音节的结构[编辑]

一个字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韵母又可以按先前的介绍分为介音、韵腹和韵尾。

汉语的音节结构有以下特点:

一个不带声调的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 元音占优势。除个别字之外,一个字必须有元音(包括舌尖元音),而且最多可以有三个。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有零声母)。辅音一般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声母)或结尾(韵尾),而且没有连续的辅音。 儿化[编辑]

一个汉字一般对应一个音节,但部分情况例外。儿化是最常见的情况。儿化指韵母带卷舌色彩的音变,这种韵母叫儿化韵。譬如“花”[huā ㄏㄨㄚˉ]字,在念到韵腹的时候加上一个卷舌的动作,从/xuᴀ55/变为/xuᴀɚ̯55/。汉语拼音在音节后加字母“r”,如huār;注音符号则是加符号“ㄦ”,如“ㄏㄨㄚˉㄦ”。汉字写作“儿”,如“花儿”,有时“儿”字会缩小写如“花儿”。这个“儿”字不是独立的音节,也不是一个音素。

儿化韵的发音[编辑]

儿化韵的发音,除了加卷舌动作之外,还可能会丢失韵尾、加央元音ə(变为ɚ),元音鼻化等。除了韵母为ê ㄝ的字不存在儿化现象外,其它韵母的儿化韵发音如下:

儿化韵发音表[2] 韵腹 /a/ /ə/ /i/ /u/ /y/ [ɿ]和[ʅ] 介音 ∅ /i/ /u/ /y/ ∅ /i/ /u/ /y/ ∅ ∅ /y/ ∅ 韵尾 ∅ /ᴀɚ/arㄚㄦ /iᴀɚ/iarㄧㄚㄦ /uᴀɚ/uarㄨㄚㄦ /ɤ˞/erㄜㄦ /iɚ/ierㄧㄝㄦ /uo˞/uorㄨㄛㄦ /yɚ/üerㄩㄝㄦ /iɚ/irㄧㄦ /u˞/urㄨㄦ /yɚ/ürㄩㄦ /ɚ/-ir(ㄭ)ㄦ /i/ /aɚ/airㄞㄦ /iaɚ/iairㄧㄞㄦ /uaɚ/uairㄨㄞㄦ /ɚ/eirㄟㄦ /uɚ/uirㄨㄟㄦ /u/ /ɑu˞/aorㄠㄦ /iɑu˞/iaorㄧㄠㄦ /ou˞/ourㄡㄦ /iou˞/iurㄧㄡㄦ /n/ /aɚ/anrㄢㄦ /iɐɚ/ianrㄧㄢㄦ /uaɚ/uanrㄨㄢㄦ /yɐɚ/üanrㄩㄢㄦ /ɚ/enrㄣㄦ /uɚ/unrㄨㄣㄦ /iɚ/ inrㄧㄣㄦ /yɚ/ünrㄩㄣㄦ /ŋ/ /ɑ̃ɚ̃/angrㄤㄦ /iɑ̃ɚ̃/iangrㄧㄤㄦ /uɑ̃ɚ̃/uangrㄨㄤㄦ /ɚ̃/engrㄥㄦ /uɚ̃/ uengrㄨㄥㄦ /iɚ̃/ingrㄧㄥㄦ /ʊ̃˞/ ongrㄨㄥㄦ /yʊ̃˞/iongrㄩㄥㄦ

注:为查阅方便,本表去除了半元音。所有半元音均标记为改为对应的元音(或去除非音节标记)。

儿化表现在韵尾和韵腹,不影响介音和声母。[3]

儿化的作用[编辑]

儿化现象来自北方方言,大多在中国大陆官话地区应用。非官话地区(含台湾、新加坡等)一般少用儿化音。然而即使是在北京地区,儿化现象也有减少的趋势。[4]

儿化的主要作用为:

区别词义。如“头”表示脑袋,“头儿”表示领头人。 区别词性。如“尖”是形容词,而“尖儿”是名词。 表达细小、轻松。如“头发丝儿”。 表达亲切、喜爱的感情。如“小孩儿”。 注音符号[编辑]

注音符号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于1912年,1918年正式发布,后历经修改,成为现今的标准。

注音符号的声母[编辑]

注音符号的声母可以按以下方式读出。

声母读音 注音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读音 ㄅㄛ ㄆㄛ ㄇㄛ ㄈㄛ ㄉㄜ ㄊㄜ ㄋㄜ ㄌㄜ ㄍㄜ ㄎㄜ ㄏㄜ ㄐㄧ ㄑㄧ ㄒㄧ ㄓ(ㄭ) ㄔ(ㄭ) ㄕ(ㄭ) ㄖ(ㄭ) ㄗ(ㄭ) ㄘ(ㄭ) ㄙ(ㄭ) bo po mo fo de te ne le ge ke he ji qi xi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注音符号刚发布时,还包括三个声母:

注音符号弃用的三个声母 注音 图片 IPA 转写 ㄪ v v ㄫ ŋ ng ㄬ n̠ʲ gn

注:

“gn”的IPA,汉语言学界也用符号[ȵ],但未获国际学会接受。也有人径作[ɲ]。 罗马转写指国语罗马字和威妥玛拼音,二者在这三个声母的转写上相同。汉语拼音没有规定这三个声母的转写,因为汉语拼音制定时三个声母已经弃用。

这三个字母由于汉语语音标准调整而弃用。[注 1]

注音符号的韵母[编辑]

韵母列表见先前的“韵母”一节。需要注意:

韵母ㄭ不写出。 声母ㄧ在最初发布时规定,直排作一横,横排作一竖。由于台湾长期直排,中国大陆长期横排,分别养成了不同的习惯。现不论排列方向,台湾一般作一横,中国大陆一般作一竖。 注音符号的书写[编辑]

注音符号书写时,声母在前,韵母紧跟在后,韵母后标注声调。

声调符号用先前“声调”一章提到的四种符号表示,这四种调号标在韵母右上角。

名称 阴平声 阳平声 上声 去声 调号 ˉ ˊ ˇ ˋ 阴平调(ˉ)一般省略不标示。 轻声用一个点表示,在直排文本标在整个音节上方,横排则标在整个音节前方。

书写多个音节时,两个音节中加空格。

汉语拼音[编辑]

汉语拼音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制《汉语拼音方案》(下称《方案》)初稿,195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推行。

汉语拼音的字母[编辑]

汉语拼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方案》规定了这些字母的“名称音”,即字母本身的读音,而非字母的发音。不过现在称名称音者较为少见。

汉语拼音字母表[5] 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名称音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字母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名称音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字母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名称音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字母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名称音 ㄨ ㄪㄝ ㄨㄚ ㄒㄧ ㄧㄚ ㄗㄝ

注:

《方案》原文只用注音符号注名称音。用汉语拼音可以表记为:a、bê、cê、dê、e、êf、gê、ha、yi、jie、kê、êl、êm、nê、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 《方案》规定,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方案》规定,字母的书写“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实际书写时a、g一般作单层。 二合字母zh、ch、sh、ng没有名称音

汉语拼音的声母[编辑]

汉语拼音的声母与注音差异不大,详见上文相应段落。

《方案》规定,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可以省作ẑ、ĉ、ŝ。但如此省简实际罕用。

汉语拼音的韵母[编辑]

韵母列表见先前的“韵母”一节。

《方案》规定,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ŋ。但如此省简实际罕用。

汉语拼音的书写[编辑]

汉语拼音书写时,声母在前,韵母紧跟在后,声调标在某个字母的上方。汉语拼音还有一些拼写规定,具体如下:

一、隔音字母和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规定了隔音符号和隔音字母,以避免音节界限发生混淆。

在零声母音节中,i、u、ü开头的韵母要按以下方式改写:

i开头的韵母 若i是介音,将i改为y,如ia→ya。 若i是韵腹,在i前加y,如in→yin。 u开头的韵母 若u是介音,将u改为w,如uo→wo。 若u是韵腹,在u前加w,只有u→wu。 ü开头的韵母:把ü改为yu。

隔音符号:《方案》规定,以a、o、e开头的音节,当(1)它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且(2)音节界限发生混淆时,该音节前面加符号「'」。如fān'àn(翻案)和fānàn(发难)。然而这个规则(2)仍有争议。即使不符合规则(2),也可以加(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加[6][7],且现实中一般都加)隔音符号,如bēi'āi(悲哀)、jiāo'ào(骄傲)。

二、省写

iouueiuen前加声母时省作iu、ui、un。 ü省略两点:ü仅在声母为l、u的音节中写作ü,与其它声母拼写时(j、q、x作声母时,以及零声母时隔音字母y后)均省略两点变为u。

三、标声调

与注音符号相同,声调符号用先前“声调”一章提到的四种符号表示。但不同的是,调号标在某一个字母上(注意,i需要把点抹去再标调号,但ü不用):

标在韵腹上。 iu、ui、un三个韵母简省了韵腹,此时分别标在u、i、u上。

在教学中,也常用这两个规则来替代:

按照a、o、e、i、u、ü的顺序。先找a,有a者,标a上;没有,找o、e;没有,找i、u、ü。 i、u并列,标在后。

与注音符号不同,汉语拼音的阴平(ˉ)不能省略,而轻声不标注。部分辞书标注轻声时,在音节前加点“·”。

四、正词法

汉语拼音原是为了用拉丁字母书写汉字,规定有正词法。但是现在只是用作注音工具,正词法不需要过多关注。

正词法的规则:

同一个词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中间加空格。如:jiànshè zǔguó 建设祖国。 句子或诗行开头、专有词开头、专有短语的每个词的开头,首字母大写。如:Zhōnghuá Mínguó 中华民国。 标题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可以每个词首字母大写。 边缘音系[编辑]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汉语中仅存在于口语的声音,一般作叹词,主要以下九个音节。其中五个音节仅见于中国大陆出版的辞书,注音符号写法依之书写。

边缘音节 无声调音节 IPA 例字 备注 o ㄛ o 哦[·o ·ㄛ] lo ㄌㄛ lo 咯[·lo ·ㄌㄛ] ê ㄝ ε 欸[ề ㄝˋ] yo ㄧㄛ io 唷[yō ㄧㄛˉ] m ㄇ m̩ 呒[ḿ ㄇˊ]呣[m̀ ㄇˋ] 只见于中国大陆辞书,台湾标准无此音。呒仅读wǔ ㄨˇ,呣仅读móu ㄇㄡˊ。 n ㄋ n̩ 嗯[ǹ ㄋˋ] 只见于中国大陆辞书,台湾标准无这两个音,嗯字读·en ·ㄣ。 ng ㄫ ŋ̍ 嗯[ńg ㄫˊ] hm ㄏㄇ m̥m̩ 噷[hm̄ ㄏㄇˉ] 只见于中国大陆辞书,台湾标准无此音,噷字读xīn ㄒㄧㄣ或ㄏㄣ hēn。 hng ㄏㄫ ŋ̊ŋ̍ 哼[·hng ·ㄏㄫ] 只见于中国大陆辞书,台湾标准无此音,哼仅读hēng ㄏㄥˉ。

其中,o ㄛ、ê ㄝ、yo ㄧㄛ三韵母只在边缘音节中出现,因此不列入下面的基本音节表。

基本音节表[编辑] 韵母 声母 韵母 ∅ bㄅ pㄆ mㄇ fㄈ dㄉ tㄊ nㄋ lㄌ gㄍ kㄎ hㄏ jㄐ qㄑ xㄒ zhㄓ chㄔ shㄕ rㄖ zㄗ cㄘ sㄙ 开口呼 -iㄭ zhiㄓ chiㄔ shiㄕ riㄖ ziㄗ ciㄘ siㄙ -iㄭ 开口呼 aㄚ aㄚ baㄅㄚ paㄆㄚ maㄇㄚ faㄈㄚ daㄉㄚ taㄊㄚ naㄋㄚ laㄌㄚ gaㄍㄚ kaㄎㄚ haㄏㄚ zhaㄓㄚ chaㄔㄚ shaㄕㄚ zaㄗㄚ caㄘㄚ saㄙㄚ aㄚ eㄜ eㄜ (me)(ㄇㄜ) deㄉㄜ teㄊㄜ neㄋㄜ leㄌㄜ geㄍㄜ keㄎㄜ heㄏㄜ zheㄓㄜ cheㄔㄜ sheㄕㄜ reㄖㄜ zeㄗㄜ ceㄘㄜ seㄙㄜ eㄜ aiㄞ aiㄞ baiㄅㄞ paiㄆㄞ maiㄇㄞ daiㄉㄞ taiㄊㄞ naiㄋㄞ laiㄌㄞ gaiㄍㄞ kaiㄎㄞ haiㄏㄞ zhaiㄓㄞ chaiㄔㄞ shaiㄕㄞ zaiㄗㄞ caiㄘㄞ saiㄙㄞ aiㄞ eiㄟ (ei)(ㄟ) beiㄅㄟ peiㄆㄟ meiㄇㄟ feiㄈㄟ deiㄉㄟ teiㄊㄟ neiㄋㄟ leiㄌㄟ geiㄍㄟ heiㄏㄟ (zhei)(ㄓㄟ) (shei)(ㄕㄟ) zeiㄗㄟ (sei)(ㄙㄟ) eiㄟ aoㄠ aoㄠ baoㄅㄠ paoㄆㄠ maoㄇㄠ daoㄉㄠ taoㄊㄠ naoㄋㄠ laoㄌㄠ gaoㄍㄠ kaoㄎㄠ haoㄏㄠ zhaoㄓㄠ chaoㄔㄠ shaoㄕㄠ raoㄖㄠ zaoㄗㄠ caoㄘㄠ saoㄙㄠ aoㄠ ouㄡ ouㄡ pouㄆㄡ mouㄇㄡ fouㄈㄡ douㄉㄡ touㄊㄡ nouㄋㄡ louㄌㄡ gouㄍㄡ kouㄎㄡ houㄏㄡ zhouㄓㄡ chouㄔㄡ shouㄕㄡ rouㄖㄡ zouㄗㄡ couㄘㄡ souㄙㄡ ouㄡ anㄢ anㄢ banㄅㄢ panㄆㄢ manㄇㄢ fanㄈㄢ danㄉㄢ tanㄊㄢ nanㄋㄢ lanㄌㄢ ganㄍㄢ kanㄎㄢ hanㄏㄢ zhanㄓㄢ chanㄔㄢ shanㄕㄢ ranㄖㄢ zanㄗㄢ canㄘㄢ sanㄙㄢ anㄢ enㄣ enㄣ benㄅㄣ penㄆㄣ menㄇㄣ fenㄈㄣ denㄉㄣ nenㄋㄣ genㄍㄣ kenㄎㄣ henㄏㄣ zhenㄓㄣ chenㄔㄣ shenㄕㄣ renㄖㄣ zen ㄗㄣ cenㄘㄣ senㄙㄣ enㄣ angㄤ angㄤ bangㄅㄤ pangㄆㄤ mangㄇㄤ fangㄈㄤ dangㄉㄤ tangㄊㄤ nangㄋㄤ langㄌㄤ gangㄍㄤ kangㄎㄤ hangㄏㄤ zhangㄓㄤ changㄔㄤ shangㄕㄤ rangㄖㄤ zangㄗㄤ cangㄘㄤ sangㄙㄤ angㄤ engㄥ engㄥ bengㄅㄥ pengㄆㄥ mengㄇㄥ fengㄈㄥ dengㄉㄥ tengㄊㄥ nengㄋㄥ lengㄌㄥ gengㄍㄥ kengㄎㄥ hengㄏㄥ zhengㄓㄥ chengㄔㄥ shengㄕㄥ rengㄖㄥ zengㄗㄥ cengㄘㄥ sengㄙㄥ engㄥ erㄦ erㄦ erㄦ 齐齿呼 iㄧ yiㄧ biㄅㄧ piㄆㄧ miㄇㄧ diㄉㄧ tiㄊㄧ niㄋㄧ liㄌㄧ jiㄐㄧ qiㄑㄧ xiㄒㄧ iㄧ 齐齿呼 iaㄧㄚ yaㄧㄚ diaㄉㄧㄚ liaㄌㄧㄚ jiaㄐㄧㄚ qiaㄑㄧㄚ xiaㄒㄧㄚ iaㄧㄚ ieㄧㄝ yeㄧㄝ bieㄅㄧㄝ pieㄆㄧㄝ mieㄇㄧㄝ dieㄉㄧㄝ tieㄊㄧㄝ nieㄋㄧㄝ lieㄌㄧㄝ jieㄐㄧㄝ qieㄑㄧㄝ xieㄒㄧㄝ ieㄧㄝ iaiㄧㄞ yaiㄧㄞ iaiㄧㄞ iaoㄧㄠ yaoㄧㄠ biaoㄅㄧㄠ piaoㄆㄧㄠ miaoㄇㄧㄠ diaoㄉㄧㄠ tiaoㄊㄧㄠ niaoㄋㄧㄠ liaoㄌㄧㄠ jiaoㄐㄧㄠ qiaoㄑㄧㄠ xiaoㄒㄧㄠ iaoㄧㄠ iuㄧㄡ youㄧㄡ miuㄇㄧㄡ diuㄉㄧㄡ niuㄋㄧㄡ liuㄌㄧㄡ jiuㄐㄧㄡ qiuㄑㄧㄡ xiuㄒㄧㄡ iuㄧㄡ ianㄧㄢ yanㄧㄢ bianㄅㄧㄢ pianㄆㄧㄢ mianㄇㄧㄢ dianㄉㄧㄢ tianㄊㄧㄢ nianㄋㄧㄢ lianㄌㄧㄢ jianㄐㄧㄢ qianㄑㄧㄢ xianㄒㄧㄢ ianㄧㄢ inㄧㄣ yinㄧㄣ binㄅㄧㄣ pinㄆㄧㄣ minㄇㄧㄣ ninㄋㄧㄣ linㄌㄧㄣ jinㄐㄧㄣ qinㄑㄧㄣ xinㄒㄧㄣ inㄧㄣ iangㄧㄤ yangㄧㄤ niangㄋㄧㄤ liangㄌㄧㄤ jiangㄐㄧㄤ qiangㄑㄧㄤ xiangㄒㄧㄤ iangㄧㄤ ingㄧㄥ yingㄧㄥ bingㄅㄧㄥ pingㄆㄧㄥ mingㄇㄧㄥ dingㄉㄧㄥ tingㄊㄧㄥ ningㄋㄧㄥ lingㄌㄧㄥ jingㄐㄧㄥ qingㄑㄧㄥ xingㄒㄧㄥ ingㄧㄥ 合口呼 uㄨ wuㄨ buㄅㄨ puㄆㄨ muㄇㄨ fuㄈㄨ duㄉㄨ tuㄊㄨ nuㄋㄨ luㄌㄨ guㄍㄨ kuㄎㄨ huㄏㄨ zhuㄓㄨ chuㄔㄨ shuㄕㄨ ruㄖㄨ zuㄗㄨ cuㄘㄨ suㄙㄨ uㄨ 合口呼 uaㄨㄚ waㄨㄚ guaㄍㄨㄚ kuaㄎㄨㄚ huaㄏㄨㄚ zhuaㄓㄨㄚ chuaㄔㄨㄚ shuaㄕㄨㄚ ruaㄖㄨㄚ uaㄨㄚ uoㄨㄛ woㄨㄛ boㄅㄛ poㄆㄛ moㄇㄛ foㄈㄛ duoㄉㄨㄛ tuoㄊㄨㄛ nuoㄋㄨㄛ luoㄌㄨㄛ guoㄍㄨㄛ kuoㄎㄨㄛ huoㄏㄨㄛ zhuoㄓㄨㄛ chuoㄔㄨㄛ shuoㄕㄨㄛ ruoㄖㄨㄛ zuoㄗㄨㄛ cuoㄘㄨㄛ suoㄙㄨㄛ uoㄨㄛ uaiㄨㄞ waiㄨㄞ guaiㄍㄨㄞ kuaiㄎㄨㄞ huaiㄏㄨㄞ zhuaiㄓㄨㄞ chuaiㄔㄨㄞ shuaiㄕㄨㄞ uaiㄨㄞ uiㄨㄟ weiㄨㄟ duiㄉㄨㄟ tuiㄊㄨㄟ guiㄍㄨㄟ kuiㄎㄨㄟ huiㄏㄨㄟ zhuiㄓㄨㄟ chuiㄔㄨㄟ shuiㄕㄨㄟ ruiㄖㄨㄟ zuiㄗㄨㄟ cuiㄘㄨㄟ suiㄙㄨㄟ uiㄨㄟ uanㄨㄢ wanㄨㄢ duanㄉㄨㄢ tuanㄊㄨㄢ nuanㄋㄨㄢ luanㄌㄨㄢ guanㄍㄨㄢ kuanㄎㄨㄢ huanㄏㄨㄢ zhuanㄓㄨㄢ chuanㄔㄨㄢ shuanㄕㄨㄢ ruanㄖㄨㄢ zuanㄗㄨㄢ cuanㄘㄨㄢ suanㄙㄨㄢ uanㄨㄢ unㄨㄣ wenㄨㄣ dunㄉㄨㄣ tunㄊㄨㄣ lunㄌㄨㄣ gunㄍㄨㄣ kunㄎㄨㄣ hunㄏㄨㄣ zhunㄓㄨㄣ chunㄔㄨㄣ shunㄕㄨㄣ runㄖㄨㄣ zunㄗㄨㄣ cunㄘㄨㄣ sunㄙㄨㄣ unㄨㄣ uangㄨㄤ wangㄨㄤ guangㄍㄨㄤ kuangㄎㄨㄤ huangㄏㄨㄤ zhuangㄓㄨㄤ chuangㄔㄨㄤ shuangㄕㄨㄤ uangㄨㄤ ongㄨㄥ wengㄨㄥ dongㄉㄨㄥ tongㄊㄨㄥ nongㄋㄨㄥ longㄌㄨㄥ gongㄍㄨㄥ kongㄎㄨㄥ hongㄏㄨㄥ zhongㄓㄨㄥ chongㄔㄨㄥ shongㄕㄨㄥ rongㄖㄨㄥ zongㄗㄨㄥ congㄘㄨㄥ songㄙㄨㄥ ongㄨㄥ 撮口呼 üㄩ yuㄩ nüㄋㄩ lüㄌㄩ juㄐㄩ quㄑㄩ xuㄒㄩ üㄩ 撮口呼 üeㄩㄝ yueㄩㄝ nüeㄋㄩㄝ lüeㄌㄩㄝ jueㄐㄩㄝ queㄑㄩㄝ xueㄒㄩㄝ ueㄩㄝ üanㄩㄢ yuanㄩㄢ lüanㄌㄩㄢ juanㄐㄩㄢ quanㄑㄩㄢ xuanㄒㄩㄢ üanㄩㄢ ünㄩㄣ yunㄩㄣ junㄐㄩㄣ qunㄑㄩㄣ xunㄒㄩㄣ ünㄩㄣ iongㄩㄥ yongㄩㄥ jiongㄐㄩㄥ qiongㄑㄩㄥ xiongㄒㄩㄥ iongㄩㄥ 韵母 ∅ bㄅ pㄆ mㄇ fㄈ dㄉ tㄊ nㄋ lㄌ gㄍ kㄎ hㄏ jㄐ qㄑ xㄒ zhㄓ chㄔ shㄕ rㄖ zㄗ cㄘ sㄙ 韵母 声母

注:

基本音节表不考虑声调与儿化音,一个单元格中靠上的为拼音,靠下的为注音。 去除了部分边缘音系的叹词,和一些罕用音。部分只见于口语的音用括号标注。 yai ㄧㄞ和lüan ㄌㄩㄢ两音只见于台湾标准,中国大陆分别改读ya ㄧㄚ和luan ㄌㄨㄢ。

下一页:语音/音位 注释[编辑] ↑ “序言”提到,1913年,中华民国读音统一会制定的语音标准叫“老国音”;20世纪20年代,老国音废除,改用北京语音(新国音)。与老国音相比,新国音没有ㄪ、ㄫ、ㄬ三个声母,这三个声母符号因此废弃。 参考资料[编辑] ↑ 黄廖本p.73 ↑ 中文维基百科:儿化 ↑ 黄廖本p.89 ↑ 尤翠云,赵贤德. 普通话儿化词语规范问题探讨[J]. 天中学刊,2010,25(6):100-102. DOI:10.3969/j.issn.1006-5261.2010.06.023. ↑ 汉语拼音方案 ↑ (林曦 1955)《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林曦著 第35页 ↑ (周有光 1961)出处未知,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66763/answer/2134745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