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钵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乐疗法原理包括哪些 颂钵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颂钵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2024-06-24 2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音乐疗法 颂钵 (3) (1)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现代新兴交叉学科,起源于1940世纪1950年代美国堪萨斯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设立的音乐治疗专业。 1959年1969月成立的国家音乐治疗协会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效仿。 1970年,澳大利亚有一个音乐治疗机构。 9,000年至XNUMX年,法国、德国、芬兰、丹麦等国也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组织。 音乐疗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音乐文明起源国家之一,古代中国人早在XNUMX多年前就已经制作出了能够完整准确地演奏五音音阶的骨笛。 原始社会的巫医医疗文化是中国音乐疗法和表现艺术疗法的共同起源。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五声首次被引入医学领域。 《灵枢·五声五味》以“宫、商、焦、正、羽”五个不同尺度记录了治病的内容,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将音乐与五行结合起来。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充分利用五声与其对应的五声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内脏器官,音乐疗法可以预防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具体来说,《金峨善方医学讲》将五声的治疗作用总结为:“悠扬和谐的宫音,助脾健胃,健脾开胃;五声之声,健脾开胃;五声之声,健脾开胃。” 商音铿锵庄重,善于抑怒安神; 喇叭声音平稳平和,善于驱除忧郁,帮助人入睡; 筝声悠扬,调血脉,振奋精神。 羽声轻柔而透彻,引发人们的遐想,启迪心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心为角,心为微,脾为宫,肺为商,肾为羽。” 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的中心思想。现代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发展较晚。 1970世纪1990年代末至XNUMX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以传统五音疗法、气功音乐引导、笛子疗法、音乐电疗法为主的现代音乐疗法。颂钵通常由铜、锡、锌、铁、银、金、镍等金属组成的青铜合金制成。 演奏时,用木槌或皮槌敲击或摩擦边缘,以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 在演奏过程中,碗的侧面和边缘会发出不同的振动。 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碗会发出不同的振动频率,从而产生丰富的声音。 颂钵疗法起源于西藏。 现代颂钵疗法的系统研究源于汉斯·德巴克(HANS DE BACK)在1970世纪XNUMX年代末受西藏颂钵传统治疗思想和密宗养生理论启发对颂钵音乐疗法的改进。 。 其中,颂钵在表演时在空间上靠近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三轮和七轮,通过发射与三轮和七轮相对应的频率,与人体的内脏和经络产生共鸣,实现共振治愈。 颂钵是一种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以调节内脏器官。

西藏颂钵音乐疗法的原理 颂钵 (1) (1) 1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

挪威教育家、治疗师SKILLE O于1982年在国际音乐与医学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VAT)的概念。 这是一种广泛涉及多个学科的艺术疗法,包括音乐、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 VAT疗法利用体感音响设备,让人们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声波的体感振动,从而强化人体对音乐的感知,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 在颂钵音乐治疗过程中,人们可以同时感受到声音和振动。 当颂钵发出的声频波或泛音进入人体时,与人体内部的分子产生共振,可以重新点燃人体内部的新能量。 流动,打通堵塞的脉轮,修复因身体不适引起的疼痛部位; 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作用于相应的脉轮,产生相应的效果。 颂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加强大脑对音乐和振动的综合感知,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以发挥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主要是促进睡眠、舒缓情绪。 程辉等人发现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损伤儿童的行为问题。 孔静等人的研究发现,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身心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林丽芳等人发现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以显着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刘玉海等人的临床研究发现,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结合心理咨询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VAT)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降低血压和心率、放松肌肉、促进人体深度放松。 一些研究也证实VAT可以强化音乐-情绪-生理反应通路。 刘振焕等人的研究发现,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以有效降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肌张力。 在康复治疗方面,VAT可以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改善中风后的各种功能障碍。 颂钵的应用形式主要以体感振动为主,可以有效放松邻近部位的肌肉,调节局部血流,舒缓情绪,强化音乐-情绪-生理反应通路,从而改善亚健康状况。JOHN等人对颂钵的研究发现,颂钵的共振频率很低,可以更好地刺激液体的流动。 人体组织含有70%的水。 该实验为颂钵疗法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调节内脏器官的机制提供了证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2 三经七轮与中医经络理论

阿育吠陀医学中脉轮的功能与传统中医中的穴位非常相似。 脉轮的功能与脉轮区的脏腑及中、左、右经络相通的部位有关。 这与中医理论中的穴位、循环类似。 其上的经脉,与相应的脏腑有关。 根据藏族音乐疗法理论,颂钵发出的不同泛音可以平衡人体的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 同样,在中医理论中,颂钵发出的振动可以对应五种不同的音阶:宫、商、焦、征、羽。 不同的鳞片还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内脏和经络系统,从而达到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效果。 。

3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音乐疗法理论从音乐共鸣的角度解释了音乐源于天籁之音。 《灵枢·协科》云:“天有五声,人有五脏;天有五声,人有五脏。 天有六法,人有六脏。 此人对应天地。” 指出了宫、商、焦、正、羽五类。 音阶分别与五个脏腑形成一一对应,从而提出“胞动脾、商动肺、角动肝、筝动心”的五音疗法。 ,羽动肾”。 当今的临床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古代五音疗法理论。颂钵是根据三轮、七轮理论,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藏象原理。 研究表明,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三轮、七轮理论与中医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与五音疗法一样,颂钵疗法根据不同的频率对应相应的器官,从而调节相应器官的功能。 另一方面,颂钵疗法通过作用于不同部位来调节邻近器官的功能。

颂钵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 个颂钵,随着音乐逐渐放松

音乐渐进式放松是音乐治疗中接受性音乐疗法的一种。 它以渐进式放松为主,辅以音乐背景进行放松训练,利用音乐来缓解人体肌肉紧张。 颂钵广泛应用于瑜伽休息术中,可以帮助人体进入深度放松状态,从而缓解身心压力。 瑜伽休息术和音乐渐进式放松都是心理放松疗法。 将瑜伽休息术应用于音乐治疗可以丰富其活动形式。

2 颂钵用于体感振动音乐治疗

颂钵作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属于音乐疗法的范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作用于人的听觉,影响人的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从而调节大脑皮层,增加神经兴奋性,协调人的内脏器官活动和人的情绪、行为。 颂钵不同的振动频率可以作用于不同的脏腑,促进经络气血的循环和分布。 在中医“病前治疗”方面的失眠、疼痛、抑郁等优势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论

颂钵作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简单安全。 其在音乐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也逐渐被研究证实,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目前它的应用大多是作为瑜伽休息术的辅助工具。 它被引入音乐治疗领域的时间还很短,需要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目前,颂钵音乐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应用体系。 颂钵的规格、材质、使用方法以及具体作用机理等仍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未来仍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