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游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乐剧ntn 危险游戏

危险游戏

2024-07-01 15: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一个音乐剧初级发烧友,从剧院魅影入坑,我觉得音乐剧是我繁忙工作生活后的最美享受。我看音乐剧不挑卡司,不挑内容,单纯就是享受歌声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人性的复杂。因为我平时工作忙,所以一有空就去找来看,一两年以来大大小小也看了一些音乐剧,但是演员少于3个人的小剧场音乐剧一个都没有看过。于是果断地在今年初1月15日周五晚上,入手了外百老汇悬疑音乐剧《危险游戏》中文版,卡司是龚子棋和钟嘉诚。

《危险游戏》英文版叫Thrill Me,这部剧是根据发生在1924年美国芝加哥一个真实的谋杀案件改编,先是在外百老汇演出之后,已经在世界上多个国家上演。亚洲地区目前已有韩国、日本的版本,中文版曾于2016年演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搬上舞台。全剧只有2个男演员和钢琴伴奏,剧情其实非常简单,两个有亲密关系的富二代Nathan和Richard,在1924年为了制造一起“完美犯罪”而谋杀了一个毫不认识的小男孩,最后逃过死刑被判终身监禁。但是为什么这个剧经久不衰,成为小剧场的经典呢?我带着疑惑观看了这部剧。

铁窗回忆 悔不当初

剧情一开始,一个阴森昏暗的舞台,一段黑漆漆的楼梯,门吱呀一开,一束光打在走进来的一个囚犯的脸上,囚犯穿着皱巴巴的囚服,一开始头低到不能再低,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然后why歌声响起,原来是Nathan在入狱33年后接受假释听证会询问。整个音乐剧是通过已经入狱33年以后的Nathan狱中叙事串起来的,我们也得以通过他的叙事了解了当年的真相,以及所有人都想知道的,2个出身富豪家庭,正值风华正茂,拥有远大前程的两个十九岁男孩,到底当年有什么犯罪动机? 其实一切都早在他们认识之初就已有端倪。于是通过二人的歌声,我们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久别重逢 破坏初体验

画面一转,Richard和Nathan久别重逢,这里是Richard第一次在观众面前亮相。龚子棋的Richard,演出了那种意气风发,目空一切的傲慢,觉得其他人都不如自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声音也非常具有压迫性。Nathan则恰恰相反,钟嘉诚一反刚刚叙事时的沧桑,歌声清亮,表现出了19岁的天真和单纯,一句“我想你了”还有“跟高中一样帅”充分表达了他对Richard的思念,还有Everybody Wants Richard显示了他对Richard的无条件崇拜。在这里,可以看出Nathan对Richard情感的依赖,也可以看出Richard对Nathan诉求的不屑。他们二人的关系与其说是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倒不如说是相互依赖相互折磨各取所需但又似乎惺惺相惜的复杂关系。

Richard性格是张扬的,是奔放的,想做什么都毫不遮掩,爱冒险也爱操纵别人,Nathan性格是内敛的,含蓄的,但绝不是被动的。Nathan说如果不和自己一起就要告诉别人Richard的过去,Richard则要挟如果要和Nathan一起就必须和他享受仓库放火的乐趣。这里是剧里他们第一次达成共识一起干坏事,Richard的逼迫和引诱,Nathan的犹豫又言听计从,在Nothing Like a Fire歌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特别像2个长不大的小男孩一样一起做坏事,得逞之后爱冒险的那个快感得到了满足,保守一点的那个感到了害怕和不安。这里已经表现出了他们对做坏事的热衷和首次尝试后的不同反应。但是他们依然互相妥协了,他们两人合作的侧重点显然不同。Nathan期待完成对方的要求以期得到自己情感的满足,Richard则更在乎寻求一个伙伴来满足自己成功实施不被人发现的完美犯罪,就在他们脆弱的关系即将崩溃的时刻,伴随着A Written Contract 的歌声,Richard和Nathan订立了一个以血为盟的契约,Nathan必须做Richard全天候听命的助手,他则回报Nathan情感的任何诉求。

那么究竟两个人之间有没有所谓的真感情?我觉得基本上贯穿了整部剧的Thrill me这首歌是对他们情感的注解。就他们二者的感情而言,表面上Richard强势张扬,Nathan内敛含蓄,但是实际上则不然,Richard每次破坏得到满足之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然后谋求更加刺激的行动,其他则不会想很多。Nathan则会每次行动其实都是有着冷静的认识,会想的后果更多一点。虽然每次Richard计划的时候,他都表示反对,但是在行动上最终都履行了诺言,提供了能给予的任何帮助。但是他也是经过考虑过后果的,基本上破坏也在承受范围之内。他的重点在于,他做的这些事情可以换回Richard的感情。他在对Richard情感的要求上其实是很强势的,thrill me这首歌正是代表他对Richard情感追求的渴望。但是Richard对Nathan的情感就没有那么纯粹。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Richard这个人没有任何的底线,为了达到犯罪的刺激和快感,他会用身体换取Nathan的帮助,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要求Nathan在警察面前做虚假的证供,为了逃避死刑的制裁,下跪换取Nathan的原谅并且跟他一起承担罪行。

内心挣扎 灵魂奔向魔鬼

我特别喜欢里面Way too far这首歌。这首歌是Nathan唯一一段对他们之间复杂关系的内心独白。我喜欢这首歌,首先是因为旋律非常的抒情。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人在一起时候的歌曲,节奏都非常的紧张激烈,各种矛盾恐惧害怕蔑视等等的激烈情绪碰撞让人血脉贲张,无法沉下心来正常思考。但是这首歌不一样,这首歌饱含Nathan对Richard的感情。他知道Richard做的事情不对,跟之前的小偷小摸搞破坏不同,已经产生了质的变化,甚至错的很离谱,但是他没有办法,他虽然也不认同Richard的想法,但是他又沉醉于和Richard的关系,于是压抑自己,他在陪Richard犯错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越陷越深,失去良心。另外,我非常佩服编剧在安排这一首歌的编剧功力。Nathan作为33年后监狱中回忆觉得当时在做坏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非常为当年的自己感到万分悔恨,但是背景确是Richard去杀人做准备工作时候的兴奋,甚至不停的测试绳子够不够长够不够坚固。Nathan的歌声唱着“他兴奋的样子,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Nathan的忏悔,音乐的抒情和Richard的兴奋,这里反差太强烈了。虽然歌声是安静深远的,但是平静的海面下正在酝酿着滔天的巨浪。

另外一个反差非常强烈的是Roadster这首歌,这里龚子棋演绎的Richard表现出了极致诱惑。之前龚子棋的唱腔一直都是强势的,声音都是很有威严的男中音,但是这里为了诱拐一个小孩却很温柔,甚至慈祥,完全看不出温柔的背后包藏祸心。Richard声音是温柔的,钢琴声音是急促恐怖的,舞台背景是整体灰暗的,车灯透出的光芒也是阴森的。一切的声音都是那么令人恐惧,偏偏Richard的声音包装的特别的单纯,让人不寒而栗。

滑向深渊 末日黄花

Richard最后的神采飞扬就是Superior这首歌了,他完成了他自认为的完美犯罪,完成了从小偷小摸到杀人的犯罪晋级。他觉得自己更加无敌和自负,于是他自认为自己就是超越时代的天才,还可以毁灭全世界。他还一遍一遍的逼Nathan跟他一起唱“我们是超越世界的天才”,相比之下,Richard唱的非常的高亢和兴奋,Nathan唱的则非常的担惊受怕,他一直处于怕被通缉的恐惧之下。但是编剧偏偏设计的场景就是二人的合唱,二人情绪矛盾更加的突出。

他们认为的完美的犯罪其实是那么不堪一击,很快通过一个遗落的眼镜警察就找到了Nathan。果然,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由于Richard为了不引火烧身向Nathan提出了分手,Nathan忍受不了Richard的被判,交代了所有的一切。Nathan可以减刑,Richard却要偿命。Richard终于崩溃,他再没有之前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样子,卸下面具的Richard在监狱里彻夜难眠,孤独恐惧,并且最后向Nathan下跪。Nathan再次心软,决定和Richard一起承担罪行,即使共赴黄泉。这里龚子棋和钟嘉诚演的都很投入,这个时候,Richard虽然罪无可恕,但是他真诚的悔过也几乎换取了观众的共情。然而,剧情又反转了,当Richard得知由于律师的出色发挥,他们免于死刑,只是终身监禁,他狂妄自大的样子又回来了,又开始指责若不是Nathan丢了眼镜,他们何故如此。

剧情反转 真相大白

最终,在Nathan Life plus 99 years一生的时间这首歌中,Nathan揭露了全部真相。原来所有的线索,眼镜,犯罪工具,指纹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Nathan故意留在那里的。我忽然想起来在way to far这首歌里面已经有预兆了,说如果我们一起被捕,我们将失去自由,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原来他很早就有如果控制不了他的行动,就跟他一起锒铛入狱这个想法了。Nathan所求的一直都是和Richard在一起,甚至终身监禁就像笼中鸟一样都在所不惜。他还幻想着买通狱卒,两个人在监狱里双宿双栖。原来这个并不完美的犯罪,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Nathan才是那个最伟大的编剧。Richard知道真相后也崩溃了。两个人又合唱了这首歌。这首歌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一生的时间,多么的漫长,然而又是多么的短暂,他们的所有的美好都停止在了19岁那一年。

一生的时间,多么的讽刺。Nathan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光辉灿烂的前途,赌上了一切要跟Richard在一起,结果二十年前Richard已经在监狱里被人杀了,他自己也每时每刻都在饱受噩梦的折磨和罪恶的谴责,最终什么都没有换来。最可悲的是在监狱里度过了33年之后,他的坦白获得了假释,他还要回到社会中接受道德的谴责和灵魂的鞭笞,在悔恨中度过余生。这就是这场危险的游戏他要付出的代价。

艺术终究是艺术,还是要回归现实

这个故事是根据发生在1924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李奥波德与勒伯案真人真事改编的,我还去看了美国pbs电视台拍的纪录片《完美犯罪 the perfect crime》。这个案件当时轰动美国,蝉联多日美国头条。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搬上舞台,经久不衰,并引起社会深深的思考,并不是因为这个犯罪有多么完美,也不是因为他们同性之间的所谓爱情,而是杀人手段的残忍和对他们杀人动机的疑惑,以及后面关于是否应该被判处死刑的大辩论和全民大讨论。要知道,两名罪犯Nathan Leopold和Richard Loeb都是来自富豪家庭,就读于名校,有着完美的出身和光明的前途,为什么要绑架谋杀敲诈一万美金?而且受害者跟他们无冤无仇,是随机选定的甚至还是Richard的远房表弟,杀人手法非常凶残。改编这个当年轰动芝加哥乃至轰动美国的案件,肯定不是让我们欣赏他们所谓的爱情,也不是单纯了解犯罪的过程,这个剧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也许他们的辩护律师Clarence Darrow带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

每个母亲望着自己刚出生的小孩,都不知道将来是成名成家还是送上绞架。相信每个母亲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成为人人唾弃的罪犯。Darrow在对他们的有罪辩护中,首次将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了法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他的辩护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除去他们罪犯这个身份之外,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两个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陪伴他们长大的只有严厉的保姆。虽然他们拥有别人都难以企及的财富,但是他们在人文教育上却是缺失的。他们毫无最基本的是非观。就算他们懂法律又怎样,早熟的他们因为显赫的出身本就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资源,根本就不觉得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像歌中唱的一样,他们认为自己是超越一切的天才,他们的一切足可以让他们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只是小偷小摸,甚至剥夺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都没有任何波澜。就是因为小的犯罪没有受到及时的惩处,所以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直至杀人放火,没有任何底线。纪录片中记录到,他们对受害人没有任何悔意,甚至法庭上还在窃笑,关于犯罪动机,他们只是说为了寻求刺激,要设计一个完美的犯罪,简直是冷血至极。两个拥有畸形价值观的恶魔沆瀣一气,终于犯下了谁都无法承担后果的罪行。Darrow除了将他们包装成受害者之外,也一直在强调他们还只有19岁,非常年轻。最终被判终身监禁。

当时的庭审不仅仅引发了人们对于犯罪量刑的思考,也引发了民众对于教育的大讨论。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果当初这两人的父母可以在他们幼年的时候,早点发现他们的小破坏,如果一开始就可以给这两个追求刺激的小孩深刻的教训,那么也许他们的未来不会这样。所谓小时偷针,大了偷金。他们对儿子的纵容正是滋养他们恶念的温床。又或者,如果在他们小偷小摸,仓库放火的时候,就被警察抓获,那么也许不会有后面的越陷越深。也许他们一直一帆风顺,也许他们拥有太多,自以为是特权阶层,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公平公正。这些都是造成恶果的因素。这个真实事件后面被改编成了很多包括音乐剧,电影等多个艺术形式,也许初衷就是为了通过艺术的舞台,挖掘他们如何从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成长为冷血恶魔的心路历程。恶魔不是一日炼成的,当我们知道了过程,就会更早的意识到危害的来临,然后防微杜渐,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是改编的艺术经过了大量的美化,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同生共死忠贞不渝,甚至有些讽刺。他们被判终身监禁之后,Richard在入狱13年后被另外一名罪犯杀害,Nathan33年后则获得假释,当时走出监狱的时候,他发表声明,表示对再次获得自由感到珍惜,希望今后做一个谦逊的小人物,他搬到了波多黎各,还娶了一个寡妇为妻,一直活到20世纪70年代才去世。纪录片里还公开了他当时获得假释时候对记者的讲话。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影像记录看来,33年后的Nathan眼神中再无当年19岁时的戾气。也许经过33年的铁窗生涯,终于让他明白当年的自己和Richard荒谬的前半生究竟有多么罪无可恕,如果不是Darrow的有利辩护,他们可能早就上绞架了。所以他才终于悔过,说余生只愿做一个小人物。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否还每晚被噩梦吞噬,备受良心谴责,悔恨自己当年的一切。这个心路历程,音乐剧也通过Nathan的独白展现了出来。但是即便再真诚悔过,大错已经铸成,小男孩也不会死而复生了。

又或者,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我们幻想,如果Richard和Nathan,能将寻求刺激的孜孜不倦的激情,用在正当的途径上,不是更好么?他们可能会成为Darrow那样的律师,也可能会成为一个鸟类学家。人生有那么多精彩纷呈的可能,为何要把前程交给魔鬼呢。这只能怪他们咎由自取。

很多细节 细思极恐

比如,罪大恶极的人要不要被判死刑?当时这个案件因为Darrow的出色辩护,最终Richard和Nathan都免于死刑,背叛终身监禁。但是如果这样冷血的犯罪都不用判死刑,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判死刑呢?无缘无故被残忍杀害的小孩,他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白白成为这两个恶魔的猎物。法律之所以能够存在,不就是为了让罪犯付出代价,让正义得到伸张么。如果凭借律师的舌灿莲花就可以颠倒黑白,把凶手伪装成受害者,得到世人的同情,那么无辜惨死的受害者的正义又靠谁去伸张!

又比如,当年之所以连续多日登上美国头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家庭非常富有,根本没有可能去绑架勒索1万美金,最后还撕票。困扰大家的一直都是犯罪动机。但是如果大家觉得富家公子不可能绑架勒索,难道贫穷小伙绑架勒索就应该绑架勒索么?一个没有任何法制观念和道德底线的人,无论贫富,均会犯罪。所有对罪犯的审判都是应该看他们所犯的罪行,跟他们的出身无关。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的薄弱和民主的虚伪。

近一百年以后的今年1月9日,同样是芝加哥,发生了连环枪击案, 30岁的中国留美博士范轶然遭遇枪击,不幸身亡。凶手是32岁的非裔男子南丁格尔,是一个有多项前科的激进分子,他肆意开枪射击,短短几小时导致3死4伤,最后被警方击毙。范轶然跟他无冤无仇,甚至完全不认识。只是因为恰巧出现在了恶魔的身边,造成了不幸的发生。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又是芝加哥,受害者也是被凶手随机选定。当年的美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而一百年以后的现在,美国同样也是一个转型期,转向更加分裂,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可以说,也许就是因为社会变革,才造成了美国社会整体道德的下滑、价值观的崩塌、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个人信仰的缺失,最终导致各种悲剧的发生。

危险游戏这部音乐剧,也许不仅仅是一部音乐剧,通过音乐剧,我又思考了很多。我想说,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欲望,做事只是需要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人生必须有一个信仰,一个坚定不移的做人原则,这个才是支撑一个人不偏不倚,在滚滚洪流中依然屹立不倒,永远保持内心坚定的定海神针,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原则,没有自己的信仰,那么面对各种诱惑,就会蠢蠢欲动,毫无抵抗力,犯错而不知,随波逐流,轻则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重则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用人生做赌注,这么危险的游戏可玩不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