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高标农田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韭菜坪冷不冷 怀集:高标农田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怀集:高标农田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2024-01-29 19: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争日,夏争时。连日来,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进怀集县冷坑镇的多个村庄,所到之处,良田沃野,阡陌纵横,水稻、蔬菜、玉米、西瓜各类作物竞相生长,农户在田间有的忙着种植采摘,有的忙着分拣包装,满装农副产品的货车在机耕路上穿梭,一幅产业兴旺的景象尽收眼底。

作为传统产粮大县,怀集农业的转型升级源于高标农田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据介绍,“十二五”以来,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统筹指导下,怀集县以高标准农田项目为抓手,在全县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节水灌溉等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5.157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指标2万多亩。农田生产条件的大幅改善,让怀集成为农企投资热土,乡村产业快速发展,许多农民因此搭上了增收致富路。

撂荒耕地变良田

吸引农企竞相投资 

怀集县冷坑镇谭庙村距圩镇约4公里,全村约1800多亩耕地。过去由于人均耕地少,加上“山腰田”“巴掌田”“鸡窝地”颇多,碎片化严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不少耕地被撂荒,杂草丛生。

 但近日,记者在谭庙村见到,全村耕地整齐划一,沟渠相连,一望无边的韭菜花正长得郁郁葱葱,农户采摘忙不停;满载优质蔬菜的大卡车沿着宽阔平坦的机耕路驶出村庄,奔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

谭庙村只是一个缩影。记者在冷坑镇的和平、团结、桐光、熔炉等村也见到类似景象。据了解,如今的冷坑镇已是省级蔬菜专业镇,也是怀集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镇域产业高质高效,村民富裕富足。

“我们镇的绿色崛起得益于高标农田项目,将镇里碎片化的土地化零为整,撂荒耕地变良田,从而吸引了农企来投资。”冷坑镇镇长朱铭强告诉记者,以谭庙村为例,经过高标农田项目改造后,2016年8月,怀集润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该村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发展韭菜种植,从此开启了全镇韭菜花等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高标农田项目不仅改善了冷坑镇的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而且大大促进了土地流转,为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极佳条件。朱铭强介绍,目前冷坑镇流转土地已达2万多亩,这让冷坑镇变身投资热土。土地租金已从2012年平均不足500元/亩,提高到如今的平均650元/亩,许多农户坐享土地增值收益。

“有了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大渠、大路贯通蔬菜基地。农机跑得畅快,货车直达田间地头装运蔬菜,省力又省钱,让我们投资扩大规模信心更足。”肇庆全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发农业”)蔬菜基地内务负责人钟秀云坦言,公司10多年前就来冷坑种植蔬菜,“田埂上都站不住人”的生产条件严重影响了公司发展。而近几年高标农田建成后,公司发展明显提速,短短几年已在双甘、楼边、谭庙等供港蔬菜基地共2500余亩,生产的蔬菜销往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

因地制宜做规划

推动农业产业大发展

走进全发农业位于冷坑镇的标准化供港蔬菜基地,菜心、芥蓝、芥菜等叶菜蓬勃生长。钟秀云介绍,公司在冷坑镇的基地每天可以采摘20吨左右的蔬菜运往港澳,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怀集县作为传统产粮大县,近年来,为打造高水平的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全县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大力推广稻菜菜、稻稻菜种植模式,助力蔬菜产业大发展。

记者顺着冷坑河向远方望去,数个大型蔬菜基地沿着冷坑河而建,宽达2.5米的三面光的主水渠穿过平整的田野,喷淋设施均匀分布在地头,4.5米宽的河堤路贯穿连接了整个蔬菜产业带。

 “和单纯农户种植水稻不同,规模化蔬菜种植及流通需要的是大渠、大路,所以我们开展农田建设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求,把有限的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宽阔的主水渠和主机耕路建设,搭起高标准农田的‘大框架’,打通蔬菜产业链的‘大动脉’,田块间的其他小型配套设施则由经营主体自行设计建设。”怀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一方介绍,在怀集,不同镇,甚至不同的村,高标农田建设内容都不尽相同,一切以实用为原则,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

“从规划开始入手,项目随着规划走,产业随着项目走。”怀集县遵循的高标农田建设原则,很好地把特色产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全县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有力推动了怀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怀集县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还建立了10个千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和10个百亩核心示范片,土壤酸化治理、地力培肥、绿色防控等多管齐下,开展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大力示范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建成了以丝苗米和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造了现代农业绿色崛起的怀集速度。

“书记田”示范引领

助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高标农田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怀集县让以前闲置农田变成“香饽饽”,村民不仅享受到了租金收益、务工收入,甚至还有入股分红。

“一块良田三份收入”,农田建设如今在怀集已成为备受村民们支持的民生工程。村民们都乐于参与农田建设,积极支持农田建设,各村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速推进“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

据统计,截至到2020年底,怀集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5.157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指标2万多亩。其中在大岗、梁村、岗坪、马宁和冷坑五个平原镇建成高标准农田21.86万亩,明显改善了怀集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升了怀集粮食保障能力。

“目前我县正以丝苗米、蔬菜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大岗镇水稻、冷坑镇蔬菜、梁村镇西瓜三个省级‘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专业镇为平台,大力开展10万亩‘书记田’项目建设。”李一方介绍,“书记田”项目以高标农田建设建设为基础,带动全县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夯实水稻产区与特色农产品产区的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助力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据了解,怀集10万亩“书记田”项目是四级书记一起抓,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先锋党员模范作用,快速扩大丝苗米、蔬菜、谭脉西瓜等优势产业种植规模,辐射带动全县粮食、蔬菜、水果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怀集乡村振兴。

“10万亩‘书记田’项目将有力促进我县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李一方说,根据规划,10万亩“书记田”将打造成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田”,加快农业绿色崛起的“致富田”,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改革的“试验田”,推进科技兴农成果转化的“示范田”。

【统筹】章四平

【采写】王富迪 章四平

【来源】南方农村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