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熙载夜宴图介绍100字 艺赏

艺赏

#艺赏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韩熙载夜宴图

(传)顾闳中(南唐)

绢本设色

28.7cm×335.5cm

故宫博物院藏

这就不得不让人做出推测,此《夜宴图》的创作蓝本就是那幅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

那么《韩熙载夜宴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呢?

《韩熙载夜宴图》以夜宴发展的时间为序列,共分5段,古代画家往往喜欢用奇数来分出段落,这样更能体现图中的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显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全卷共画46人,许多人在五段里面反复出现。

第一段:听乐

读者进入夜宴的状态,那应该是一个宁静、优雅的片刻。

在这里,画家在卷首用一张卧榻就搞定了。韩煕载和听客们都在欣赏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弹琵琶。画家在众人的背后画了一张卧榻,榻上隆起的被子里面蜷曲着一个人,榻上横放着一把琵琶,极可能的是一位弹琵琶的女伎。可能是她的背景没有李嘉明的妹妹那么深厚,这场大出风头的独奏表演没有她的份,显然是被主人冷落了,她好像窝在被子里嘤嘤作泣,正在赌气呢!这位琵琶女能随意使用主人家的卧具,想必与主人的关系不一般。这从侧面表明了韩宅是一个允许随意放纵的地方,夜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展开……

据说《梦华录》剧中琵琶女引章的造型便参考了《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坐在榻上静听李家妹妹弹拨的琵琶曲,他的手自然地松弛下垂,随着缓缓而起的乐声,遁入了空冥玄远的妙境。全场的空气似乎凝结了,个个都听得入了神。从听客的神情来看,曲子非常悠扬缓慢,可谓如闻其声。有两位男士叉手表示敬意,就是左手叉住右手的大拇哥,这是一种礼节,表示对主人和演出者的尊重,这肇始于唐代,盛行于两宋,元初仍有延续,到明代就没有了。

画中的人物皆取真形,韩熙载头戴高纱帽、身穿黑袍,与他同坐的穿红衫的人就是状元郎粲,斜坐在琵琶师旁的是太常寺教坊副使李嘉明,弹琵琶的就是他的妹妹。他身后的小个子女伎是下一段跳舞的王屋山,她身后的男宾系韩熙载的门生舒雅,侧坐者为陈致雍,正坐者是紫微朱铣,持笛者不知为何人,他们都是当时的失意文人和宫廷臣僚,被韩熙载纳为朋党。

第二段:击鼓

一曲琵琶乐使韩熙载的精神亢奋起来,他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为王屋山伴鼓,把晚宴的活动推向高潮。这是一段节奏感很强的篇章,王屋山跳起了“六幺舞”,一作“扭腰舞”,这是唐代盛行的舞蹈,腰部扭动的幅度比较大。击鼓的韩熙载、打牙板的舒雅及拍掌的男女宾客都处在发声前的瞬间,与处于收缩状态的舞蹈动作相协调,当响声再起的时候,舞蹈姿势则作放开状,舞姿在有节拍的音响中作伸缩变化。

第三段:歇息

经过一番击鼓伴舞,韩熙载也累了,大家都休息一会儿。他草草套上外袍,与四位侍女同坐卧榻,好像十分亲昵。一侍女正侍奉他洗手,这一细节处理得十分耐人寻味:韩熙载百无聊赖地用手指轻轻沾水,满面愁云,他根本没有心思。旁边一侍女托来茶点,另画一侍女在准备着箫、笛和琵琶,为表现下一段的内容埋下伏笔。画中的火烛已燃至一半,暗示着夜宴的时间已经过半。

在他们的侧面,又是一张卧榻,被子里同样藏着人,也只是比第一段里出现的被窝更大,显得颇为凌乱,恐怕其中有两人在里面“幽会”。韩熙载不检点的生活态度使这些歌舞伎有了放纵荒淫的空间。

第四段:清吹

韩熙载强打精神,不经意地听着五位乐伎师吹箫,陈致雍有节奏地打着牙板。韩熙载眉头紧皱,似乎有些燥热,他再次脱去外袍,仅穿一件褙子。面对歌舞伎们,他敞胸露怀,挥扇驱热。五位吹箫的伎女虽为坐姿,但各具其态,聚散有别,十分生动,她们那抑扬箫孔的纤巧手指颇合节拍,令观者如闻其乐。

画中出现三场音乐节目,都不雷同。第一段是弦乐,第二段是打击乐,第三段是管乐,传统乐器的几种类型大体都全了。乐伎师们手持乐器的姿势既合乎理法,又生动自然,显然画家是懂音乐的啊!

在这一段中,别错过欣赏家具的机会,如韩熙载坐的曲形榻,这是一种北方的坐具,他是北方人,用这个十分符合他的身份。你还可以欣赏一下床围和大屏风上的山水画。这说明韩熙载 家的生活是相当娴雅的,装饰用的山水画已经不是北宋那种全景式构图画大山大水的气势了。

屏风上的山水画

第五段:送客

曲终人散,韩熙载草草穿上黄衫,稍整衣冠,起身与宾客挥手告别。那位叫陈致雍的人,坐而不起,与两位歌舞伎难舍难分,据说“陈致雍家累空,蓄伎十数辈。与熙载善,亦累被迁”,陈致雍此时此刻的情感正合乎他的秉性。卷尾画一女伎作哭别状,一男士以柔情细语极力哄劝。第二天晚上,将又是一场夜宴……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这画的不就是普通的夜宴场景吗,有何重要?

我们知道,宫廷画家都是在宫里画帝后肖像、皇家生活,或者奉旨画山水、花鸟屏风什么的,一般不会去大臣家里画他们的生活,大臣也不会雇宫廷画家到自己家里来作画,那为何宫廷画家专门去画韩熙载的夜宴活动呢?那是韩熙载被南唐后主李煜惦记了,是李后主责令他们去画的。

那么,李后主为什么要让宫廷画家去韩熙载家画夜宴图?韩熙载又为何会被李后主惦记?

一种是好奇说:李煜听说大臣韩熙载特别善搞宴饮聚会,尤其是他组织的夜宴,更是传遍朝野上下,很多大臣都往韩熙载家里跑,正所谓“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

李煜本来就是一个会享乐、好享乐的主,现在韩熙载的夜宴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活动,李煜当然很想见识见识韩熙载和大臣那些“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的行为,但是以皇帝的身份去参加一个大臣举办的情色意味浓厚的派对,似乎不大合时宜。于是李煜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派了几位宫廷画师去韩熙载的夜宴上,将那繁华的夜宴活动“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

另一种是警惕说:李煜听说北方来的官员韩熙载经常搞夜宴,很多大臣都进入韩府,所以他很紧张。因为李煜即位南唐国主时,北方在经历纷乱动荡之后,终于被赵匡胤统一。这时候,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对南唐动手了。

李煜面对北方宋朝的压力,寝食难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朝廷中从北方来的官员,会不会跟北宋暗通款曲,搞出一些谋反的动作。在这种敏感时期,韩熙载搞夜宴,会不会有阴谋?要是韩熙载谋反,局面就很难控制了,毕竟韩熙载出身北方望族、有声望、有才干,身边笼络了一批官员。于是李煜派了几位宫廷画家,潜入韩熙载的宅邸,要看看韩熙载邀请众多官员搞大型聚会,到底是不是密谋造反。

而对韩熙载本人来说,有人说这幅画里是是韩熙载的本色,也有人说这是韩熙载的伪装。

当然,孰是孰非,今人是无法知晓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这幅画罢了。

2003年,《韩熙载夜宴图》在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展出。2008年-2016年,故宫博物院在武英殿书画馆举办了三轮共20场”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循环展出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韩熙载夜宴图》也曾于其间两次展出。

他们眼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他是夜宴的主人,在宴会中亲自击鼓,甚至袒露胸襟,似乎在享受着夜宴所带来的欢愉;但画面中的韩熙载却又神情落寞,显然并未真正融入欢宴之中。画家通过画笔展现出来的这种不协调感,其实正是我们理解此画内涵的关键。

——蒙曼

一点点打开的时候,好像一个故事刚开始讲,你还不知道下面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说得更确切,像是听音乐。画上有的地方人很多,有的地方空着,好像音乐的节奏,有时候快,有时候慢。

——南希·白铃安

可以看出画家在尽量的表现五代的场景和人物 , 但是毕竟已经相隔300年了 , 里面的衣冠服饰器具等等常常出现一些南宋的影子 , 尤其是女性的服饰。

——余辉

以我猜想,这不是艺术“处理方法”,而是规矩:古代取人入画,依据人的尊卑分大小,不能乱来的。今人解作“艺术处理”,可能误会了。旧时建楼宇殿堂。可据皇家样式,尺寸不可同等,否则论罪。

——陈丹青

在此之前 , 大面积石色的使用多是薄薄的罩染 ,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却有大面积的石色满铺。 如五女吹箫一段 , 石色铺的不仅平整均匀 . 而且还在上面勾出细如发丝的花纹图案。在手段上又有正面罩染及背托等技法 , 其技巧与功力至今也难以超越。时至今日 , 专业美术院校的工笔画课程中 , 临摹《韩熙载夜宴图》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必修单元。

——杨德树

日叙述性卷轴,绘长物,使用“吹拨屋台”的特殊绘画手法,以鸟瞰方式,带领观者俯视建物内景,以动线分隔的不同场景,也有庭园与留白的组合,然而,这些显明的动线,分隔房室,也分离着观者的视觉。《韩熙载夜宴图》是很难想象其建物的造型,然而,很成功的绘出室内的设计,并以屏风,来分开及延伸场景,如此的安排,画作巧妙地带领着观者进入此画,甚至成为画中人物的一部分。这种情境共享是中国绘画的特色之一。

——韦陀

(以上内容摘自《紫禁城》2006年第12期《韩熙载夜宴图》)

编辑:艺+

来源:上海书画出版社

[声明]本版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本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篇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艺加文投是《现代快报》旗下的专业艺术机构。艺加文投《艺+周刊》是江苏最优质的艺术媒体、“艺加微拍”是江苏最具影响力的微拍、“艺加学院”是江苏最具公信力的培训机构。

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南京秦淮区正洪街18号东宇大厦13楼130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