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生于江苏淮阴,死于陕西长安,为何葬于山西灵石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信被囚禁在哪里死的 韩信生于江苏淮阴,死于陕西长安,为何葬于山西灵石县?

韩信生于江苏淮阴,死于陕西长安,为何葬于山西灵石县?

2024-07-04 1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对韩信不是恨,而是政治立场决定了要杀韩信,通俗一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刘邦为了保江山,吕后为了抬身价。

所谓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既然并非恨之入骨,刘邦或吕后为何不给韩信在长安修墓,将其脑袋与躯体完整连接,哪怕草草埋在乱葬岗,只简立一块墓碑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杀韩信的理由是韩信谋反,且“欲发以袭吕后、太子”。谋反是大罪,位居十恶之首,比刘邦恨之入骨的项羽问题更严重,当挫骨扬灰,官方自然不会给予正式安葬。且,一旦正式安葬,从政治意义上说认可了对方谋反正确性,自然不被允许。

刘邦对项羽恨之入骨,对项羽悬赏之高令人震惊,因此项羽自刎后惨遭诸将分尸,汉朝弘农杨氏、隋朝杨坚、宋朝杨家将之祖杨喜,就因为得到项羽一块零件,就被封为赤泉侯。但刘邦最终将项羽葬于封地——楚怀王封项羽于鲁地,这也就是项羽生于江苏宿迁,死于安徽乌江,却葬于山东泰安的原因。

因此,恨一个人,却会考虑到人死为大,将之安葬;一旦谋反,却往往会被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古代谋反主谋,即便被偷偷埋葬,往往也不会立下墓碑,不会被人知道埋在何处。

既然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而且一直没被翻案,本该死无葬身之地,为何山西灵石县会出现韩信墓?

03

韩信被杀时,吕后与萧何最合理的举动是什么?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已从豨(陈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显然,吕后联合萧何杀死韩信后,并未立马告之刘邦,而是等到刘邦回到长安后,才获悉韩信已死。

韩信并非常人,他的谋反被杀消息难道不该八百里加急报告刘邦吗?想谋反?

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很不合理,或者说刘邦明明收到了消息,却装着刚刚获知韩信被杀,演技超越了奥斯卡级别。《灵石县志》的一段记载,反而更为合理,也揭开了为何韩信墓在山西的原因。

《灵石县志》记载:韩信岭在县南二十里。汉高帝远征,吕后杀信未央,乃遣人函首送帝,值帝还兵此处,葬其首级于岭上,后人即其墓庙祀之。

也就是说,吕后杀死韩信后,立即八百里加急,把韩信首级与书信送给刘邦,而当时刘邦已经平定陈豨之乱,正好凯旋回兵到灵石县高壁岭,见到了韩信首级。或许,刘邦深知韩信没有谋反,只是因为政治需要而杀之,于是心生怜悯,就将韩信首级葬于灵石县高壁岭,随从军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于是后人又将高壁岭称之为韩信岭。

由于韩信是谋反被杀,刘邦埋葬之后,并未对外宣传,以至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当然汉朝史家即便知道韩信墓所在,也因忌讳而回避描述韩信墓。

根据地方志记载,相传韩信躯体被葬于西安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与首级葬于山西灵石一样,均无正史记载。

雨打风吹,千年之后,汉朝早成历史烟云,后人自然不用忌讳韩信是不是谋反。大约是金元时期,当地给韩信修墓建庙,并修建了三孔砖券拱型十字窑(正殿)等建筑,一代豪杰总算有了像样的坟冢。

参考资料:《灵石县志》、《史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