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红色沃土矗立不朽精神丰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革命烈士们有什么精神 南京 红色沃土矗立不朽精神丰碑

南京 红色沃土矗立不朽精神丰碑

2024-07-12 13: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党的百年历程在南京留下了诸多印记。统计显示,全市拥有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等16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点,其中,南京长江大桥、李巷等10个红色地名入选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 

依托红色地标,我市各区细致梳理、积极盘活红色资源,努力挖掘红色故事,丰富展陈内容,让一座座红色地标蝶变成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同时,各区积极牵手创作团队,以舞台剧、话剧等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故事,有力扩大雨花英烈、新四军革命先烈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追寻先辈足迹,我市各区基层干部群众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1月26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启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足迹·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重温身边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26站寻访中,党员们走进纪念雨花英烈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感悟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进驻的梅园新村,感受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梅园风范”;从南京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成立地——南京工运纪念馆,到新四军将士坚持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红色李巷,党员干部探寻着这座城市丰厚的红色精神内涵,并从红色故事、红色地标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前行的力量。 

回望百年历程,初心历久弥坚。南京红色沃土矗立的不朽精神丰碑,必将永远激励南京人民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

雨花台烈士陵园

“两高一大”精神照耀红色沃土

3月13日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作品、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江苏大剧院上演。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3月13日晚,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作品、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在江苏大剧院上演。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苍松翠柏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永恒。南京雨花路215号,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雨花台烈士陵园,连日来迎接了一批又一批神情肃穆的各界人士到此凭吊。 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刑场,无数共产党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1950年,南京市决定在雨花台建造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首批江苏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录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今年清明前夕,“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第十三站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台区级机关“英雄支部”党员等200余人在此举行了主题党日活动。

雨花台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副书记张伯云介绍,雨花英烈“两高一大”的精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党员群众心目中的“信仰之光”。2019年起,雨花台区展开了区级机关“英雄支部”创建活动,64个区级机关积极申创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雄支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岗位奉献。

巨型烈士群雕像,烈士纪念碑,陈列有1000余件烈士遗物、400多幅珍贵图片、恽代英及邓中夏等127位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的纪念馆……这里,已成为南京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多次参观瞻仰雨花台烈士陵园后,我们支部党员一致决心争创‘吕惠生支部’,他带领军民建设黄丝滩大堤,皖中地区人民将大堤命名为‘惠生堤’。我们要以雨花英烈吕惠生的精神激励自己,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雨花贡献力量!”雨花台区征拆办主任薛伟说。

梅园新村纪念馆

构建实境课堂传承“梅园风范”

党员代表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周恩来同志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入党誓词。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徐琦摄党员代表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周恩来同志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入党誓词。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徐琦摄

“这辆车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周总理的移动‘会客室’。”“这是国共谈判期间,周总理戴过的礼帽”……6月5日,32岁的小学语文教师贺维国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内,认真浏览,不时轻声向同伴讲解陈列物品背后的故事。 梅园新村,是中共党史重要的一页。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斗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梅园新村纪念馆于2020年底闭馆更新,经过5个月的提升改造,于4月26日重新对公众开放。 

早上9:30,纪念馆内已人头攒动。“这里见证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也传承着一代人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梅园风范’。”在重新对公众开放的40多天里,贺维国先后前来参观了5次。 

看着一只搭扣坏了的皮箱、严重脱色的棉被等红色文物,听着讲解员的述说,贺维国说,每次走访,看到这些实物实景,仿佛看到了一代共产党人在革命中的乐观精神和革命气节,“听了详细介绍,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和革命先辈的信念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恢复开放后,纪念馆进一步加强了讲解及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社教活动内容形式和秩序的提升与优化。”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沈浩透露,梅园新村纪念馆将深度提炼馆藏革命文物蕴含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精神。依托梅园精神史料展、周恩来图书馆、周恩来精神研究会三大平台,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构建了由铜像缅怀、誓词重温、展厅微党课、旧址寻访、梅园讲坛五部分组成的“梅园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串点成线,寓教于景。

王荷波纪念馆

“品重柱石”精神经久传扬

南京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王荷波纪念馆参观。 通讯员 贾子扬 章善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南京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王荷波纪念馆参观。 通讯员 贾子扬 章善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日前,在浦口区王荷波纪念馆,来自老山林场的全体党员干部正在认真聆听介绍、参观展陈。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一幕幕情景,充分展现了王荷波同志追求真理、英勇斗争、“品重柱石”的红色生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鲜明品格。“通过参观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激励我们每位党员同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老山生态建设事业。”老山林场党群办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周晓文告诉记者,将主题党日活动与护林育林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行动自觉,呵护浦口的绿水青山。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中国共产党早期的24字誓词是王荷波一生的行事准则。在王荷波的红色生涯中,他始终严于律己,初心不改,被称作“品重柱石”。 

记者了解到,当前,浦口区采用“理论+文艺”的形式,以王荷波在浦镇工厂任职期间的先进事迹为素材,淬炼其中的红色基因,以“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为目标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倾力打造原创红色话剧《王荷波》,用一场精彩的红色话剧再现这位中国工人运动先驱的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向史而新。 

“王荷波在党的革命史和党的纪检监察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们有责任发掘好、利用好这一独特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激发责任担当。”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座纪念馆、一场红色话剧,为浦口区乃至全市党员干部提供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李巷

红色文化地标引领乡村振兴

南京都市圈党报联盟媒体记者深入红色李巷采访。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崔晓摄南京都市圈党报联盟媒体记者深入红色李巷采访。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崔晓摄

“江渭清、钟国楚、邓仲铭、李坚真,我的热血战友们,请来李巷相会吧!”“汤万益、庄子中、须壮、张一郎,牺牲在溧水大地上的新四军烈士们,今天晚上,请你们归队”…… 5月26日晚,大型红色原创史诗剧《红色李巷》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的红色李巷故事从小山村走上大舞台。嘹亮的军号声中,抗日小英雄张一郎、新四军干部汤万益等穿越时空,与亲人、朋友隔空对话,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堂生动的红色党课。 

“震撼人心!”“太感动了!”演出结束,观众掌声经久不停。他们纷纷表示:“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诗画般的舞台艺术,让红色故事更有感染力,思想受到洗礼,心灵产生触动。” 

李巷有“苏南小延安”之称。1941年11月底至1943年底,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主力部队驻扎在李巷及周边地区,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带领新四军和溧水人民开展抗日斗争,李巷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

2016年以来,溧水区投入数亿元建设“红色李巷”,恢复了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6位新四军将领的旧居,打造了两条红色街区。2017年国庆“开村”以来,李巷声名渐起,先后成为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入选“南京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等。 

今年以来,溧水区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创排了史诗剧《红色李巷》,还开发了37个专题课、10个微党课等。今年3月以来,平均每天来李巷寻访的党员群众超2000人次。

熠熠生辉的红色故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力量源泉。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李巷持续做强红色旅游,带动近百人就业,民宿、餐饮等业态蓬勃兴起,迈上全面振兴的轨道,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南京长江大桥

“一桥飞渡”激励建设者书写新辉煌

党员寻访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和滨江风光带。南报融媒体记者 薛飞摄党员寻访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和滨江风光带。南报融媒体记者 薛飞摄

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2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南京红色寻访阅读行动再启程,寻访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和滨江风光带,回望峥嵘岁月,感受沧桑巨变,传承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力量。渡江战役胜利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南京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通车,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来自省工信厅、南京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的党员代表组成的寻访团在长江之滨眺望“一桥飞架南北”的宏伟气势,徒步寻访了滨江风光带下关滨江商务区段,这条全长约3公里的风光带已成为彰显历史文化的承载地、市民亲水生活的休闲地。 

在位于南堡的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寻访团成员通过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了解了大桥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长江大桥精神。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交建一处处长,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工程常务副指挥长庞建国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外国专家否定了长江南京段的建桥条件,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广大党员“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奋斗精神,才让“天堑变通途”变为现实。南京长江大桥不但带来了交通便利、促进经济发展,还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地标、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南京长江大桥,到后来一座座横跨长江的新式大桥,长江大桥精神不断激励着大桥建设者们在滚滚长江上书写新的辉煌。 

九龙桥

六百年石桥见证革命先烈报国初心

6月3日,夫子庙街道金陵路社区党员李厚来来到九龙桥畔,把烈士雕像擦了一遍,并献上一束花,表达对革命英烈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我经常来这里缅怀10位英雄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了国家新生。”李厚来说。 九龙桥是通济门外秦淮河上一座建于明代初年的五孔石拱桥,由朱元璋命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27年,震惊中外的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就发生于此。 

1927年3月24日,蒋介石突然发动“清党”反革命行动,企图侵吞革命胜利果实。为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4月10日深夜11时,中共南京地委在大纱帽巷10号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侯绍裘、谢文锦、刘重民、张应春、许金元、陈君起、文化震、刘少猷、钟天樾、梁永、谢曦。次日凌晨2点,会议还没结束,侯绍裘、谢文锦等10名同志被敌人当场逮捕。在狱中,10位同志面对毒刑折磨、高官引诱都毫无所动。蒋介石密令将他们残忍杀害,并将遗体投入九龙桥下的秦淮河。 

九龙桥既是辉煌革命历程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上世纪80年代,九龙桥周边搭建了不少棚户区,河边杂草丛生。1996年,龙蟠中路建成后,另建通济门大桥,九龙桥改为步行桥。2001年,东水关遗址公园建成,九龙桥按历史原貌修复。如今,东水关遗址公园人流如织,每天都有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重温革命先烈的故事,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城市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李厚来说。

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

老物件激发铸利剑爱祖国的红色使命感

中华门外、秦淮河畔,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鸟语花香取代了曾经的机器轰鸣,9栋清代建筑和23栋民国建筑,构成了近现代工业建筑群。6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金陵制造局”古朴的牌坊下,186.5米长的景观大道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陈列记录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专家宋建中,4年前从晨光集团党校教务长的岗位上退休,如今成了金陵兵工展览馆的一名讲解员。“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历经了晚清、民国至今15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记录着中共南京地方党组织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宋建中介绍,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誉的金陵兵工厂,是近代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作为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也是中共南京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场所。在早期工人斗争中,孙津川烈士和梁永烈士被后人永远铭记。

园区今年还推出“漫步1865·打卡红色印记”路线,让广大市民在秦淮河畔重温红色记忆。“这里的展品,见证了中国近代兵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每一个物件,都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国防、铸利剑、保国家的使命感。”南京晨光一八六五置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红说。

十月农业社遗址

追寻红色足迹凝聚青春力量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寻访阅读行动近日来到栖霞区,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以及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机电分公司的近100位青年党员以“领航青春”为主题,寻访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十月农业社遗址,追寻红色足迹、参观发展地标,感悟初心使命、凝聚青春力量。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视察十月农业社,作出了“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重要指示。十月农业社干部群众响应号召,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战斗精神,使十月农业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寻访团来到十月农业社遗址参观,曾经的荒山已被连片的现代化车间厂房所替代。寻访团还来到距此不远的中国(南京)智谷AI体验中心。人工智能产业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地标之一,中国(南京)智谷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主要节点,是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蓝天救援队团支部书记陈欣冉说,革命先烈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革命斗争,“以我青春换光明”的英烈精神激励着当代青年不断前进。 

通讯员 李立 陆浩 李雪 林建英 南报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 于洁尘 夏雪晴 鲁舒婷 严玲 田诗雨 单俊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