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为什么说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中国五大咸水湖又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面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什么湖 【地理视野】为什么说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中国五大咸水湖又在哪里?

【地理视野】为什么说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中国五大咸水湖又在哪里?

2024-07-12 1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博斯腾湖(英语:Bosten Lake),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语称博斯腾尔,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库勒,古称西海。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焉耆盆地的一个山间陷落湖。《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国王至员渠城,南至尉犁百里,近海水多鱼。”中的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博湖县城东14千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如今,博斯腾湖的湖体可分为大湖区和小湖区两部分,大湖的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小湖的面积仅有百余平方公里。《隋书》记载此湖有“鱼、盐、蒲、苇之利”。湖区周围生长着广茂的芦苇,是中国重要的芦苇生产基地。此外博斯腾湖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博斯腾湖湖区的自然风光优美,200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天然湖泊水域风光型自然风景区。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传说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却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眼泪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该湖命名为“博斯腾湖”。

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离此不远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饱受磨难、执意取回真经的行动所感动,于是经观音菩萨点化,变作一匹白马,驮着唐僧一行,安然渡过流沙河。

环境

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气温7.9℃。1月份平均气温-12.7℃,极端低温-30.2℃,平均水温0.6℃;7月份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8℃,平均水温23℃。平均日照率达67%-68%。

博斯腾湖面积约98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风起时波浪滔滔,宛如沧海;风静时波光潋滟,湖水连天。大湖西侧星罗棋布的小湖,湖水相通,萃草浓密,野莲成片,各种水禽栖集其间。

主要景观

芦苇:

博斯腾湖芦苇总面积40万亩。芦苇生长在孔雀河畔、小湖湖畔,形成众多的苇荡和芦苇水道。游人可沿河道苇荡欣赏挺拔翠绿的芦苇丛;秋天则可观赏金黄色的苇叶和雪白的芦花。

睡莲:

生长在莲花湖、阿洪口一带的睡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生长的睡莲,在水深0.8——1.2米的水域生长。荷叶浮满湖面,夏季开满白色、黄色的莲花。

候鸟:

候鸟是博斯腾湖一大景观,它与苇荡睡莲构筑了一道博斯腾湖最具特色的风景线;种类有白鹭、海鸥、白鹳、鸬鹚等十余种,数量可达上万只。

鱼类:

博斯腾湖现有鲤、草、鲢、青、鳙、赤鲈(俗称五道黑)、公鱼等20余种及虾、绒蟹、河蚌等,年产量约2500吨。湖里的鱼除生产捕捞供应市场和满足游人品尝之外,还可垂钓,是钓鱼爱好者理想的垂钓场所。

中国五大咸水湖

咸水湖,顾名思义是指以咸水形式积存在地表上的湖泊。咸水湖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首先,在内流流域内具有一个集水成湖的盆地;其次,湖水的蒸发要超过补给,湖泊需要有一定的入流,因为极干旱地区无地表径流,不能形成湖泊,所以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最有利于咸水湖的形成;最终,入流河水或风从周围的岩石中携带大量盐分入湖,为盐类的堆积提供可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由于特殊的形成条件,我国的咸水湖大部分分布于青藏地区。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其含盐度很高,矿化度往往大于35g/L,我们下面要说的中国五大咸水湖不包括盐湖在内。

青海湖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卑禾羌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的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河流注入和降水。青海湖的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泉吉河、黑马河5大水系,它们占入湖径流量的83.1%。

青海湖地区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强烈,冬寒夏凉,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湖区年平均降水量300~550mm,年蒸发量为800~900mm,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四周被橡皮山、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所环绕,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的山相接。

色林错

色林错位于西藏自治区羌塘高原南部、申扎县以北,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色林错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亦为大型深水湖,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

流域内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互相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主要湖泊除色林错外,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仁错贡玛、恰规错、孜桂错等23个小湖。色林错的主要入湖河流有扎加藏布、扎根藏布、波曲藏布等,其中,扎加藏布全长409km,是西藏最长的内流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于色林错北岸入湖。

色林错原本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面积小于纳木错,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长大”,近四十年来湖面扩张超过40%,周围的一些草场被淹没,湖边居民的房屋和湖面中间隔着牛栏,湖水年年涨,牛栏年年退,渐渐地,湖水不但吞没了牛栏,甚至连房子都淹了。至2010年其面积增加到2349km2,比纳木错多出369km2,成功越位成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初步研究成果表明,降水增加是色林错“长大”的主因。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中国西藏中部,现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的咸水湖。“纳木错”为藏语,蒙语则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的意思。

纳木错位于地势高亢的藏北高原腹地,湖面海拔4718m,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该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含氧量为166g/m3,相当于海平面的59%;空气干燥少尘,透明度高,大气质量约为海平面的1/2。湖的南部岸边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北侧山麓,而湖的西北侧及北侧为高原上的低山丘陵。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每年进入冬季,湖内会结冰,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度达2m以上,至第二年六月中旬,冰才完全消融,故有大半年的冰期。

纳木错的周围是广阔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

扎日南木错

扎日南木错,又名塔热错,是西藏第三大湖泊,我国第四大咸水湖,大部分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东南一隅属日喀则地区昂仁县。

扎日南木错是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沿东西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构造断陷湖。

湖区属于羌塘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0℃左右,年降水量约250mm,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最大的入湖河流是措勤藏布,源于冈底斯山,其次是达龙藏布。滨湖滩地植被发育良好,以硬叶苔草和紫花针茅为优势种,浅水区有茂密的水草和藻类生长,湖中有裸鲤栖息。

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福海,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是我国第五大咸水湖。乌伦古湖由乌伦古湖本身(大海子)和较小的吉力湖(小海子)两个水域组成,两者通过狭窄的通道连接。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为该湖的主要水源,其中,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再经8km的库依戈河汇入乌伦古湖 。

乌伦古湖湖区水质肥沃,湖内生物资源丰富,以产河鲈、草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

综合自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