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大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非遗美食名录 细数大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收藏】

细数大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收藏】

2023-09-16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省级非遗8项——

(1)寿州锣鼓:2006年12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9年斩获 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寿州锣鼓是流传于安徽省寿县以及周边县市,为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音乐,有千百年的历史,长期在民间流传,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称号。

(2)寿州大鼓书:2010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州大鼓”发源于寿县寿春,流行于江淮之间颖上、凤台、霍邱、正阳关等地点。是一种一人演唱,说唱并重的演唱形式,表演时表演者自击鼓板。

(3)淮词,2010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阳关镇位于安徽省寿县城西南30公里的淮、淠、颍三水汇流处,素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称。自古以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繁荣之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繁荣的商贸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淮词”就发源在这里。

(4)寿州紫金砚制作技艺, 2006年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县八公山又称紫金山。据《嘉靖寿州志》载:紫金山在“州东北十里,古传山有黄金色,故名”。此山蕴藏着大量独特的天然石种——紫金石,其取日月之精华,吸淮水之灵气,纹理细密,湿润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色彩凝重古雅,纹理华美多变,具有呵气成云,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之优点。

(5)大救驾制作技艺, 2008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在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命大将赵匡胤率十万大军攻打寿春,南唐驻守将领刘仁赡率兵死守,双方相峙九个多月,最后赵匡胤得胜进城。赵由于长期苦战,劳累过度,不思饮食,城内厨师用面粉、白糖、猪油、桂花等十多种原料,做成糕点献给赵匡胤。赵吃后,食欲大振,连声称好。后来赵匡胤当了宋朝开国皇帝,还称赞寿春的糕点“救了驾”。“大救驾”由此得名。

1979年大救驾被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1990年获国家商业部“金鼎奖”。2016年11月18日,安徽寿县寿西湖饭店有限公司申报的“寿西湖大救驾”被授予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6)安丰塘的传说, 2010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丰塘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县城南30公里,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工程(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三月十五四顶山庙会,2008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县八公山乡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寿县县城以北。四顶山是八公山的主峰,山上有奶奶庙。传统的一年一度农历三月十五庙会就发生这里。

(8)二十四节气, 2 019年2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始见于西汉淮南王(封地寿春,今寿县)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千百年来,沿用至今,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相关的生产活动及生活习俗。

——市级非遗5项——

(1)花炮制作技艺,原六安市第二批非遗名录,2016年淮南市重新认定。隐贤镇地处寿县西南边陲,是寿县的三大古镇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隐贤镇古称百炉镇,为三国曹操军营遗地,因当时行军打仗支架数百火炉炼制兵器而得名,唐朝时著名儒人董绍南(史称董子)隐居于此。后更名为隐贤镇。隐贤的花炮生产历史悠久,闻名遐迩,20世纪初东街有好几家爆竹店,从事手工作坊式的爆竹生产,如张同和、聂中贤等。传统的炸竹生产工艺繁杂,每道工序都要精心操作,一丝不苟。寿县花炮厂生产的“楚都”牌花炮已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产品有:楚都吉祥如意、楚都好运常来、楚都开门红、楚都迎宾礼花、楚都全红电光炮、楚都特红炮、楚都大地红等100多个品种。

(2)时苗留犊,原六安市第二批非遗名录,2016年淮南市重新认定。“时苗留犊”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也是宣传廉政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范本。唐代的李翰在《蒙求》一书中就把“时苗留犊”列入启蒙教材,可见其年代久远和意义深远。传说东汉末年,有个叫时苗的河北巨鹿人,来到寿春任县令。这个人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上任时,没有坐高轿大马,而是乘一辆牛车来的。一年多后,卸任返乡。这时母牛生了一条小犊,他把小牛交给当地百姓说:“我来时只有一头母牛,没有此犊,它是吃淮南的草、喝淮南的水长大的,应属于你们。”百姓们拒不接受,认为“六畜不认父,自当随母。”可是时苗还是把牛犊留下,两袖清风而去。乡亲们深为感动,为了纪念这位清官,就把小牛饮水的塘命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生的地方建起一座“留犊坊”,明代又在池旁盖起“时公祠”,当然这条巷子也因此得名。时苗留犊已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去任无惭到任时,独留一犊饮斯池。廉名不特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

(3)肖像石刻,原六安市第一批2016年淮南市重新认定。寿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石刻画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都有佳作遗存,内容丰富,古朴贵重,遍布城乡。如《楚相孙叔敖石刻像》于孙公祠内,《孔子石刻像》于孔庙内,《人心不足蛇吞象》、《当面鼓,对面锣》于古城门内,还有《双龙戏珠》、《石羊抵头》等。以上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给后人观赏研究和学习借鉴提供了宝贵的原作实物资料,并产生了深远而又美好的影响。

(4)二月二保义龙灯会,原六安市第三批2016年淮南市重新认定。二月二保义龙灯会由来已久,誉满江淮,早在清末,保义镇张、洪、夏、常、黄五户人家每到农历二月初二来临之际,五大户掌门人便聚集五户庵(即五福庵,也叫五谷寺,据寿县宗教志记载,建于明朝,现在保义供销社院内,2002年开始倒塌),商讨玩龙事宜。保义镇素有“晒网滩”之称。

马敏 摄

(5)寿州香草制作技艺,2018年12月入选淮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县古称寿州,寿州香草历史久远,往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当时人们在报恩寺周边发现大面积青草出现,三月里花开艳丽紫里透白时而发出陈陈浓郁清香味,附近老百姓感到很惊讶,认为是天赐神草,乃吉祥之物,纷纷收采回家挂在门上,用于辟邪消灾祈求平安。

——县级非遗名录34项——

民间文学类

(1)广岩塘的传说

(2)“鸡犬升天”八公山

(3)珍珠姑娘与珍珠泉

(4)城墙的故事

(5)孙叔敖的故事

(6)赵匡胤困南唐

(7)刘之治的故事

(8)孙家鼐的传说

(9)赵匡胤与“大救驾”

(10)寿州香草

(11)门里人

(1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4)当面鼓,对面锣

(15)编笆接枣,锯树留邻

(16)人心不足蛇吞象

(17)寿县内八景的传说

(18)寿县外八景的传说

传统戏剧

(19)庐剧

(20)推剧

曲艺类

(21)锣鼓歌:锣鼓伴奏、曲艺类民间小调。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22)毽球

(23)正阳关石锁

(24)方棋

(25)剪纸

(26)炭精画像

(27)寿州豆腐宴的制作技艺

(28)寿州狗肉制作技艺

(29)鸡海的制作技艺

(30)二月十九正阳关庙会

(31)三月三开荒庙会

(32)插花灯

(33)打莲香

(34)小车灯

我们将后续报道34项县级非遗名录,敬请期待!

党建朱元岭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