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为何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的意思的成语是什么 “静”为何物

“静”为何物

2024-07-13 03: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危难时“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才能更好地应对,危中见机,化危为机。

但其实世上的大事小事都需要静气,都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特别在如今纷繁、嘈杂、浮躁的“万变”世界。

心平气和才能“静”,“静”才能通达智慧。从而做到定力如山,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老子说,“静为躁君”。就是说“静”是“躁”的主管。引发来说,“静”是当今治世的“良药”,理应成为世人内心的品格,成为社会治理的方略,成为世界进步发展的“定力”。

经典永恒,优秀的传统文化千古流芳。我们来看看儒释道是如何说“静”的。

先看道家,《道德经》中说:“静为燥君”,“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点明了“静”的性质、对立面及其克制作用,也指明了“静”的社会治理功用。

再看儒家,《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指向修齐治平各个方面,说明了“静”的修心养性作用和社会治理功效。

有人认为,佛家只说“净”而不说“静”。果真如此吗?

非也。佛家确实常常讲“净”(如净土、清净等),但也讲“静”,比如“禅”翻译过来就是“静虑”或者说“静思”。

具体而言,“静”是个什么东西?

首先,我们要讲明“静”不是什么东西。

“静”不是枯坐,不是不动弹,不是没反应,也不是没声音。不是让人变成呆瓜,变成呆子。不是“木头静”,不是“表面光”。而是内心的“静”,而是内心生发出的智慧之光。

其次,要说“静”不是绝对的“静”。

老子说,“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就如同“鸟鸣山更幽”。在寂静中,你听到的是更清晰的“动静”;在这“动静”中你感受到的是更清晰的寂静。

就如同伟大的作家沉浸在创作状态中,创作灵感有如泉涌,“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此种在“静”中袭来的“动”,就是灵感,就是智慧。

第三,“静”是不同的层次和境界。

“静”有种种,不一而足。有小静,也有安静;有恬静,也有宁静;有片刻之静,也有恒心之静;有镇定,也有淡定;有小定,也有大定;有小智之思,有有大智之思;有大愚若智之境,也有大智若愚之境……

儒释道典籍很多,也有很多概念。在研读传统文化中,有两条格外需要注意,一是大道相通,一是大道至简。

所谓大道相通,比如在儒释道来说,“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手段和目标,换句话说,“静”、“净”、“禅”、“定”等这些概念“同出而异名”,都是指向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相近的状态(有不同的层次或境界),但最终都指向“道”。

所谓大道至简,也就是万法归一,对于复杂、丰富的概念、比喻、故事来说——比如“静”,其实都是过路的“桥”,都是方便讲解,不需拘泥,其意义都在于指向深层次的“道”。概念是“皮”,真意是“道”,所以有“不立文字”,有“得意忘言”,有“过河拆桥”,有“法当废尽”,有“万法归宗”。

也所以有“道可道,非常道”。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