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春期女生心理特点有哪些表现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2024-07-17 0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于青春期的特殊性,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会出现特定的心理特征,同时面对许多的心理矛盾,而这些矛盾大多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不均衡相关。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身体到达了一个快速发育阶段,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所以会在和外界探索以及自我探寻时遇到很多内心矛盾,因此也会导致明显的心理变化,尤其是情绪变化。青春期孩子即青少年的情绪会出现三大明显的特征,即波动性和两极分化性、躁动性、反抗性。

1、波动性和两极分化性: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为极不稳定和两极分化的特点。对于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事情,青少年在遇到时,情绪可能会极度暴躁,甚至粗暴。例如家长整理他们的房间时,动了他们的东西,他们可能会大发脾气,甚至和家长大吵大闹。青少年有时活力四射,但有时情绪极度消极低落,例如得到他人奖励或夸赞时可能喜出望外,但一点小事不顺心就可能悲观消极。这些反复的情绪会时不时的在一个青少年身上交替出现,相对波动,长此以往,青少年必须对这些情况有效调节,或他们的情绪困惑问题可以寻求家长或教师的帮助,避免加重青少年的情绪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躁动性:当青少年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出现时,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发育就已经逐渐成熟。随着进一步的发育成熟,青少年对于性的好奇和恋爱的需求就会萌发。然而,因为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的要求,这种需要被他们自己压抑,他们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对于这种欲望的困扰和自我竭力的压抑和掩饰,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很焦虑,这种矛盾的产生经常会引起烦恼,甚至烦躁。如果再被父母经常教育,就会时常发生争吵,甚至会导致他们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因而,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青春期躁动不安,让青少年接受自己恰逢其时的性骚动、合理消除烦躁,在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向朋友甚至信任的长辈倾诉。父母和教师在这时应理解和体谅青少年的这种躁动性,并向青少年讲解一些正确的两性知识,教会青少年如何正确与异性相处和交往;

3、反抗性:青春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第二次反抗期,这次反抗是从心理到生理,自内而外的反抗,是青少年为了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抗争。这一阶段,青少年的情绪矛盾变得戏剧化,并且波动性强。从心理方面来看,个体出现第二反抗期是因为人格逐渐发展,知识和内部经验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个体从心理方面要求人格独立、自由,但其思想的成熟相对落后于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通常难以应付危机,当遇到问题时会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在成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解决方式是幼稚的、对抗的。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要求青少年拥有高度的道德发展,也激励青少年步入成人世界。此外,青少年渴望成为独立的个体,被社会所接纳。一旦青少年的自主权无法得到保障,就会产生反抗情绪。因此,青少年要正确面对这些情绪特征,因为这是几乎每个正常人都会经历的困境,不必感觉到内疚与不安。父母和教师应与青少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尊重青少年的观点和决定,不应采用强硬的方式和态度否定青少年,以减少反抗情绪的发生概率。

如果青少年认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情绪较为不稳定或异常,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比较好的方式是学会一些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例如青少年可以寻找一些音乐,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冥想,有助于获得相对平和的心境。同时,父母和教师应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让青少年明白这些情绪表现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特点。父母可以带领青少年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来排解波动过后的不适,并引导其释放不适与烦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