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岛版周长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2024-06-29 0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3~84页【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部分。在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体验“化曲为直”的办法,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实际含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让每个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设计理念】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周长的物体,课中交流说生活中物体的周长,分析教材收集的信息,动手操作、归纳,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研究数学的意识。同时我注意联系生活中的例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创设生动动画的情景来让学生体验和操作归纳出周长的含义;第二层次:利用微课教学如何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第三个层次:理解周长的含义和应用;由激趣到交流、分析、归纳等主动学习,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思想,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2、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3、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教学重点】1、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1、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线、圆片、水彩笔、练习纸课前热身动画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完后,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呢?作为纪念品的红色圈圈是一样的,用来戴在头上,有趣的是小头爸爸滑到脖子上当成项链,大头儿子的圆圈戴不下被风吹走。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想圈圈刚好戴在头上,必须要量什么?对,必须要量头围。像这样一圈就是头围了。(老师示范给学生看。)现在大家各自摸一摸自己的头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在森林王国中有2个小动物在争得热火朝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争论什么?(同时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做裁判,到底黑蚂蚁和红蚂蚁比赛谁是冠军?师:比赛结束你认为谁是冠军?为什么?(我认为黑蚂蚁,黑蚂蚁沿树叶边线走了一圈,符合比赛规则。红蚂蚁虽然快,但它没按规则去走,只沿树叶边线走了半圈就回去了,它犯规,所以黑蚂蚁是冠军。)师: 像黑蚂蚁走的路线,你发现它是怎样走的吗?是沿着边线走了一圈。师:观察得真仔细!其实,像这样沿着物体的边线走一圈,我们把它叫做一周,一周的长度。在我们数学上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这个物体的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补充课题:认识周长)【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反复的感知和直观操作活动。通过黑蚂蚁和红蚂蚁比赛活动和教师展示,使学生高效地理解了边线,一周、周长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三、动手实践,理解周长1、认识周长。这里也有几个形状各异的图形。(1)你能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吗?你真认真,请你来指一指第一个图形树叶。其它同学要注意看,他是怎样指的?开始!……(四个同学一起上来指,学生指完一个周长,课件同时演示)我注意到刚才几位同学在指周长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谁知道?小结:指周长的时候都是从哪里开始,就到那里结束,也就是从起点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又回到起点,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封闭图形。(老师边小结边演示课件)(补充板书:封闭)在这句话里,你认为哪些字词最重要?(老师在黑板上划出重点字,用实心点点出封闭和一周)(师拿出一个图形再来说说,进一步说说什么是周长概念: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从这个起点出发沿着边线走到起点,也就是走了一周就是它的周长)(2) 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第四和第六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封闭图形?(从起点出发,没有回到起点)下面请大家在书上第84页的第1题,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看谁最快。小结:描边线时不能描出线外。(课件边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此操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特别是通过“M”图形让学生体会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学生只有在通过充分体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概括什么是封闭图形的周长。】(3)举例说身边物体的周长。师:刚才同学表现真棒!你能举例说说你身边的物体的周长吗?生活中的周长还有很多,我们课后再跟同学说说。2、计算周长。(1)算直线图形的周长认识了物体的周长,并且会描出物体的周长,怎样计算物体的周长呢?我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3页完成做一做,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单位:厘米)我们分组量一量,第一组完成第一个图形,第二组完成第二个图形,第三和四组完成第三个图形,看谁又对又快,明白吗?学生汇报。小结:像这些封闭图形的边是直的,要算周长可以先用直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再把各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就是先量再算(板书:)量 算【设计意图:通过量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2)算曲线图形的周长直线段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那么曲线图形的周长怎么量呢? 这个图形的边可以用直尺直接量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量的。(播放学生操作量圆的周长方法小视频)你能像他们一样测量圆的周长吗?请同桌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工具一起量一量圆的周长。小组汇报。并说说是怎样量的?(我们组用绳子围图形一周,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小结:很好!你们采用的方法,是先围再量,板书:(围 量),请大家看屏幕,刚才大家都是用绳子把圆围成一周,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长度。像这样在我们数学上叫“化曲为直”(边说边课件演示)(板书:化曲为直),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量出曲线图形的周长。还有别的方法吗?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软尺)其实还可以用软尺量,也可以滚动的方法测量,(课件出示,从A点开始滚动回到A点,这样的一周就是它的周长)但不是所有的曲线图形都可以用滚动的方法。比如,月亮和心形(教师出示图形贴在黑板上)所以,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点来选择合适测量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屏操作和学生经历“探索、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的方法测量曲线图形周长的过程,体验思考与创新,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中,理解曲线图形可以转化成直线图形方法去测量它的周长,叫做化曲为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最后,让学生在汇报反馈中总结合作经验,发展合作技能。】四、解决问题,提升周长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要同学们来个智力大闯关,有兴趣吗?第一关1、在王奶奶家附近有一个公园,王奶奶每天都围着公园走一周,请你算算王奶奶走一周是多少米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二关2、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这两个小家伙也偷偷地来到我们的课堂,它俩想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做个判断,大家乐意吗?师:红黑两只蚂蚁围着各自的图形走了一圈,它俩都说自己走的路线长些,到底谁走的路线长呢?请观察并思考,有想法告诉我。预设1:我认为黑蚂蚁走的路线长些,因为很明显甲图形比乙图形大。预设2:我认为红蚂蚁走的路线长一些,因为乙图形比较小,所以围成的线就长些。预设3:我认为这两只蚂蚁走的路线一样长,师:谁的答案对呢?我们来看电脑的演示。(因为黑蚂蚁走的宽和红蚂蚁走的宽一样长,黑蚂蚁走的长和红蚂蚁走的长也一样长,中间弯曲的线它俩都走了,所以它俩走的路线一样长。)第三关3、选择:(1)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小结,像这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或者平移的方法进行比较)A、图1长 B、图2长 C、一样长(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A、图1长 B、图2长 C、一样长(利用PPT中动画效果,使得每组右边的图形转化成左边的图形,从而得出每组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周长是相等的)4、加强生活应用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周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订做裤子前我们要测量腰围,买帽子前我们要测量头围,做花坛的栏栅前要测量一下它的周长,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会测量图形的周长也非常重要。那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通过量公园的周长,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两只蚂蚁比所走路线的长短,让学生在边想边说中,对周长概念得以升华。这样创设活动情景,满足了学生情感的需要,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让死板的数学题立刻充满了灵性,充分利用白板技术,把不规则图形利用“平移法”转化为规则图形,让学生更容易明白,也更好拓展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五、回顾反思,内化周长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周长吗?说说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出相应的回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激励学生学习。通过回顾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不仅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积累活动经验,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六、作业布置完成书本p84页。板书设计:认识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化曲为直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