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宇:试上高峰窥皓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岛曹光华 曹光宇:试上高峰窥皓月

曹光宇:试上高峰窥皓月

2024-06-29 1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曹光宇:试上高峰窥皓月

——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2015级硕士曹光宇

2015年9月5日,开学当天的凌晨,2015级直博生曹光宇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几个小时之后自己就又是新生了”。这个在四年本科生涯里赢过辩论赛、创办了《此间》杂志、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几乎成为光华“标志性人物”的学生,又一次迎来了开学典礼,迎来了崭新的光华岁月。

有趣的是,在采访的一开始,这位“标志性人物”就表示自己不希望被神化,因造神必然导致失真。一路走来,他的所思、所为,都让人想到王国维的一句诗——试上高峰窥皓月。思辨的月光下,万物渺小,万物熠熠生辉。

开卷,然后知文法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曹光宇始终对古典文学怀有极大的热情。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下来的文学功底让他敏锐地意识到周围普遍存在的“中文西化”问题。

“我们在做案例分析或展示的时候会受到职业化训练,但在这些过程中出现的语病却是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也不会有人刻意去监督、纠正。”曹光宇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余光中先生在写中文西化问题的时候就指出,‘……性’‘……化’的表达在中文里严格来说是没有的;还有我们经常说的‘用一句话来说’,其实是英文里翻译过来的,纯中文的表达应该是‘简而言之’。”

所谓术业有专攻,在更强调国际化视野的商学教育里,曹光宇将“保持纯中文表达”作为自我追求。“我平时说话会尽量避免夹杂英文词汇,在写报告时会尽量避免西式语句,严格按照中文语法来写。”在他看来,这是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最终会使自己在思考和表达上更具体,也更有逻辑。

会不会担心进入职场后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注意语法的纯粹性呢?曹光宇笑称:“我在光华用九年把好的语言习惯养成,进入社会就不会太怕‘侵蚀’了。”

行文,然后思进退

曹光宇的微信公众平台“子非鱼”在朋友圈里凭借人文性和思想深刻性有着很高的口碑,读者在转发的同时也会有所臧否。对他而言,在“子非鱼”上发声使他得以将日常口头交流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将原本零碎的思想进行总结。同时,与其他拥有自媒体的同学就相似话题一同发文时,曹光宇感受到了交流的乐趣:“所谓文如其人,文字层面的互动比吃饭喝酒更有效。”

曹光宇的文风偏杂,内容从游记、影评到社评不一而足,但大多是从生活写开去。“我写文章大多有生活气息,不太喜欢意识流。”对他而言,写作有三层意义。首先,“写作的过程并不愉悦,但一路下来我发现凡是有帮助的事都不是愉悦的。”公众平台对于更新频率的要求带来了压力,从而倒逼他培养写作习惯;其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让他在行文和思考中时时自我约束。“写日记很容易率性随意,可以满足自己的倾诉欲望,而外部舆论场的存在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期许。在公众平台上发文,我就会考虑自己的观点能否自洽,会不会被挑战。”;更重要的是,写作提供了上帝视角。“平时看问题时我们很容易有本我意识,但如果能从俯视的角度看问题,审视自己,得到的收获就是不一样的。”

在公众号的运营问题上,曹光宇一方面表示会坚持写文章,“现在在学校的奋斗是为了让自己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也能从容地保有这样的爱好。”另一方面他拒绝利用公众号盈利,“如果写文章是为了关注和打赏,但会有违本心。做事情要不忘初心。”

充实,然后做选择

成功保研后,曹光宇进入一家风投机构实习,这在当下“做学术”和“找工作”相对对立的环境下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对此,曹光宇这样解释:“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没有必要进行鲜明的划分,我的目标只是让自己更加有知识、会思考、有健全人格。这个目标达成后再去选择以后做什么,是很顺其自然的。”

怎样解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呢?在曹光宇眼里,“预”不是沿着既定的一条窄路前进,而是培养好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锻炼沟通交流能力,把自己塑造得更为完善,“把路越走越宽”。至于详尽的职业规划,在他看来是“比较虚妄”的,因为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对于光华,曹光宇认为最贴切的描述是“没有一定,只有可能”。光华不是模具加工厂,而提供各种资源的大平台。在光华,没有预设路径,一切的道路都由自己选择。“现在一些随波逐流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同辈竞争产生的压力,大家都以为别人想做某件事,因此被推着往前走。”

四年的本科生涯结束后,曹光宇再次选择了光华,因为“适合”。在他看来,做学术要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尽管这样的氛围在进行世界排名的时候不可被量化。过去的四年让他确信自己与光华的自由氛围相契合。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对学术感兴趣”,“学术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经历,然后明道理

曹光宇的教育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小升初时他被分到了较差的初中,初升高时他又面对了直升失败的挫折,在作为教育大省的山东参加高考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韩寒说‘听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道理要自己经历了才会相信,由别人传授的道理其实没有那么大意义。”曹光宇说,“家长也有教过类似的道理,但是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有可能遇到不公平的事,付出也还是会有收获。这是我对这个社会基本的信仰。“

由此他认为,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庇佑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我的家长给了很多自由。他们会和我交流,给我建议,但决定留给自己做,后果也由我自己承担。人要对自己负责。”

理性,或严肃?

在辩论队的经历让曹光宇在发言时注重逻辑,而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推崇让他行止之间皆有深思熟虑。他说起当年面对挫折的心境时不欲多言,年少时不成熟的痕迹已全然褪去,他也警惕着过去的经历被熬成一锅鸡汤。他从容地展现着自己多方面的思考,这些“一家之言”与其被作为至理名言,不如被作为一捧水花,清浊自取。

这样的理性让他睿智地避免了很多“成长的代价”,却也让他显得有些严肃。尽管他认为“是否严肃取决于我对场合的判断”,“对朋友我很感性”,也有着好人缘,一位与他不甚相熟的师妹还是笑言“有点怕他”,当然这“怕”里还是景仰的意味居多。

不论是理性还是严肃,曹光宇身上的思辨特质都让他在大家眼中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光华的岁月再度开始,试上高峰窥皓月,月华满袖,亦满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