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编程书籍推荐:零基础入门书籍,学C++看它们就够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零基础绘画入门书籍有哪些好 C++编程书籍推荐:零基础入门书籍,学C++看它们就够了!

C++编程书籍推荐:零基础入门书籍,学C++看它们就够了!

2024-06-27 04: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编程经验的C++零基础小白,或者有其它语言经验的C++初学者,那么强烈推荐下面的十本零基础小白入门C++书籍。

1.《C++ Primer》

作者:Stanley Lippman, Josée Lajoie, and Barbara E. Moo (更新到C++11)

推荐理由:近1千页,本书透彻的介绍了C++,以浅显和详细的方式讲到C++语言差不多所有内容。2012年8月发行的第五版包含C++11的内容。

2.《Accelerated C++》

作者:Andrew Koenig and Barbara Moo

推荐理由:这本书覆盖了和C++ Primer一样的内容,但厚度只有C++ Primer的四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本书面向的不是编程的初学者,而是有其它语言经验的C++初学者。对于初学者,本书学习曲线稍显陡峭,但对于能克服这一点的学习者而言,它确实非常紧凑的介绍了C++这门语言。

3.《C++编程思想(Thinking in C++) 》

作者:Bruce Eckel

推荐理由:共两卷,第二卷主要讲标准库,但还是不错的。

4.《C++程序设计原理与实践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Using C++ )》

作者:Bjarne Stroustrup

推荐理由:C++之父写的C++入门书籍。本书面向没有编程经验的初学者,但相信有编程经验的人也能从本书中学到不少东西。

5.《C++初学者指南》

作者:Herb Schildt

推荐理由:C++之父写的C++入门书籍。本书面向没有编程经验的初学者,但相信有编程经验的人也能从本书中学到不少东西。

6.《C++ Primer Plus》

作者:Stehpen Prata

推荐理由:可以说是一本面向从未学习过C语言甚至是从未学习过编程的人的入门书籍,它的第一章从基础内容讲起,先介绍了传统编程的规则,后面才着重讲解有关面向对象--C++的精髓之一的有关内容。整个书的结构安排较为合理,难度爬升较慢。如果你是一个从未学过C语言(或者压根没学会C)的读者,那么,我相信这本书更适合你。

7.《Visual.C++.2008入门经典》

作者: 霍顿 (HORTON I.)

推荐理由:系编程语言先驱者Ivor Horton的经典之作,是C++编程方面最畅销的图书品种之一。不仅涵盖了Visual C++ 2008编程知识,还全面介绍了标准C++语言和C++/CLI。

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描述》

作者:(美国)约翰逊鲍尔(Richard Johnsonbaugh) (美国)Martin Kalin 译者:蔡宇辉 李军义 注释 解说词:杨贯中

推荐理由: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写作风格严谨,深刻地论述了c++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的各种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编程方法、c++语言的各种特性、stl、c++输入/输出流、mfc等。

9.《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_邓俊辉》

作者:邓俊辉

推荐理由:主教材按照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积累,系统地介绍各类数据结构的功能、表示和实现,对比各类数据结构适用的应用环境;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算法设计的一般性模式与方法、算法实现的主流技巧,以及算法效率的评判依据和分析方法;

10.《Essential_C++》

作者:侯捷

全书围绕着一系列逐渐繁复的程序问题,以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语言特性。循此方式,读者不只学到C++的函数和结构,也会学习到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基本原理。

最后,笔者想说,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想学技术的朋友,在决心扎入技术之前,应该先从理论入手,结合视频讲解去理解,然后再去敲代码。毕竟只有把原理弄懂了,再去实践,才能融会贯通。

另外,对现在我们的大多数朋友来说还是学编程技术最重要!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对于准备学习编程的小伙伴,如果你想更好的提升你的编程核心能力(内功)不妨从现在开始!

C语言C++编程学习交流圈子,QQ群:614504899【点击进入】微信公众号:C语言编程学习基地

整理分享(多年学习的源码、项目实战视频、项目笔记,基础入门教程)

欢迎转行和学习编程的伙伴,利用更多的资料学习成长比自己琢磨更快哦!

编程学习视频分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