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用英语翻译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23-09-10 1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前,互联网作为信息制作和传输的工具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技术环境。正是虚拟化、互动性和生活化的特征,让其发挥着隐性思政教育的现实功能。 

  一、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 

  (一)较强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化的追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获得渠道的大量扩张,高校学生获取的信息的种类、内容更加多样化。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探索不同的方向,追求个性化的差异和标新立异,同时对于自身所追求的事物也希望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尊重与肯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观念和自主意识。 

  (二)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高校学生往往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时事动态和科技资讯。校园中的热门话题遍布各个领域、方向、行业。因此,很多新兴服务、产品、商业模式都选择将高校校园作为第一批试点推广的最佳场所。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新鲜事物都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实践力,对于新鲜事物敢于尝试。 

  (三)较强的自我意识 

  如今高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较为完整的道德文化教育,普遍拥有较为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较为理性的处事方式。但由于受到家庭溺爱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与自身利益相关不大的事物,很多学生往往表现得较为平淡,积极性参与性不强;同时一旦感觉到切身利益受到侵犯,便容易情绪化。 

  (四)较弱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网络高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忧。许多高校学生沉迷于网络视频、游戏及网络社交不能自拔,加上很多应用软件通过大数据算法,个性化推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加剧沉迷,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随着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一些不良言论也借机快速传播,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而高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未健全,容易受到影响。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思政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是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软件和平台已提供信息交流服务,并且在该平台所有人享有充分交流的空间,对于高校学生也是如此。对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来说,网络平台以及软件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和交流的地方。在相关平台上,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也可就一些热点事件和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同时还能将自身的困惑表达出来。通过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还能帮助高校学生处理自己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整体来说,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共享。 

  (二)提供思政工作丰富素材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内容。网络空间是可获取教学素材和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政教师在正式进行授课前,能够通过网络搜索高校学生所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与事件,查询国内外相关专家在学生思政工作方面好的观点和做法,并将其运用到现场教学过程中。同时思政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AI、VR、H5等技术媒介,制作多媒体多形式的教学素材,丰富思政教育的传授形式。总体来看,网络是信息和数据十分全面的渠道,为思政教师引导高校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素材的选择。 

  (三)更好掌握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网络空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协助思政教师掌握学生日常的关注点及其背后的心理状态。当前,高校学生热衷于在网络平台上就一些热点事件和问题阐述自身看法和态度。在他们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他们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及心理健康状态也随之显现出来。思政教师通过对高校学生在网上发表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归纳出其背后所具备的共同特征,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学生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不断引导其不合理、不完善之处。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迅猛发展 

  在互联网盛行高校校园的早期,我国很多高校就在校内局域网及学校电子论坛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论坛、组建时事新闻宣传网站、创办学生党建学习小组的微信社群及网络课堂等。通过积极传播正能量,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关心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弘扬网络先进文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已在校内范围普遍地开设BBS社团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凭借网络空间达到有组织的思政教育信息传播。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社群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已有序开展。通过BBS 论坛的匿名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校园治理、思想争鸣、时事评论等多项网络隐性思政教育。当前,全国各高校创立的BBS 社交论坛累计超1500 个,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前沿阵地。高校学生凭借广泛的校园网络社交平台接收学校各类信息和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内容,而非仅仅依靠学校官网。多数学生参与的学校网络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熟悉的群主,可以一定程度地展开信息的过滤和甄别,一部分可以和学校有关部门形成信息资源上的互联互通,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校园生活的深入衔接。同时,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群组接收学校的各类信息服务。应该说,高校网络社交平台中各类的互动社群呈现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发表观点,参加各类自身兴趣话题的互动讨论。高校的网络社群通过高校学生自主地协同创立、协同治理,充分显示出各类信息资讯的主题化和高校特色。一些微信群与贴吧也已最大程度地呈现了信息资源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每位高校学生都能够借助多个社交网络社群接收和传递信息,以个人为中心辐射出网络空间中值得信任的交流圈,个性化的网络社群成为高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 教育内容上创新不足,吸引力有待提升 

  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吸引和拥有相对固定数量的用户群,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广泛的覆盖面和较高的活跃度、关注度,从而显示自身特有的宣教魅力。但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还很多,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内容上创新不够,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持久性关注,学生用户的粘性较弱。高校网络平台的主题内容设计不够丰富,信息推送的即时性有待加强,语言风格方式的活泼性、多样性不足,信息反馈互动不够及时。整体上看,高校学生对校园网络平台内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认可,但很多网络平台的宣教形式长年拘泥于在文字层面,而能够激发学生新鲜感及好奇体验的形象化图画、视频、多媒体元素等相对较少,大篇幅枯燥乏味的语言叙述容易使高校学生降低领会宣传教育核心要义的兴趣,长期下来,容易削弱学生自身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体现网络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版面内容的设置及功能设计上还未反映出针对性和个性化。在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学生文化的多元化网络语言表达风格也还未在高校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充分地呈现,从而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上有待提升。 

  (三)网络思政教育影响力受限于深度与生动性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课堂讲授及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工作有序开展,仅仅将网络平台视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工具,而忽略在网络思政过程中的引导力度及互联网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功能。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把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项客观科学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挖掘及开发。目前,高校网络平台的思政理论信息发布除了时政新闻和时事评论外大多还停留在书本教学的范畴,能够紧密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及主题性教育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还不多,充分体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生活的教育资源挖潜力度还不足。同时,在重视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有些高校未能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定期在各类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思想状态、学校治理等方面的网络专项调研活动。应该说,缺乏规范科学指引的数据收集和教育资源挖掘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影响力。最后,高校在约束和纠正学生网络言行的制度规范上还不够健全、完善,部分校园网络平台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信息,一些学生对其中的网络信息资源也难以有效及时地进行识别和鉴定,容易导致社群平台信息内容的参差不齐和网络言行的不可控,从而降低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路 

  (一)改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 

  为了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政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更好实现网络空间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首先,高校思政教育部门应整合校内网络各类资源,设立网络教育课堂,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实施动态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上热点时评和交流互动,激发高校学生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主动参与思政学习。思政教师可借助网络教育课堂进行课后延伸与指导,还能够实时上传教学视频,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自主学习。这种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自由,成为平时课堂思政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不但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有助于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渠道和内容。第二,强化高校思政教师与学生的网络空间互动。鉴于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与实时性,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丰富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借助微信群、贴吧、在线直播、社区论坛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提升教育深度和广度。第三,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进入信息泛滥的年代,各种观念、思潮均会对高校大学的价值体系带来冲击。这一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部门应强化校内网络信息的日常检查,净化校园网络空间,并借助技术手段创新,以先进的技术及时阻断虚假、诈骗、不良信息的传播,为高校学生打造向上的网络思政学习环境。作为思政教师,应当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指导学生健康、安全使用网络,对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应加以甄别,对学生中出现的被不良信息蛊惑的苗头趋势应及时进行遏制,从而使得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二)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往往以课堂为主,学生的思想、价值、道德难以得到有效全面的培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借助互联网的思政教育,渠道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根据网络时代的背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观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或视频,根据观影内容让学生撰写观后感想,评比见解深刻的文章,在校内网站、论坛、微信群等进行发布传播。同时可以倡导学生将自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视频、照片及相关资料,上传到校内网络平台,对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典型人物、感人事例及活动体会进行传播,树立榜样,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向榜样学习。此外,思政教师还可以在校内网站论坛开设理想导航、党建宣传、理论学习、政策法规等板块,供学生能够方便快捷进行延伸学习。对于互联网上丰富的马列名著、专家理论论著、时政新闻都可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将相关内容有机嵌入到校内网络的生活、学习、娱乐板块中,寓教于乐,有利于思政教育知识渗透进学生的理念之中,从而形成深刻印象。 

  (三)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思政教师队伍的素养、素质及业务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均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对思政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如何抓住机遇,是摆在思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注重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师应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坚持自身学习,持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和自身的能力素质。作为思政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提升网络技术技能,同时应对高校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背景、语言、心理加强学习和了解,从而更好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工作。第二,对于网络思政教师,高校应不断提高重视程度,提升对网络思政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对教育培训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技能,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第三,高校网络思政教师还应提升网站建设和思想政治主题教育页面设计、维护的能力,通过符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的网页宣传和推广,塑造良好网络教育氛围,让高校学生能够时刻感受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渠道。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如思政在线问答、论坛社区热点交流等,通过这些方式,使网络思政教师能借助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排解学习上思想上的困惑。第二,高校可以开发思政教育软件和程序,让学生能够随时通过软件线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像网上辩论赛、社会调查、网络征文等,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成了大势所趋,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分析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专业化素质,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少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