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含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隋朝制度创新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含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含反思)

2024-06-30 1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历史已有一定了解。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讲课中采用图片与史料相结合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设计材料研读部分,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内容分析隋朝上乘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亡。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识读地图并应用动态地图填空,掌握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五大水系的基本情况,培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掌握大运河的的目的,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知道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阅读和分析相关材料,初步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等基本史事。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通过学习隋朝的灭亡,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难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新学期开课的第一课讲授,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配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做新课引入。再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二)讲授新课1.隋的统一(1)教师活动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全国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局限于统一,那么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将通过本节课对此进行学习。(2)学生活动简单回顾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能概括出隋朝统一的过程 。(3)教师活动此时,杨坚坐拥天下,他统一了全国,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那么杨坚都通过了哪些措施来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呢?(展示史书中有关隋文帝发展经济的措施,证明隋统一以后,国力昌盛。)材料一:开呈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丘光明《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材料三: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等十二府。——司马光《资治通鉴》(4)学生活动简单了解隋文帝稳固统治的措施,得出隋初户口滋盛,仓库盈积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记载,培养学生史料分析与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总结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特点。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教师活动(过渡:隋文帝所达到的这些伟大成就,是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吗?当然不是,他依靠的是大批人才,那么这些人才是怎样得到的呢?这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巨大变化,在夏、商、西周时期主要实行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到了战国、秦、汉初时,采用了依靠军功的军功爵制;汉武帝开始,实行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官的依据,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由各郡、州的中正官按家世、道德、才能的标准对人物分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但由于充当中正官的人一般都是门阀世族,所以再在选拔人才时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回答思考1: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了解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影响。思考2: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及创立。思考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讨论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何意义。(2)学生活动通过史料了解九品中正制的影响、科举制创设的过程及历史意义。3.开通大运河(1)教师活动展示隋代大运河示意图,讲解大运河不同段的设计意图,通过具体讲述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隋朝可以开通大运河?通过具体史料分析思考2:开通大运河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2)学生活动通过图片了解大运河不同河段的不同特点及其作用。回答思考1:隋朝都城在北方,而粮食供应依靠南方;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高昂;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回答思考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征发了许多劳动力,且不同河段修建时间基本重合,给人民带来了极重的负担;但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南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至今还在使用,所以大运河的修建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要具体分析。【设计意图】通过对科举制度创设和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与当今意义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隋朝制度的创新性所在。通过对大运河利弊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4.隋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过渡:开通大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展示扬州隋炀帝墓,和视频展示,结合隋炀帝在位期间所实行的三件大事即:开通大运河、营建东渡洛阳和三征高丽,并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隋短命而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2)学生活动隋炀帝的一系列激进措施,使普通民众苦不堪言,所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隋炀帝的暴政。【设计意图】通过对隋亡原因的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家国情怀。七、课堂总结隋文帝时南下伐陈,统一了全国,并大力发展经济,通过编订户籍、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稳定国家统治。同时,他还初步建立起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创新性制度,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昌盛的王朝。隋炀帝作为一个拥有野心的帝王,即位后,营建东都、开通大运河、创建科举取士制度,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但隋炀帝所施行的措施过于激进,征调大量劳动力从事这些工程,国家虽然富裕了,但下层平民百姓依旧贫穷,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由于隋炀帝实行了一系列不顾及下层平民百姓的措施,最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而后继的唐朝统治者早已发现这一问题,那他们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那我们下节课就来具体讲一讲。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讲解中,将教学目标贯彻始终,通过史料解读、图片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奠定对后边课程的学习习惯。通过科举制历史意义的讲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联想其在当今考试中的影响,如高考、研究生考试等。通过对隋灭亡原因的分析,联系当今政治发展状况,培养家国情怀。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讲课应更加简单明了,语言更加精简。同时,要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