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隋唐时期的古典园林特点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2024-07-11 1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造园的目的是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那种清纯幽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唐代的私家宅园中有前宅后园的布局,履道坊宅园即属此类。也有园、宅合一的,即住宅的庭院内穿插着园林,或者在园林中布置住宅建筑。

Ⅱ郊野别墅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如:李德裕的平泉庄 、杜甫的浣花溪草堂

(1)浣花溪草堂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

园内主体建筑为茅草葺顶的草堂,建在临浣花溪的一株古楠树旁。园内广植花木,满园花繁叶茂,浓荫蔽日,加上浣花溪的绿水碧波及翔泳其上的群鸥,构成一幅极富园野趣而又寄托人情思的天然图画。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1)庐山草堂

草堂的室内外装修都极其简朴,朴实无华。木结构建筑,土墙不刷白。石阶梯,门帘窗户用竹和纸。

总之,庐山草堂的建造处处力求素朴而自然,展示出诗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艺术思想。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1)辋川别业

王维晚年隐居的庄园,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的终南山谷里,是利用自然山谷、湖水林木,相地而筑的一座自然山水园林。

规模很大。岗岭起伏,连绵逶延,纵谷交错,泉瀑叠落,湖溪岩峡,高林藤菖的自然风景。

并加以构筑茅庐、草亭、馆榭、石桥、舟渡等园林建筑,更具湖光山色之胜。既富有自然之趣,又具有诗情画意。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Ⅲ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05 寺观园林

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

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主要表现在:

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1)慈恩寺

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唐高宗为追念其母而修,寺内广庭深院、重楼复殿、云阁禅房,气势庄严宏丽。院中广植树木花草,是佛教交流中心之ー。

唐时不少佛教僧人学习佛学都住在寺内。玄奘翻译的佛经 七十多部,一千三百五十卷也都在此译成的。 寺内名塔大雁塔,由玄奘设计建造,用来贮藏由印度带回 的佛经。

06 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有凸凹起伏但高差不大且较平缓的平原地形叫“岗阜”)——“原”;如:乐游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如:曲江

曲江是一处公共游览地,兼有皇家御苑的功能。上已节、重阳节最热闹。“曲江流饮”为“长安八景”之一。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常年的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③街道的绿化

长安八景

咸阳古渡

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

草堂烟雾

华岳仙掌

骊山晚照

太白积雪

灞柳风雪

——————————————————————————————————————————————————————————————

如果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同学,可以关注“东道手绘”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考研经验和手绘知识,了解更多风景园林,环艺景观,环艺室内,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的课程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