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怎么计算 关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关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4-07-07 1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大家不再只追求诸如彩电、冰箱等电气化产品。那么,反映消费的重要指标是什么?它是怎么统计的?

  36.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非生产方面消费情况的主要指标,它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观察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情况。具体来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其中,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涉及的商品包括:售给个人用于生活消费用的商品和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也包括售给社会集团用作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等;不包括:企业(单位、个体户)用于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所使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其他消耗品的价值量,也不包括城市居民用于购买商品房的支出和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费用。由于餐饮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销售形式,因此,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也被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从消费形态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划分为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两部分。其中,商品零售额是指售卖非生产、非经营用实物商品的金额,餐饮收入是指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怎样统计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对象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具体包括: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简称限额以上单位,下同);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简称限额以下单位,下同);以及其他行业单位。

  目前,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方法可以概括为“限额以上单位超级汇总、限额以下单位抽样调查和其他行业单位科学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即:

  (1)对限额以上单位,采取全面报表调查、国家超级汇总的方法。地方各级统计局负责收集这些单位的原始数据并进行审核,将分企业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直接对这些企业的零售额数据进行超级汇总,得到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数据。其中,对规模较大的50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联网直报,由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各项指标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接收、处理。

  (2)对限额以下单位,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环比系数推算总体的方法。首先将县(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层抽取一定数量的县(区)作为省级的样本县,然后在样本县内将限额以下单位分8个域分别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限额以下单位作为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国家统计局根据上报的样本资料对各地区数据进行复核验证、推算,计算得到全国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数据。

  (3)对行业分类不属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单位发生的零售活动,采用重点调查或利用行政记录进行科学推算的方法取得零售额数据。

  地方各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按照制度实施,统计方法上与国家统计局相一致。

  38.怎样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商品销售总额之间的关系

  商品销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对本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商品(包括售给本单位消费用的商品)价值量之和。包括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金额,售给外单位用于生产、经营(包括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金额,以及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金额。

  商品销售总额是一个行业统计指标,其统计对象是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和个体户,它反映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活动统计指标,其统计对象是商品零售活动,即所有从事商品零售活动的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等)都在其统计调查范围之内,它反映的是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的总量。

  对于具体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来说,其商品销售额不仅包括零售额,也包括批发额,零售额只是其商品销售额的一部分。

  39.如何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终消费支出是“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在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中,消费是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消费创造出投资的动力,也是扩大投资、发展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投资则创造出消费的内容和方式,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扩大消费,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投资和消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长时期维持高投资必然抑制消费,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因此要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合理比例关系。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消费就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始终把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投资是短期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把投资建立在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之上,才能有效拉动内需的扩大,也就是说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最终消费的重要指标,即反映最终消费支出中的实物商品消费,而实物商品消费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量,所以它能揭示国内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变动规律,反映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变化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上升意味着消费需求增加,就会刺激投资,增加产出,改善企业效益,提高居民收入;反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下降意味着消费需求疲软,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拖累作用。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在历史上的增长情况来看,消费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消费增长较快时,经济增长速度也较高;消费市场疲软时,经济增长也放缓。

  40.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环比与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指标在一年中的某些季节总是相对较高,而在另外的一些时间相对较低,呈现以年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即存在季节性因素。比如,每年1月份和12月份,人们为元旦和春节置办年货而进行比较集中的消费,市场销售总是比较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这个时间要相对大一些(图9显示了2004年以来,12月份、1月份期间形成规律性的消费高峰)。在这种情况下,12月份与11月份直接进行环比的增速,与其他月份的环比增速比较,就会显得很高,这是一种规律。同样道理,一年中还有诸如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小长假、十一长假等假日因素,也有春夏秋冬四季本身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这些都形成季节性因素。

  由于存在季节性因素,直接的环比增速就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变动的趋势,所以除非出于某种特别需要,我们对GDP、工业、投资和贸易等主要指标通常不直接计算环比增速,而在环比之前想办法先把经济指标变动中的季节性因素剔除掉,即进行所谓的季节调整。季节调整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有X-12ARIMA、X-11ARIMA等,我们不准备在此对季节调整方法作太多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一些有关时间序列的书籍。一般来说,采用不同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季节调整,结果可能会有差异。

  在实际分析中,我们习惯于用年度增长率来反映指标的变动速度。为了便于将环比增长率与一般的年度增长率进行比较需要将环比增长率外推到全年,即计算所谓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1+环比增长率)4-1}×100%

  把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环比增长率折成年度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时间跨度不同的问题,使环比增长率硓年度增长率可以进行相互比较。与同比增长速度相比,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反映更灵敏,可以避免诸如“翘尾因素”的影响,更真实地反映当月和当季的变动情况。同时,因为这里假设了4个季度都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增长,使环比折年率的变动幅度还是要大一些。采用剔除季节因素后的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对于观察经济的短期波动非常重要,与环比增长率可以相互补充。

  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在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长率的同时,也公布季度环比增长率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目前已公布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速。

  41.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哪些因素

  (1)居民收入因素

  如果不考虑消费信贷,收入是居民消费的硬约束,居民的一切消费都只能在其一定收入范围内发生。收入增加,消费相应有所增加;收入减少,消费也会相应有所减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但消费的增长不仅仅与当期收入,也与前期收入、未来预期收入密切相关。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有力地支撑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2)人口变动因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受到人口数量增加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有几百万,新增人口的吃、穿、用必然与零售市场发生关系;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也有效扩大了城市消费群体,增加了居民消费。经测算,每年因人口规模扩大及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至少在1个百分点以上。

  (3)物价水平因素

  由于人们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可供消费的商品又总是以一定的价格形式表现出来。物价上升,人们花费同样数量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商品。对应不同的商品来说,需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小,具有一定的刚性,并且在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来说,物价上涨,会助推按现价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在具体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时,需考虑扣除物价因素。

  (4)利率变化因素

  利率的变化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替代效果,就是说,利率的提高会使储蓄更加划算,人们可能会因此适当减少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二是收入效果,就是说利率提高了,储蓄收入等也会相应地增加,人们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入来适当增加现在的消费。一般而言,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替代效果大于收入效果;对于高收入者来说,收入效果大于替代效果。对全社会来说,虽然不是非常绝对,但多数情况下,利率降低有利于增加消费,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

  (5)消费环境因素

  良好的购物环境对促进城乡居民扩大和增加消费品的购买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各地商业企业活力持续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百货店、大型超市、专业专卖店、厂家直销中心、便利店、家居建材商店等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商业设施提档升级,消费环境显著改变。消费者从单纯关注商品本身,转向关注舒适和谐的商业消费环境。购物环境和商品品质的不断提升,吸引、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拉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此外,国家的财税政策、社会分配状况、社会集团购买力等也都是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由此可见,如果简单地以其中一两个因素,如居民当期收入因素来判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