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6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格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降雨受灾地区 近56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格局

近56年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格局

2023-03-13 1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lexander L V, Zhang X B, Peterson T C, al et, 2006.

Global observed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1: D05109.

[本文引用: 1]

Easterling D R, Events J L, Groismman P Y, al et, 2000.

Observed variability and trend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A brief review

[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81(3): 417-425.

[本文引用: 1]

Fu G B, Yu J J, Yu X B, al et, 2013.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China, 1961 -2009[J].Journal of Hydrology, 487: 48-59.

[本文引用: 1]

Gochis D, Schumacher R, Friedrich K, al et, 2015.

The great Colorado flood of September 2013

[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96(9): 1461-1487.

[本文引用: 1]

Huang J, Sun S L, Xue Y, al et, 2014.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dryness/wetness during 1961 -2008 in Sichuan Province, West China

[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8(6): 1655-1670.

[本文引用: 1]

Jones P D, Horton E B, Folland C K, al et, 1999.

The use of indices to identify changes in climatic extremes

[J].Climatic Change, 42(1): 131-149.

[本文引用: 1]

Lynch S L, Schumacher R S, 2014.

Ensemble-based analysis of the May 2010 extreme rainfall in Tennessee and Kentucky

[J].Monthly Weather Review, 142(1): 222-239.

[本文引用: 1]

Re M, Barros V R, 2009.

Extreme rainfalls in SE South America

[J].Climatic Change, 96(1/2): 119-136.

[本文引用: 1]

Wang S W, Gong D Y, 2000.

Climate in China during the four special periods in Holocene

[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10(5): 379-386.

[本文引用: 1]

Wentz F J, Ricciardulli L, Hilburn K, al et, 2007.

How much more rain will global warming bring?

[J].Science, 317(5835): 233-235.

[本文引用: 1]

Xu Y, Gao X J, Giorgi F, 2009.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hot-sports in East Asia

[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6(4): 783-792.

[本文引用: 1]

You Q L, Kang S C, Aguilar E, al et, 2008.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1 -2005

[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3(D7): 1639-1647.

[本文引用: 1]

Zhai P M, Zhang X B, Wan H, al et, 2005.

Trends in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frequency of daily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ver China

[J].Journal of Climate, 18(7): 1096-1108.

[本文引用: 1]

Zhang Q, Qi T Y, Singh V P, al et, 2015.

Regional frequency analysis of droughts in China: A multivariate perspective

[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9(6): 1767-1787.

[本文引用: 1]

曹瑜, 游庆龙, 马茜蓉, 等, 2017.

青藏高原夏季极端降水概率分布特征

[J].高原气象, 36(5): 1176-1187.DOI: 10.7522/j.issn. 1000-0534.2016.00131.

[本文引用: 1]

陈丹, 周长艳, 熊光明, 等, 2018.

近 53 年四川盆地夏季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J].高原气象, 37(1): 197-206.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7.00022.

[本文引用: 1]

陈晓燕, 尚可政, 王式功, 等, 2010.

近50年中国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J].干旱区研究, 27(5): 766-772.

[本文引用: 1]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2015.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R].北京: 科学出版社, 430-453.

[本文引用: 1]

董思言, 高学杰, 2014.

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0(1): 56-59.

[本文引用: 1]

顾西辉, 张强, 孔冬冬, 2016.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

[J].地理学报, 71(5): 718-730.

[本文引用: 3]

江志红, 陈威霖, 宋洁, 等, 2009.

7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降水指数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J].大气科学, 33(1): 109-120.

刘恬, 高晓清, 谭桂容, 等, 2019.

中国江淮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的统计分析

[J].高原气象, 38(1): 136-142.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063.

[本文引用: 1]

刘学华, 季致建, 吴洪宝, 等, 2006.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J].热带气象学报, 22(6): 618-624.

[本文引用: 1]

马佳宁, 高艳红, 2019.

近50年黄河上游流域年均降水与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J].高原气象, 38(1): 124-135.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126.

[本文引用: 1]

闵屾, 钱永甫, 2008.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J].水科学进展, 19(6): 765-771.

[本文引用: 1]

钱维宏, 2011.气候变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图集[M].北京: 气象出版社.

[本文引用: 1]

任正果, 张明军, 王圣杰,

, 2014.1961-2011年中国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

[J].地理学报, 69(5): 640-649.

孙军, 张福青, 2017.

中国日极端降水和趋势

[J].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12): 1469-1482.

[本文引用: 1]

王苗, 郭品文, 邬昀, 2014.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J].大气科学学报, 37(1): 47-56.

[本文引用: 1]

吴佳, 周波涛, 徐影, 2015.

中国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CMIP5模式模拟评估和预估

[J].地球物理学报, 58(9): 3048-3060.

[本文引用: 1]

翟盘茂, 潘晓华, 2003.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J].地理学报, 58(): 1-10.

[本文引用: 1]

翟盘茂, 王萃萃, 李威, 2007.

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观测研究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3(3): 144-148.

[本文引用: 1]

赵阳, 徐祥德, 赵天良, 等, 2016.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极端事件与水汽输送相关流型特征

[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6(8): 1123-1140.

[本文引用: 1]

赵庆云, 张武, 王式功, 等, 2005.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J].中国沙漠, 25(6): 904-909.

[本文引用: 1]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等, 2015.

近50 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J].干旱区地理, 38(4): 675-683.

[本文引用: 1]

邹用昌, 杨修群, 孙旭光, 等, 2009.

我国极端降水过程频数时空变化的季节差异

[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1): 98-108.

[本文引用: 1]

Global observed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1 2006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Observed variability and trend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A brief review 1 2000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1 487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The great Colorado flood of September 2013 1 2015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and dryness/wetness during 1961 -2008 in Sichuan Province, West China 1 2014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The use of indices to identify changes in climatic extremes 1 1999 ... 参考前人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定义(Jones et al, 1999; 翟盘茂等, 2003), 采用以百分位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每个站对应的阈值, 并定义极端降水事件指数: ... Ensemble-based analysis of the May 2010 extreme rainfall in Tennessee and Kentucky 1 2014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Extreme rainfalls in SE South America 1 2009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Climate in China during the four special periods in Holocene 1 2000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How much more rain will global warming bring? 1 2007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hot-sports in East Asia 1 2009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1 -2005 1 2008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Trends in total precipitation and frequency of daily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ver China 1 2005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Regional frequency analysis of droughts in China: A multivariate perspective 1 2015 ... 所用资料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中的824个基准、 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为严格保证数据质量, 考虑到台站迁徙及缺测等情况, 剔除了累计缺测时间超过60天的站点, 并对缺测时间较短的数据进行插值(Zhang et al, 2015), 最终选取了693个站1961 -2016年的降水资料.文中涉及的的地图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 GS(2016)1552号的中国地图制作, 底图无修改. ... 青藏高原夏季极端降水概率分布特征 1 2017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近 53 年四川盆地夏季暴雨变化特征分析 1 2018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近50年中国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1 2010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1 2015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差异大, 不同地区间降水事件的区域差异明显, 因此本文主要参考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 2015)中七大区域的划分, 同时考虑到青藏高原的特殊作用, 将中国划分为8个气候区域: 华北区(36°N -46°N, 111°E -119°E; 68个站点)、 东北区(39°N -52°N, 122°E -133°E; 83个站点)、 华东区(26°N -36°N, 115°E -123°E; 100个站点)、 华中区(26°N -26°N, 108°E -115°E; 92个站点)、 华南区(18°N -26°N, 106°E -120°E; 77个站点)、 西南区(21°N -30°N, 97°E -106°E; 49个站点)、 西北区(38°N -48.5°N, 75°E -105°E; 73个站点)及青藏区(30°N -38°N, 80°E -104°E; 49个站点), 8个气候区域总计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站点, 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各分区的降水特征, 具体分布及范围见图1. ... 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 1 2014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及其对夏季温度响应 3 2016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 在统计出近56年全国693个站点逐年极端降水事件及连续性极端降水事件的基础上,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降水事件的降水量、 频次以及起止时间进行趋势分析,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构造Z指数对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顾西辉等, 2016), 首先计算统计量S: ...

... 观察极端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可见, 全国大部分站点的极端降水量及降水日数都呈增加趋势, 所占比例分别为68.6%和67.3%, 增加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我国西部地区, 极端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的站点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 华北和东北地区.极端降水量的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位于东南沿海, 大多数站点在11.0 mm·(10a)-1以上, 极端降水日数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位于西北, 多数站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0.3 d·(10a)-1.以上分析结果与顾西辉等(2016)得到的极端降水量级和频率在西部干旱区、 华中区及华南区呈上升趋势, 在东部干旱区中东部, 华北区北部呈下降趋势的结论大致相同.此外, 他们的研究也同样指出, 极端降水量级趋势呈显著性上升趋势的站点主要位于西部干旱区、 华中和华南地区, 而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的站点则主要位于东部干旱区和华北区, 同本文得出的具有显著变化趋势的站点分布总体一致. ... 7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降水指数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0 2009 中国江淮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的统计分析 1 2019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1 2006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近50年黄河上游流域年均降水与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1 2019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1 2008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1 2011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 2014.1961-2011年中国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 0 中国日极端降水和趋势 1 2017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 1 2014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中国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CMIP5模式模拟评估和预估 1 2015 ... 近些年来,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进而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Wentz et al, 2007), 与此同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趋于频繁的极端降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事件已成为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Easterling et al, 2000; Lynch et al, 2014; 董思言等, 2014; Gochis et al, 2015).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都呈现出增多的趋势(Zhai et al, 2005; Alexander et al, 2006; Re et al, 2009; Fu et al, 2013).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Xu et al, 2009), 中国区域的降水和极端降水对增暖有很强的敏感性, 在持续增暖的背景下, 极端降水对增暖的响应比平均降水更强, 并且越强的极端降水敏感性越大, 未来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还将进一步增强(江志红等, 2007; 吴佳等, 2015). ...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1 2003 ... 参考前人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定义(Jones et al, 1999; 翟盘茂等, 2003), 采用以百分位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每个站对应的阈值, 并定义极端降水事件指数: ... 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观测研究 1 2007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极端事件与水汽输送相关流型特征 1 2016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1 2005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近50 a青藏高原东部夏半年强降水事件的气候特征 1 2015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我国极端降水过程频数时空变化的季节差异 1 2009 ... 针对我国和不同区域的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 从全国范围来看, 降水总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引起, 并主导着总降水的变化趋势(闵屾等, 2008).中国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呈增加趋势, 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多(翟盘茂等, 2007; 陈晓燕等, 2010; 钱维宏, 2011), 并且相较全球陆地降水, 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Wang et al, 2000).相较1961 -1975年, 1976 -2000年全国年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强, 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也增大(刘学华等, 2006).顾西辉等(2016)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非平稳特征后指出, 中国极端降水量级有明显变异特征, 同时中国极端降水频率则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有显著增加趋势.然而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区域特征及变化幅度增减不近相同(任正果等, 2014; 陈丹等, 2018; 刘恬等, 2019; 马佳宁等, 2019), 赵阳等(2016)指出中国东部夏季50 mm 以上暴雨频数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南高, 西北低”的与地形“阶梯式”分布相似的格局, 且降水变率与暴雨极端事件频数年际变率空间分布在中国“三阶梯”地形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多数结论认为我国存在3个极端降水事件趋势分布较为一致的区域, 分别是中国东南正趋势区、 西北正趋势区和华北负趋势区(邹用昌等, 2009; 孙军等, 2017).还有研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南北差异,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部, 极端降水量及其所占降水量比例均有下降趋势, 而南方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均为增加趋势(王苗等, 2014), 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即使在降水少的时期, 极端降水事件也并未减少, 相对还有所增加(赵庆云等, 2005), 青藏高原中东部总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都呈增加趋势, 高原东部强降水和降水频次呈弱增长趋势并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性递减的特征, 且强降水的相对强度与降水量呈反比(You et al, 2008; 赵雪雁等, 2015; 曹瑜等, 2017), 四川中部和东部地区极端降水量和强度呈负趋势的站点较多, 而其他地区则以湿润趋势为主(Huang et al, 2014).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