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家祠故事文化介绍 陈家祠的前世今生

陈家祠的前世今生

2024-03-19 01: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郭沫若先生曾赋诗称赞:“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1]

 

这座古建筑的正门牌匾上写着“陈氏书院”四个大字,但是这座陈氏书院却并不是陈氏子弟上学念书的地方,没有书院的功能,反而是在里面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这明明就是一座祠堂,但为什么会被命名为“陈氏书院”?这要从陈家祠的前世今生说起......

 

图1 陈家祠大门 来源:去哪儿网 

古祠往事

陈家祠由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合族祠,是指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具有修谱、供奉祖先、举办祭祀的祠堂性质,同时又能满足族人聚集、落脚、立足需求的祠堂建筑。陈氏族人在广州捐资建立了陈家祠,作为捐款的条件,他们可以将祖先牌位放进陈家祠的神龛中供奉,同时,参与捐款的各地陈氏族人来到广州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办理诉讼等办理各种事务 时还可以在这里落脚。

但是,自清代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官府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广州城内许多合族祠也因此被禁。于是各姓合族祠纷纷改名为“书院”“试馆”“书室”。陈家祠之所以被题匾为“陈氏书院”,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现在的陈家祠

陈家祠建立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在历史的风雨中,它的功能不断地发生变化,从“陈氏实业学堂”到“文范中学”“聚贤纪念中学”“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9年,人民政府把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研究、展出以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各地的历代民间工艺品。1988年国务院公布陈氏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末,陈氏书院又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2]

 图2 精美的砖雕 来源:去哪儿网

 

来到广州旅游,走进羊城新八景——“古祠留芳”的陈家祠,了解一下岭南建筑的风情,是一项很不错的体验。这里有精美大气的石雕,在台基、台阶、垂带、墙裙、柱础、檐柱、劵门以及柱子上方的月梁和雀替上,都能够看到许多精美的石雕。

 图3 每一处雕塑近看都栩栩如生 来源:去哪儿网

 

在这里有活灵活现的砖雕,砖雕以浮雕为主,局部以透雕、圆雕为辅,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特别是正面墙上的六副大型砖雕,如水墨画镶嵌在墙,壮观中透露着雅致。

 

 图4 浮雕 来源:去哪儿网

 

在这里有古朴优雅的木雕,屏风、梁架、装饰、神龛等地方,都能够看到许多的木雕工艺。在头门的地方,有一组屏风更是夺人眼球,工匠们在屏风上极尽其能,雕刻出了“金殿赏赐”“金殿比武”“渔樵耕读”等寓意深刻的内容。

 

图5 来源:游行迹

 

在这里有题材丰富的陶塑,脊饰多为陶塑,题材以表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珍禽瑞兽、花鸟虫鱼、山川风物为主,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的正脊上都有,装饰繁缛、层次丰富、人物众多、场景浩大,是清末陶塑脊饰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图6 来源:游行迹

 

在这里有造型生动的灰塑,在屋顶正脊、垂脊、屋檐、山墙、廊门、窗檐等地方分布着总长度为2500多米,平均高度为0.9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的大型灰塑,把实用性和装饰性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显得美观而大气

 

 图7 来源:游行迹

 

在这里有传神的彩绘,尤其是大门的门神非常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红脸的秦琼,黑脸的尉迟恭分别执金瓜和长斧,一派威严。

 

图8 来源:游行迹

 

在这里有精致典雅的铜铁铸,在头门、聚贤堂前的月台和连廊中都可以看见。聚贤堂前月台上的铁柱通花栏板,更加是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图9 来源:去哪儿网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陈家祠的精美、富丽、大气,难以见诸于文字之中,它就像南粤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把岭南工艺的闪耀之光播撒到每个人的眼中,照进了每一个来到陈家祠的人的心里。

 

文章转载自:游行迹

https://www.sohu.com/a/289588461_100134338

 

[1][2] 陈家祠,来源:广州旅游网,http://www.gz.gov.cn/zlgz/gzly/wzgz/lsgj/content/post_2867050.html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