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女子的肖像》视听赏析(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长的人物肖像 《燃烧女子的肖像》视听赏析(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

《燃烧女子的肖像》视听赏析(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

2024-07-11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超级变态的数字视听赏析课作业)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是由法国独立电影人瑟琳·席安玛导演,阿黛拉·哈内尔、诺米·梅兰特主演的同性题材剧情片,该片获得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4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摄影奖。故事发生在18世纪法国的一座小岛上,一位才华横溢且性格独立的女画家受到小岛上一户人家女主人的嘱托,只身来到岛上为女主人的女儿画肖像画,并且要在对方不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画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女画家逐渐了解了这位富家小姐的故事,两人逐渐敞开心扉,走入对方的内心,在充满各种礼教束缚的时代,两位身不由己的女性产生了暧昧的情愫。

影片取材独特,风格鲜明。在人物和故事情节上,节奏缓慢,如涓涓细流一般,将简单动人的故事向观众们娓娓道来;在镜头语言上,该片多采用长镜头,和故事本身较为缓慢的节奏交相呼应,让观众静下心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色彩和构图方面,人物和布景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古典主义特色,匠心独具,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中世纪的古典油画,有着超高超的艺术品味;在主旨思想上,更是站在第二性的角度,展现了礼教森严的时代,女性难以主导命运的凄凉,但与此同时也重点刻画了女性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和宝贵的反抗精神,展现了女性温柔细腻的美的同时,也勾勒出了铿锵有力刚强坚毅的精神面貌。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赏析,分别从镜头景别的切换;光、色彩、构图的运用;演员的演技三个方面,选取了几个片段进行分析,意图更深一步地理解导演在镜头语言运用上的独到手法。

1. 镜头景别分析

这里笔者选取了影片01:14:27~01:18:17这一片段。其主要情节是,两位女主人公带着女仆来到郊外的篝火边约见老者,为女仆寻找堕胎的办法。将近四分钟的镜头一共有19个镜头。这里着重点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长镜头。

首先是一个全景镜头,三个人在夕阳中的剪影,表现人物全身动作,且是一个移动的长达13秒的长镜头,昏暗的日暮中透着凄美柔和的味道。

接下来的这个镜头也是长达40秒的移动的长镜头,为中景镜头,接上一个镜头中三个人移动的剪影,这个镜头的开始三人从左侧入画,紧密衔接上一个镜头,然后镜头随着人物移动,交代乐背景群像的同时,画面的构图也颇为讲究。最后侍女从左侧出画,画面有条不紊,场面调度把控得非常好。

接下来得这个镜头是9 秒的全景镜头,下一节中会重点分析其色彩和构图。

随后镜头转到两位女主的关系交代,为中景镜头。表现两人不同寻常的暧昧情愫。如下图:

这是两个表现关系的短镜头,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细节,给画家的镜头是中景镜头,而给小姐的镜头则是全景镜头。这样微妙的安排,不仅反映了故事情节——画家按耐不住内心的悸动,往小姐的方向看去,第二个画面直接向我们展现出了画家眼中小姐的样子,让观众具有代入感。与此同时,不同的景别也刻画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中景让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到了画家动作和神情的微妙变化,将她对小姐不可抗拒的情愫展现出来,而给小姐的全景镜头一来展现了人物整体的动作状态,优雅而放松的姿态——她轻松地环顾了一番四周然后随意地解下了斗篷扔在草地上面,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位原本封闭自己内心郁郁寡欢的小姐在这样温柔和谐的环境下情绪也放松了下来。为之后两人的情感爆发做了铺垫。

接下来笔者想重点分析一下这一片段中紧接着的一段阿卡贝拉,导演在展现这样一场视听盛宴的时候,首先给出的是两个中近景的短镜头,从两个方向表现人物群像的移动,给画家和女仆的镜头中,背景人物群像从画面右侧向左侧移动;给小姐的镜头中,前景人物群像从画面的左侧向右侧移动。如下图:

紧接着再单独给出两个人物群像的中景镜头,让画面的重心从女主人公过渡到了篝火旁的妇女群像们,依然是分别向画面左侧和右侧移动,表现出人物从两侧向中央聚集。如下图:

最后伴随着阿卡贝拉的开始,给出了一个长达50秒的中景长镜头,镜头由左向右移动,呈现处妇女们欢快的群像特征。如下图:

伴随着篝火旁动听的阿卡贝拉,两位女主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浪漫而暧昧的情愫透过篝火,从两个人的眼睛中不可抗拒地流露出来。导演在表现这一无声的交流时,重复切换两人的中近景镜头,表现无声的眼神交流,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与此同时,每一个镜头两个人的神情状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轻松坦荡的笑容,转变为嘴角收回的深情的凝视,再到最后的嘴角颤抖着,眼神交缠,呼吸随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变得急促起来,胸腔和喉咙也随着急促地起伏,两人的情感交流达到了高潮,如下图:

最后又使用了一个18秒的全景长镜头来展现本片的高潮,与片名相呼应——燃烧女子的肖像。让整个故事和情绪表达都达到高潮,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绪冲击。

紧接着给出一个画家看到小姐裙角着火而担心的中景镜头,最后以妇女们为小姐扑灭火苗而结尾,没有一句台词,但画面的唯美早已经透过屏幕,渗透进观众的眼球。如下图:

这一连串镜头衔接自然,紧凑而细水长流,场面调度堪称完美。

二.光、色彩、构图分析

光的应用方面,影片在外景的大部分镜头中都采用了自然光,内景镜头也都是以暖光为主,但在必要地展现人物强烈的矛盾和激烈的情绪时,也会使用硬光。与此同时,室内的炉火、烛光作为背景和道具的同时,也对光线的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暖光下的镜头氛围更加柔和,情绪更加细腻。而室外的阳光,海滩,海水,都是清淡的颜色,衬托着女性温婉柔和的美。在展现两人发生争吵和矛盾时,伴随着冷色的布景,光线相比之下也更加清冷,展现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色彩方面,影片在宏观布景和服化道的色彩运用都体现出了极简而古典主义的特征。内景的布置大多以单一的色彩为基调,迎合故事氛围,以棕褐色、白色、蓝色为主,外景的色彩也呈现出简洁单一的特征,蔚蓝的海水,淡黄色的沙滩,大片的枯黄的草地,一切景色都和故事本身一样简单而干净。人物的服装方面也非常考究,两位女主的服装都是单一的颜色,在不同的场景搭配适合当下氛围的颜色,在表现人物关系和内心的同时也兼顾了镜头的美感。比如作画的场景,两位女主的服装采用了单一的鲜艳的红色和绿色,没有多余的花纹和花哨华丽的装饰,显得简洁而高雅,在人物群像的服装上,也遵循了简洁的原则,比如篝火边的妇女们地服装都以棕褐色为主,简洁的白色头巾;两位女主的衣服也是简单的黑色跟棕褐色。这样的色彩运用,既迎合了故事本身的缓慢沉稳的叙事节奏和简单的故事架构,也表现了女性柔和而纯净的美。

构图方面,影片依旧是体现着简洁干净的特征,比如在处理人物对话地镜头时,大多数的导演都会采用带关系的正反打镜头,但是本片却将镜头都集中在单个的人物身上,同时讲究比较严肃的对称美,运用对称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不仅使人物的情绪更具有张力,也使镜头更加协调,富有美感。这样严谨而讲究的构图方式,让画面更加生动,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笔者选取了本片的高潮片段——夜晚的篝火边,伴随着阿卡贝拉响起,两位女主角透过篝火相互凝视着彼此,目光交缠,全然没注意到裙角沾到了火苗,燃了起来。为方便阐述,笔者截取了几幅画面,来对其光、色彩和构图进行分析。

这是一幅人物群像的画面,我们肉眼首先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一定是一种协调简单的美感,仿佛一幅油画展现在眼前,而这都归功于它精妙的构图和色彩。构图上,首先是前后景的运用,右下角作为前景的篝火火苗和篝火旁边作为后景的人物群像相互辉映,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其次,人物群像都位于画面的右侧,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宽度,且三个站在一起的大人和两个挨在一起的孩子又分别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宽度,左侧的三分之一如绘画中一样留白,体现了黄金分割构图的方法,让画面协调且富有美感。同时,这是一个全景镜头,人物的整体形态和动作都展现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动感,产生动态的美。最后,女仆和老妇人的腰际线正好大致位于画面高度的二分之一处,这样居中且对称的位置让两人成为了画面地焦点,避免了在群像构图中由于人物和要素过多二使画面失去重心。在色彩方面,画面整体呈现的是暖色调,但也用冷暖色将前后景分开,迎合了故事情节。前景中昏黄的篝火温暖而柔和,后景中发生的故事却是女仆向老者询问堕胎的办法,使前后形成了一定的对比,表现人物所处地困境和焦灼。同时,人物地衣着都是朴素简约的莫兰迪色系,没有多余的花纹和配饰,这也使画面更加干净高级,富有质感。

这一幅便是本片的高潮画面,可以看出它的构图和色彩依然是简洁的。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画面整体呈现黄棕色以及背景的黑色。构图上,前景的火苗只占据了右下角一小部分,同时也交代了画面的故事内容,后景的草地和黑夜交相辉映,且两者的交界处正好位于画面高度的二分之一,体现了对称的构图方式。而人物位于画面的正中央,体现了中央构图的思想,燃烧的裙角让画面充满了魔幻而浪漫的氛围。

三.演技分析

关于演员演技的分析,笔者选取了00:37:19~00:40:00这一片段。其故事情节主要是小姐来到画室的房间,两人抽烟聊天中,小姐告诉画家她很喜欢音乐但从来没听过管弦乐,于是画家用房间里破旧的琴为小姐演奏了一首她最喜欢的曲子。从这里开始,两人的交流逐渐加深,小姐从一开始的郁郁寡欢和不爱言辞到主动与人交谈,并且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但在听到画家提到波兰——她要被迫远嫁的地方时,小姐的神情又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新奇激动和喜悦转变成气愤,演员将一系列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这一段的台词可以看得出来,富家小姐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非常的封闭,受到严肃的宗教洗礼和繁琐的礼教的控制,所接触到的世界是狭隘的,她渴望听到动听的音乐,也表现了她本身对于自由和艺术以及美地向往和追求,于是在听到画家听过管弦乐之后,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河好奇,眼神变得灵动,并带着崭新的目光上下打量着画家,因为从一开始她对待画家的态度是平淡甚至有些不屑的,就像对待以前来过的那些画师一样。这里也可以看出,小姐对于画师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带着某种好奇的情绪,逐渐对她敞开心扉,进行精神世界的交流。

画师告诉小姐“音乐是很难形容的。”接着站起身来走到旁边破旧的钢琴,转过身凝视着她,并试图演奏一曲,这也表现出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温柔的一面。

紧接着小姐也起身走了过去,起先是有些蹑手蹑脚地站在画师的旁边,一边上下打量着她,一边问她这首曲子,随后缓缓地挨着画师坐了下来。从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小姐敏感而慢热的性格特征,而在经过了几天的相处和语言交流之后,两人的关系耶逐步亲密起来。如下图:

接下来的镜头转到了两个人的近景描写。着重刻画两人面部表情的变化,背后的炉火燃烧着,就像两人逐渐萌生的暧昧情愫一样,越燃越烈。在这一长镜头中,两人起初对视了两秒,在眼神交汇的时刻,小姐也表现得不自然并挪开眼神,小姐兴致勃勃地听着画师的演奏,眼神却又忍不住不停地停驻在画师的侧脸上,不断地上下打量着,从眉眼到脖颈,停留片刻后又游移着颤抖着,并且第一次露出了敞开心扉的笑容。而画师也同样的在小姐不经意间肆意地打量着她。两人将含蓄而克制的情绪展现得生动而富有张力,仿佛爱意下一秒将要冲破束缚,但又胆怯地收了回去。如下图:

但紧接着,画师说“剩下的您以后会听到,米兰可是音乐之城。”简单而不经意的一句话,将两人立刻从浪漫暧昧的氛围中拉了出来,正中小姐内心的伤痛。米兰正是她要被迫远嫁的地方,而她本身也是极不情愿的,这无疑在她正愉悦放松的时刻泼了她一盆冷水,于是忽然间她的笑容消失,满是愤怒的回应了画师:“那我迫不及待想去了。”

这一连串的表演,既将人物丰满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也刻画出了人物关系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小姐从一开始的激动好奇,到带着些许崇拜的悸动,到敞开心扉的放松和享受,再到最后的生气愤懑,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而这一首曲子也在影片的最后得到了呼应,结尾是将近三分钟的超长镜头,许多年后一个音乐会上,早已经出嫁的小姐听着相同的曲子,情绪爆发,激动地带着笑容流下眼泪。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的悲伤被冲淡,更多的是被美好的回忆所填满,流露着凄美的味道。

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题材,简单的情节,细水长流地叙述手法,精美古典的构图,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温柔而凄美的故事。以独特而艺术的手法,表现了时代对于女性的压迫,用平静温和的手笔控诉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在礼教束缚下身不由己的艰难处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几位女性敢于抗争和反叛,相互支撑的独立精神。这也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尝试着跳脱出影片本身的时代,反思第二性的社会处境,激励着女性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反抗精神的发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