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坚守民族文化一隅 把非遗从变“现”到变“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阿呷是哪里的姓氏 “匠心”坚守民族文化一隅 把非遗从变“现”到变“活”

“匠心”坚守民族文化一隅 把非遗从变“现”到变“活”

2023-10-27 15: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获得“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的作品

但卸下这些荣誉,阿牛阿呷只是一个眷念故土的“思乡客”。十多年来,阿牛阿呷始终坚守在彝族服饰文化一隅,常常身在异乡的她一头钻进浩瀚如风的彝族服饰民俗文化之海中,苦心孤诣。只有每每回到诗歌小镇的故居,她才感受到了家的温度,被满满的幸福填满。因为,阿牛阿呷的非遗传承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阿牛阿呷是从小穿着手工缝制的彝族衣服长大,就连上大学阿牛阿呷都经常穿着阿妈缝制的彝服。彝族服饰的美从小就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阿牛阿呷说,彝族姑娘的针线活其实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民族技艺,没有刻意的学习,都是耳濡目染的传承。现在回想起来,针线是她儿时必不可少的玩具,但这是阿牛阿呷小时候最甜蜜的记忆,也是点燃她追寻彝家服饰梦想的“火种”。

彝族服饰的传承之路

从能“变现”开始

谈起自己为何会走上彝族服饰民俗文化的非遗传承之路,阿牛阿呷常常觉得忍俊不禁。谈不上梦想,只是简单地因为能“变现”。上大学那年,阿牛阿呷常常穿着的彝服很抢眼,经常受到身边同学和很多同龄人的称赞,这让阿牛阿呷突然意识到:“漂亮肯定有人就会喜欢,有喜欢肯定就有市场。就能挣钱。”

有了这样的想法,大学毕业之后,阿牛阿呷一直试图去实现设计具有彝族元素和符合当下穿着的服装的梦想。直到2003年,一位香港的导演相中了传统彝族服饰的沧桑感,让阿牛阿呷跟他到北京当电影服装造型师。阿牛阿呷也因此用自己出色的技艺,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5年,阿牛阿呷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尝试着叩响彝族服饰文化产品开发的大门。然而,梦想并非想象般轻松简单。尽管彝族传统服饰十分漂亮,但太过复杂且不便日常穿着,所以“变现”之路并不理想。

阿牛阿呷“云梦彝山”系列作品

“变现”之路受挫,阿牛阿呷并没有放弃,几番思索之下,她开始换一种思路。删繁就简,专注在繁杂的彝族服饰工艺中撷曲一部分,精耕细作,在融合传统与时尚的过程中,研发设计系列精品,走上舞台。

带着这份决心,阿牛阿呷开始四处收集和寻找遗留下来的具有彝族代表性的传统服饰相关资料,探访彝族各支系的服饰工艺传承人,全国跑了有60多万公里。“这个过程,对我的心里触动很大,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了解的越深,越感觉自己渺小,就越下定决心要走下去”。阿牛阿呷说,如今,对彝族服饰民俗文化的传承已经变成了一种敬畏。

心态转变后,当初那份让非遗变“现”的初心已经慢慢浸染出了一份把非遗“变活”的决心。2018年10月26日,阿牛阿呷携个人作品“白云间” 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撷彝乡山间一抹亮色,为观众演绎了民族时尚的无限可能。自此,阿牛阿呷的每一个系列作品都闪耀在时装周的秀场和中央电视台《衣尚中国》的舞台。

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托起大山绣娘的“致富梦”

如今,很多传统正在流失,专注于彝族服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不让这弥足珍贵的技艺消失,阿牛阿呷在传承非遗的路上,对彝族服饰进行深度调研和细致整理,收集彝族传统服饰,为这些宝贵的遗存整理建档。在诗歌小镇的非遗传习所里,还陈列着不少珍贵的传统彝族服饰。

诗歌小镇非遗传习所陈列的彝族传统服饰

在传承非遗过程中,阿牛阿呷发现,很多大山深处的彝族妇女由于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受限于知识水平,仍然困守一隅,守着火塘和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彝族妇女的一生。但大多数彝族妇女都是缝衣刺绣的巧手。因此,阿牛阿呷开始在各地建立非遗传习所,组织彝妇人培训学习,让大家能够居家创收。

如今,阿牛阿呷已经搭建起设计师、民间手工艺人、市场这样一个三方对话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设计师可以找到深山里的手工艺人,学习传统技艺,而走不出深山的传承人,可以通过这些技能改善生活。

2013年,阿牛阿呷还成立凉山诺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并借助校地合作模式,在盐源县开设了全国首个以彝绣为主的民族织绣专业,面向贫困家庭的彝族女孩招生,培养大批彝族手绣技艺专业人才。

这些年来,阿牛阿呷一直坚守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上,坚定地走着。未来,属于她的高光时刻仍在继续…

偷梁换柱!租来的车竟敢转卖, 西昌一男子诈骗百万被刑拘

期待你是下一个!

融媒体中心记者:邓世荣 部分图片由阿牛阿呷提供

编辑:沙盼

责编:彭磊 李雪 洪小晶

主编:文雅

审核:孔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