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大过年”的冬至,真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江咸汤圆介绍 广东人“大过年”的冬至,真香!

广东人“大过年”的冬至,真香!

2024-04-08 12: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冬至既是节气也是节日

俗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

广东人过冬至尤为隆重

素有“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之说

意思都是说冬至甚至比春节还重要

可见它在广东人心中的位置

“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

冬日严寒,万物伏藏

但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它们已经捕捉到阳气

悄悄萌动

冬至分为三候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天寒地冻的冬日里

藏在土中的 蚯蚓蜷缩着身体

像打了结的绳子

冬至阳气始生

麋鹿角开始脱落

准备换上新“造型”

井水上涌

泉水流动

消融解冻正蓄势待发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极寒之时也是萌动之机

此消彼长

生机正积蓄力量

等待迎寒而出

冬至这天

对于老广而言

汤圆、腊味糯米饭

是必不可少的

圆滚滚的 汤圆

象征着团圆、圆满

也寄托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而 腊味糯米饭的配料十分丰富

冬菇、虾米、瑶柱、腊肠等多种食材

每当吃到糯米饭时

便常常会想起一家人

和乐融融地坐在一起

谈天说地的时光

除了吃汤圆、腊味糯米饭

广东各地还有独特的“食俗”

↓ ↓ ↓

【佛山 】

冬至当日,佛山人会一早准备菜肴果品祭拜祖先,还会蒸“松糕”。“松糕”是一种米粉发酵做成的糕点,蒸熟后有很多细孔。松糕有高升大发的好意头。而在顺德,还有“围坐打边炉过冬至”一说。

松糕。图/佛山发布

【河源】

萝卜粄是最具客家风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对河源人而言,萝卜粄有着特殊的感情联结,一入口,就会想起冬至与奶奶和妈妈围在灶头捏萝卜粄的情景。

萝卜粄。图/河源发布

【梅州】

客家人称冬至为“过冬”,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吃一顿。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认为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此外,这一天酿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娘酒。图/梅州发布

【惠州】

惠州人有句流传至今的俗话:过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也称艾粄),这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冬至是惠州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宰杀鸡鸭,大吃一顿。其中,艾角就是惠州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粉果。图/惠州发布

【东莞】

东莞人冬至吃“冬团”,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包裹豆馅制成的圆形食品。除了冬团之外,部分镇街还有吃咸丸的习俗:用糯米搓团而不包馅,投入用虾米、蚝豉、鱿鱼、冬菇、青菜等熬成的汤中即可。“圆”意味着 “团圆”“圆满”。

冬团。图/水香中堂

【中山】

中山小榄有冬至吃“水榄”的习俗。小榄的“汤圆”并不圆,像橄榄状,故称“水榄”。这是一种用菊花瓣做馅料的糯米汤圆。

水榄。图/中山发布

【阳江】

阳江人过冬至,会做当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咸汤圆,寓意“一家团圆、美满幸福”。阳江人把汤圆称为“圆子”,和普通汤圆不一样,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把汤圆切成粉粒,汤圆馅放汤里煮开,闻到香味后,再放汤圆一起煮。用料以当地海产为主。

阳江“圆子”。图/广东阳江发布

【茂名】

做籺、吃籺是茂名人过节最古老、最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菜包籺馅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过是包成球形的包子状,然后用干净烫熟的大片生菜叶包住,再放进籺篮蒸熟,无须用汤煮。蒸熟后有韧性的籺身包在柔软的菜叶里,入口另有一番风味。

籺。图/茂名发布

【潮汕】

在潮汕地区,人们吃了冬节圆(汤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上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以祈求一家平安。

潮汕汤圆。图/潮州发布

随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冬日会越来越冷

要注意保暖

及时增添衣物

特别是冬日手脚易冰冷的人

可在 睡前泡脚

帮助更好入眠

同时

室内要注意 通风换气

减少和抑制病菌的繁殖

在 饮食方面

可多食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

如 莲子、薏仁、银耳等

古人说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

在这样一个适合养护身心的时节

不妨放慢前行的匆匆步伐

将焦躁卸去

调节心情

静思少忧虑

跨过漫漫冬日长夜

我们终将迎来春回大地

在冬至这天,你打算吃些什么?

在评论区和广仔一起分享吧~

News

大家都在看

关于退烧药和抗原,广东多地发布重要通知→

居家隔离期间工资怎么算?官方解答来了

穿海入城!广湛高铁又有新进展 | 早安广东

来源 | 广州日报、南方+客户端

整合 | “广东发布”编辑部

编辑 | 郭韦兰

校对 | 梁飞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